http://www.jrj.com 2007年12月31日 14:59 《证券市场周刊》
【字体:大 中 小】【页面调色版 】
作者:朱凯栋
2007年的有色金属市场可谓涨跌互现,进入高位震荡调整期,铜、镍、铅在市场上都扮演了明星金属,但下半年爆发的次贷危机给予金属市场拦腰一击,悲观气氛笼罩。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家柱表示,中国需求增长会抵消发达国家需求疲软的影响,虽然铜供应有所增长但对市场不会有转折性影响。
高盛公司执行董事兼高级商品分析师詹姆斯•古特曼(James Gutman)认为,全球原本就紧张的供求基本面,又因为“中国因素”而变得更加脆弱。新世纪以来,大宗商品的生产能力已经耗尽,而重新建立生产能力需要高昂成本,必然导致生产成本上升。高成本意味着高价格,体现在大宗商品的期货价格上,就表现为短时间内价格的大幅度上升。
詹姆斯•古特曼认为,2007年中国的快速发展对金属市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中国的消费已经超越了衣食阶段,消费升级导致所要消耗的金属产品增加,比如中国对铜市场的影响就比较大。中国的巨大需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金属产品供给瓶颈到来的速度,但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之前的投资不足。也就是说,大宗商品的基本面并没有因为中国因素发生根本改变。
除高盛公司外,许多国际投资机构仍在铜价高位震荡的时候不断调高价格预期。澳大利亚国民银行日前称,因需求增长超过供给,全球镍、铜等工业金属价格升速将超过先前预测。该行矿业和能源经济专家在报告中称,因不锈钢需求上升,现货镍2007年每吨均价可能达1.98万美元,较前次预测高32%;铜2007年均价预计在6900美元,比上次预测高22%。报告还调高了铝、铅和锌的价格预测。而全球钛行业正步入复苏期,2004年以来,钛加工材料和海绵钛实际需求量远大于实际生产能力,因而拉动了市场价格,海绵钛紧缺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态势。
而还有一些分析师指出,机构投资者大量进入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是持续推高其价格的另一关键因素。根据权威的有色金属投资银行,澳洲的麦格理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约有1000亿美元的养老基金涌入大宗商品市场,成为形成此[屏蔽]宗商品价格增量的主要推动力量。英国《经济学家》的文章近期则称,美国第一大养老基金——加州公共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基金(Calpers)很快就会决定是否要在大宗商品领域进行投资。假如这个有名的“保守派”都甘愿冒险,那么从某种角度来说大宗商品市场还会继续走牛,这一轮“超级周期”何时结束还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