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我网
https://5come5.cn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菠菜 | 软件站 | 音乐站 | 邮箱1 | 邮箱2 | 风格选择 | 更多 » 
 

« 1 2» Pages: ( 1/2 total )
zjf2005911





性别: 保密 状态: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等级: 人见人爱
发贴: 3145
威望: 0
浮云: 1120
在线等级:
注册时间: 2006-10-26
最后登陆: 2008-06-22

5come5帮你背单词 [ every /'evri/ a. 每,每个,每隔…的 ]


[屏蔽]传

顶端 Posted: 2007-04-30 09:13 | [楼 主]
zjf2005911





性别: 保密 状态: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等级: 人见人爱
发贴: 3145
威望: 0
浮云: 1120
在线等级:
注册时间: 2006-10-26
最后登陆: 2008-06-22

5come5帮你背单词 [ week /wi:k/ n. 星期,周 ]


一、“欲重整山河,复兴祖国”

  在法国巴黎,有一座名叫《他们缔造了二十世纪》的墙。这是一幅面积达880平方米的巨型壁画,上面绘有20世纪世界上已故的著名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其中有[屏蔽]人:毛泽东、周恩来。周恩来身穿西服,神采飞扬,炯炯有神的双眼凝望着世界的东方,显现出他对于祖国发展的无限期待。
          一、"欲重整山河,复兴祖国"

  周恩来,字翔宇,别名少山、伍豪等,祖籍浙江省绍兴,1898年3月5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三日)生于江苏淮安。

  淮安这个地方,文化发达,经济繁华,既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又有鸦片战争中抗英英雄关天培的祠堂。周恩来"少游江淮,纵览名胜",热爱祖国的山河和历史上的英豪,怀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小时候读章太炎发表在《国粹学报》上的文章,"当时虽然读不大懂,却启发了我的爱国的民族思想"。他曾在林则徐写给关天培词的挽联前默默哀悼。后来,1939年周恩来回绍兴,谈到团结抗战时,还谈到祠前的对联,勉励大家勿忘关天培的气节。

  周恩来的母亲万氏,精明强干,周恩来从小就耳儒目染。他在不满一周岁时过继给了叔父。过继母陈氏知识丰富,会诗文书画,教周恩来认字诵诗,从小培育了他丰富的感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等诗词,和南宋梁红玉在淮安抗击金兵,西汉时淮安名将韩信乞食漂母到建立汉业;震撼全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等,熏陶着他幼小的心灵。他的[屏蔽]母蒋氏,使他懂得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

  在他不到10岁的时候,本来已经衰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堕入了清贫困苦的境地。两个母亲相继死亡,父亲为了生活而长年在外谋事,幼小的周恩来不得不去富户叩gate借债,或是送衣物进当铺典押。

  国仇家难,从小教育了周恩来。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随三堂伯周贻谦到奉天(今辽宁省),进银川(今铁岭)银冈书院读书,半年后,转入沈阳东关模范两等小学堂。这一年,日本[屏蔽]主义正式吞并中国的邻邦朝鲜。在东北当年日俄战争的战场上,留下过少年周恩来的足迹。"忆甲辰年兮神往,想日俄战兮心酸。"一次,校长在课堂上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时,周恩来慷慨答道:

  "为了中华之崛起!"

  这一誓言,此后贯彻在他的一生中,渗透在他的各项活动中。他是看到民族危亡、山河破碎而后来自觉参加[屏蔽]的。

  1913年春天,周恩来身穿一件褪色的蓝布长衫,来到天津,入南开学校读书。天津旧称天津卫,是捍卫中国京都的gate户,1860年[屏蔽]开埠,九个帝国主义国家在这里有租界,成为一个典型的半殖民地城市。南开学校是一所仿照欧美方式开办的私立学校,当时是比较先进的。他在这里上了四年学,汲取了近代教育的各方面的知识,这对他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参加发起组织敬业乐群会,编辑《敬业》、《校风》刊物,发表小说、文章;参加新剧团;当选学校演讲会副会长、江浙同学会会长;参加天津备界群众举行的救国储金募款大会;参加全校演说比赛;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反映出青年周恩来的忧国爱国之思。他在文章中说:"处今日神州存亡危急之秋,一发千钧之际,东邻同种,忽逞野心,噩耗传来,举国[屏蔽]然,咸思一战,以为背城借一之举,破釜沉舟之计。"他在诗中说:"极目青郊外,烟蚕布正浓。中原方逐鹿,搏浪踵相踪"。他针对日本提出的亡我中国的"二十一条"条约疾呼:"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弱冠请缨,闻鸡起舞,吾甚望国人上勿负是期也。"他同情穷苦人民,"则思推己及人,视天下饥如己饥,溺如己溺"。他注重锻炼身体,要改变"东亚病夫"的面貌。就是他参加演出话剧,也是为唤醒人民,"欲重整河山,复兴祖国"。

