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茶叶富民安溪迈向现代山水茶乡
新闻所属:茶文快讯 / 转载 发布者: 小乖 阅读:20 添加时间:4-23 收藏本条新闻
“工业强县,茶叶富民”。在安溪,这是一个“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4月3日,安溪召开了一年一度的全县茶叶工作会议。再建4万亩生态茶园、再培训涉茶人员2万人次、狠抓茶叶质量安全、加大品牌保护力度……在“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新生活”的理念支撑下,这些切切实实的举措无疑将推动安溪茶业再上新台阶。
而早在去年12月26日,18个涉及基础设施、茶叶、轻工、纺织等领域,计划总投资16亿元的新项目在茶乡大地上同时举行奠基仪式,这昭示着2007年安溪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G0vern.ment的部署,立足实际,发挥优势,为全市发展“走前列新突破”做出贡献。
2007年,注定是安溪向现代山水茶乡目标又迈进一大步的一年。
铁观音香飘神州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茶业界的首枚“中国驰名商标”……如今的安溪铁观音光环绕身,但也给安溪县委、县G0vern.ment出了一个新难题:盛名之下,安溪茶业何去何从?
围绕着力[屏蔽]发展难题,促进茶业持续发展,2006年,安溪提出了“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新生活”的兴茶理念,并在随后举办了中华茶文化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高峰论坛、“安溪铁观音神州行”成都、武汉、上海三地大型考察交流采风活动、茶业万人培训等一系列茶事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安溪县茶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截至2006年底,安溪茶园总面积45万亩,年产茶叶4.5万吨,涉茶行业总产值5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81元,其中茶叶收入达3100多元,占到53%。“以‘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新生活’理念为统领,进一步深化‘茶业富民’战略,实施‘生态、健康、文化、品牌、素质’五大工程。”为推动安溪茶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在今年全县茶业工作会议上,安溪提出要在往年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再造4万亩生态茶园;深化实施茶业万人培训计划,再培训涉茶人员2万人次;狠抓茶叶质量安全,严控农残、重金属残留、有害微生物问题;加大品牌保护力度;延伸茶产业链……安溪茶产业新一轮发展指日可待。
项目带动增强后劲
生产总值155亿元,工业总产值233亿元,分别比2000年净增78亿元和140亿元;财政总收入12亿元,分别比2000年净增8.7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00元,比2000年净增2355元……这是安溪县委、县G0vern.ment2006年交出的经济发展答卷。
正是这份答卷,去年安溪再次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榜单上的一员,书写了自2002年以来三次入围全国百强县的光辉一笔。
成绩离不开强大的发展“引擎”。几年来,安溪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带动作为增强发展后劲、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抓手。仅在2006年,安溪县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0家,合同利用外资16938万美元,比增24.03%;实际利用外资8203万美元;而作为全县经济发展支撑点和助推器的项目建设更是得到安溪县委、县G0vern.ment的高度重视:推动三安钢铁与福建三钢联合重组,启动投资5.8亿元的三元集发200万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项目,引进投资10多亿元的天纶纺织纤维科技项目……经过2006年的这些“大动作”,安溪产业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
2007年,安溪更是将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上了议事日程。除了抓好原有的大项目建设,安溪又将发展的目光放在了其他产业亮点上,纺织、制衣、印刷包装、茶叶生物科技、旅游……随着一个个新项目的落地,安溪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更稳。
环境建设激发活力
2007年的钟声刚刚敲响,安溪就凭借着城区绿地率32.9%,绿化覆盖率35.9%,人均公共绿地9.1平方米的实力收到了一份珍贵的新年礼物——省建设厅授予安溪“省级园林县城”荣誉称号。
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齐头并进,是安溪山水茶乡的又一大特色,也为安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安溪,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总投资达5亿元的龙桥园知名度颇高,同时是安溪最具发展潜力的工业园之一。但鲜为人知的是,龙桥园首期规划的12.8平方公里土地中,有5平方公里是通过崩岗治理从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抢”回来的。“植物与工程、治沟与治坡、治理与开发相结合”,这套崩岗治理模式如今已经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崩岗治理广为应用。
县城附近大龙湖的开发是安溪改善生态环境的又一成功例证。通过下闸蓄水,如今的蓝溪城区河段成为了集水上健身、水上茶艺表演、水上垂钓、水上观景等旅游项目的大龙湖风景区既优化了环境,激活了旅游,又大大提高了城市品位,吸引大批商贾投资兴业。
在安溪,经济发展和环境优美形成了和谐统一的关系,也为这个原本没有招商优势的山区县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投资商,伴随着这样的良性循环,安溪在建设现代山水茶乡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