  1917年夏,周恩来中学毕业,筹划去日本考官费留学。他给同学赠言说:"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这表明了他的一贯志愿。但是,怎样才能使中华腾飞?当时,教育救国说,实业救国说,甚至[屏蔽]主义救国说,弥漫尘上。周恩来是一个扎实、谨慎的青年,他需要认真考察一番。

  当时的日本,明治维新后由ca.pi-tal.ism发展到帝国主义,既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繁华世界,更有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饥饿和失业大军,[屏蔽]主义分子叫嚣着要侵略中国。看到这样的现实,周恩来抛弃了[屏蔽]主义可以救中国的想法。他处于彷惶、苦闷之中,在给人写的信中说过:"家国恨,天下事,不堪一提!极目神州,怆怀已达极点!""苦吾民矣,为之奈何!"

  俄国十月so.cia-lism[屏蔽]爆发了。周恩来在日本报纸上看到一些关于十月[屏蔽]的介绍,以极大热情关注俄国[屏蔽]的发展。他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阅读了幸德秋水的《so.cia-lism精髓》、约翰·里德的《震动环球的十日》、界利彦创办的《新社会》杂志等,尤其是日本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河上肇的著作如《贫乏物语》和由他创办的《社会问题研究》,给了周恩来深刻的印象。科学so.cia-lism影响着周恩来的思想,周恩来的思想开始变化,正如他在诗句中所说:

  "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

  周恩来决定"返国图他兴"。他于1919年4月回到中国,接着就投入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迫使北洋G0vern.ment不敢贸然在巴黎和约上作屈辱的签字,五四运动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周恩来积极参加了走路[屏蔽]。他创办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在报上大声疾呼:"国民啊!黑暗势力'排山倒海'的来了!"我们"要有预备!要有办法!要有牺牲!"这张报办得"很有精神","敢言","其'主张'与'评论'二栏,又有特点,敢说是全国的学生会报冠"。从1919年8月下旬到10月初,为了支援山东人民的爱国斗争,周恩来与天津各界人民代表两次进北京到总统府gate前[屏蔽],他负责后勤供应和宣传、报道。这期间,天津五四运动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是周恩来、郭隆真,[屏蔽]、谌志笃、马骏等20名男女学生组成了觉悟社。《觉悟社社员歌》中提出了"阶级斗争"。

  "世界潮流,汹涌澎湃,来到中华地,

  社会[屏蔽],阶级斗争,大家齐努力。"

  这年11月,日本驻福州领事指使歹徒打死打伤中国学生和[屏蔽],并令驱逐舰侵入中国海域,派水兵登陆挑衅。天津人民决定抵制日货。日本驻津总领事提出"严重抗议"。天津[屏蔽]厅长杨以德xx students 。周恩来等20余人被捕。在牢房中,他们没有屈服,继续燃起光明的火炬。周恩来向难友们宣传马克思主义。

  据当时的《检厅日录》记载:

  1920年5月14日议决"由周恩来介绍马克思学说"。

  5月28日"周恩来讲马克思学说,历史上经济组织的变迁同马克思传记。"

  5月31日"由周恩来讲马克思学说,唯物史观"。

  6月2日"仍由周恩来讲马克思学说,唯物史观的总论同阶级竞争史"。

  6月4日"仍由周恩来续讲马克思主义--经济论中的余工余值说。"

  6月7日"周恩来续讲马克思的学说--经济论中的《资本论》同'资本集中说',今天马氏学说已经讲完了。"

  这说明,五四时期,周恩来已经在系统地宣传马克思的学说。他是我国有数的几个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者之一。

  经过周恩来等在狱中斗争和狱外爱国学生和人民群众的支援,[屏蔽]G0vern.ment终于把被拘的学生全部释放了。

  半年的牢狱生活,使周恩来更加坚定、凝练,观察问题、考虑问题更加深刻了。他深深感到苦难的中国需要有根本的改造,而改造必须有更加强大的社会力量,要"到民间去",进行"农工组织之运动"。而且必须有正确的思想、理论来指导。周恩来后来谈到自己的c0m.mu-nism信仰时,说道:自己的"思想是颤动于狱中",一种[屏蔽]意识的萌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1920年11月,周恩来坐海轮去法国,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考察和学习欧洲无产阶级[屏蔽]斗争的经验。他说:"虔心考查以求了解彼邦社会真相暨解决诸道,而思所以应用之于吾民族间者。"
顶端 Posted: 2007-04-30 09:14 | [1 楼]
zjf2005911





性别: 保密 状态: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等级: 人见人爱
发贴: 3145
威望: 0
浮云: 1120
在线等级:
注册时间: 2006-10-26
最后登陆: 2008-06-22

5come5帮你背单词 [ shock /ok/ n. 震动,震惊,休克,电击;vt. 使震惊 ]


二、只有so.cia-lism可以救中国

  周恩来初到欧洲的时候,对于采取什么主义来救中国,思想上还没有最后确定。究竟是采取俄国十月[屏蔽]的[屏蔽]手段呢?还是采取英国的社会改良主义的作法?他当时的思想认识是:"若在吾国,则积弊既深,似非效法俄式之[屏蔽],不易收[屏蔽]之效;然强邻环处,动辄受制,xx尤贻其口实,则又以稳进之说为有力矣。执此二者,取俄取英,弟原无成见,但以为与其各走极端,莫若得其中和以导国人。至实行之时,奋进之力,则弟终以为勇宜先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生产调敝,满目疮痍,物价高昂,民生窘困。1921年1月,他到伦敦,对英国进行考察。英国这时正处在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之中,资本家疯狂地剥削工人,煤矿工人举行声势浩大的同盟[屏蔽]。这些使周恩来感到"劳资战争,舍根本解决外其道无由"。2月,他回到法国,辨析了工团主义、行会so.cia-lism、无G0vern.ment主义等各派[屏蔽],终于认定:中国应该走so.cia-lism的道路。
  这年春天,周恩来经张申府、刘清扬介绍,加入了在巴黎的c0m.mu-nism小组。这是中国[屏蔽]档的八个发起组之一,周恩来成为档的创建人之一。从此,周恩来一直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c0m.mu-nism而奋斗终身。

  1921年底,周恩来和赵世炎开始酝酿建立旅欧青年的c0m.mu-nism组织。他们约李维汉到巴黎见面商量,然后分头进行。周恩来经常奔波于德、法之间,传达和贯彻旅欧档组织的意见,在青年中启发[屏蔽]觉悟。经过多方筹备,1922年6月,在巴黎西郊布伦森林中召开了成立大会,建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屏蔽]档。赵世炎为[屏蔽],周恩来负责宣传,李维汉负责组织。这个组织后来由中共中央和中国so.cia-lism青年团中央批准,成为中国so.cia-lism青年团旅欧支部。

  周恩来在西欧的将近四年中,丰富了理论知识和多方面的实践经验。

  1921年7、8月间,中国旅法的勤工俭学生联合华工和各界侨胞,成功地开展了一场反对北洋G0vern.ment秘密借款的斗争,迫使它的用出[屏蔽]家主权为代价同法国G0vern.ment和资本家签定的5亿法郎借款合同中途停止。周恩来积极支持这一斗争,并向国内作了详细的报道。法国G0vern.ment采取了报复手段,决定从9月15日起停发对勤工俭学生的维持费。同时,即将开学的里昂中法大学剥夺了勤工俭学生的入学权利。勤工俭学生被推入了绝境,他们采取进占里大的行动。里昂的[屏蔽]逮捕了勤工俭学生的先发队,将他们押送回国。从此,五四运动后形成的赴法勤工俭[屏蔽]动基本结束。

  1923年5月,国内发生了山东临城的劫车案,土匪扣留了30多名西方乘客,帝国主义各国借机提出要共同管理中国的铁路。到6月12日,被劫持的旅客已全部获释,但7月间法国《巴黎时报》透露列强共管中国铁路"不日即将见诸实行"。周恩来看到报纸后,决定发动旅法华人起来开展保卫国家主权的斗争。7月3日,他主持旅法华人各团体联合会议,商讨行动计。8日,又召集22个旅法团体的代表开会,组成"临时委员会",发出《致国内各界公电》,指出"铁路共管,等于[屏蔽],旅法华人全体反对,望农工商各界速起力争"。国内人民也强烈反对这事,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连续发表蔡和森、张太雷等的文章。帝国主义见众怒难犯,后来不得不将"共管"方案搁置。在这次斗争中,周恩来始终是旅法华人中的组织者和[屏蔽]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有5万工人远渡重洋到法国,"以工代兵",表示中国的参战。周恩来到法国时,留在法国的华工还有2000多人。他们吃的是黑面包,住的是帐篷和木板工棚,遭受奴役。旅欧档团组织十分重视华工,建立了统一的组织华工总会,并且对华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阶级教育和c0m.mu-nism教育,帮他们办好《工人旬报》。周恩来经常到巴黎近郊的华工聚居地区比央古,深人工厂和工棚,同华工办事处负责人谈话,了解工作情况,进行指导帮助,有时还去作报告。旅欧期间,他自己也当过工人。在他的带动和号召下,旅欧档团组织和它所属的各单位经常召开各类华工会议,[屏蔽]档员和青年团员深入华工中活动。华工领袖袁子贞、马志远等先后加入了旅欧青年团和中国[屏蔽]档。

  1922年8月,[屏蔽]指派王京歧到法国组织中国国民档驻法支部。此前,即这一年的6月15日,中国[屏蔽]档在《对时局的主张》中曾提出愿与"国民档等[屏蔽]dem0cratic 派及[屏蔽]的so.cia-lism各团体""共同建立一个dem0cratic 主义的联合战线"。王京歧一到法国,周恩来就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同他取得联系。1923年6月16日,周恩来、尹宽、林蔚等代表旅欧青年团与王京歧达成协议,80余名团员全都以个人身分参加了国民档旅欧组织。这是在国内统一战线尚未正式建立前,欧洲已经实现国共合作,成为第一次大[屏蔽]时期国共合作的先声。由于旅欧[屏蔽]档员、青年团员遍及法国、德国、比利时,国民档总部就令驻法支部改为驻欧支部。1923年11月25日,在中国国民档驻欧支部成立大会上,周恩来当选为执行部的总务科主任,在执行部长王京歧归国期间,周恩来代理部长职务,实际负责国民档驻欧支部的工作。

  在统一战线中,周恩来强调要遵循共同的[屏蔽]纲领,联合其他[屏蔽]势力,积极从事国民[屏蔽]工作。但是,决不能"抛并c0m.mu-nism不信",忘了"国民[屏蔽]后还有无产阶级向有产阶级的'阶级[屏蔽]'"。他和王京歧合作,一个对外,一个理内,关系处埋得非常好。后来周恩来被调回国,王京歧深感"现中央(广东)夺之东归,全欧档务影响非浅"。

  中共和so.cia-lism青年团旅欧组织是很重视c0m.mu-nism理论学习的,专gate办了侧重于理论的杂志《少年》。周恩来在这段时间内读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同时,结合在欧洲的斗争实践,写了很多文章,提出了不少卓越的见解。

  他认为:"中国民族欲图生存,必须打倒帝国主义。帝国主义不倒,中国民族也万难解放。帝国主义列强和新旧军阀、封建余孽、洋行卖办,滥官乃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他说:只有全中国的工人、农民、商人、学生联合起来,实行国民[屏蔽],才能救中国。而工人阶级是"最可靠的主力"。

  他主张中国[屏蔽]要分为两步来走,第一步是国民[屏蔽],是无产阶级和有产阶级合作以推倒当权的封建阶级,第二步才是无产阶级向有产阶级的"阶级[屏蔽]"。"不走到第一步,何能走到第二步?"

  他在进行工人工作中,对工会的性质、任务、作用、组织以及工会与无产阶级政档的关系,作了系统论述。他说,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前,工会主要是"促进工人的阶级觉悟,宣传无产教化,散布[屏蔽]种子",就是"预备破坏"旧制度,在夺取政权之后,工会的主要作用"是在建设"。工会与档的关系是"极密切而永不相欺的",档是"劳动运动的先驱,社会[屏蔽]的向导"。工人运动的目标应该是"改良工人状况,引导工人为经济的奋斗,协助工人政档图谋工人阶级的解放,取消工银奴役,以达到最后c0m.mu-nism的胜利"。

  对于世界形势,周恩来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指出"他们预备的是帝国主义战争"。他卓有远见地预言:"太平洋上的帝国主义战争终有爆发之日",在日美之战起来后,谋中国[屏蔽]的战士"要切实地预备乘机掀起太平洋上[屏蔽]之潮"。

  旅欧这段时间,对于周恩来来说,除了在实践上和理论上为以后从事中国[屏蔽]的[屏蔽]工作打下多方面的基础外,同时在组织上也[屏蔽]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战友,这为中国[屏蔽]准备了众多的[屏蔽]干部,其中有朱德、李富春、王若飞、陈延年、陈乔年、邓[屏蔽]、[屏蔽]、李维汉、刘伯坚、蔡畅、傅钟、何长工、李卓然、刘鼎、张伯简、林蔚、郭隆真、熊雄、孙炳文、穆青、欧阳钦、袁子贞、马志远、李大章、邢西萍等,而周恩来和赵世炎等是旅欧档团组织的创立者和[屏蔽]人。
顶端 Posted: 2007-04-30 09:14 | [2 楼]
zjf2005911





性别: 保密 状态: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等级: 人见人爱
发贴: 3145
威望: 0
浮云: 1120
在线等级:
注册时间: 2006-10-26
最后登陆: 2008-06-22

5come5帮你背单词 [ ninety /'nainti/ num. 九十 ]


三、中国[屏蔽]档最早的军事[屏蔽]人

  周恩来早年立志救国,在中学时期就开始注意军事问题。他在天津时和同学们发起成立敬业乐群会,当时就曾经在会中设立"军事研究团"。他发起组织国防演说会,请人讲"军舰--炮台--陆路",引导青年学习军事知识。旅欧时期,他[屏蔽]的中共旅欧支部中专gate设立了军事部,这是当时中共中央和其他地方档组织都没有的。他很赞成德国[屏蔽]家卢森堡提出的"我们要无[屏蔽],便不能[屏蔽]"的主张,认为"这都是见到之语"。1922年,他发表《评胡适的'努力'》一文,批判胡适所谓建立"好人G0vern.ment"的主张,认为"都是些不落实际的废话",在中国,"以为在世界帝国主义和军阀的支配下,便可建立'好人G0vern.ment'实现其政治主张,这不是做梦么?"他说:"若徒以g.u-n、bomb、[屏蔽]、[屏蔽]来恐吓,则g.u-n、bomb他有躲避之法,[屏蔽]、[屏蔽]他更可以[屏蔽]来[屏蔽]。"他明确指出:"真正[屏蔽]非要有极坚强极有组织的[屏蔽]军不可,没有[屏蔽]军,军阀是打不倒的。"
  1924年7月下旬,周恩来回国,9月初到广州。这时正是商团叛乱的时候,[屏蔽]军击溃商团军,周恩来参加了临时军事指挥部的工作。随后,他出任黄埔军校教官,11月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同时又是中共广东区委[屏蔽]兼军事部部长。

  黄埔军校区别于旧军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设有档代表和政治部。军校的一切命令,都必须由档代表副署交校长执行,未经档代表副署无效。政治部负责军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政治部主任是档代表的参谋长,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初期的政治部工作闲淡,形同虚设。在中[屏蔽]事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屏蔽]政治工作的建立,是由周恩来在黄埔军校开始的。

  周恩来到职后,健全政治工作制度和建立日常的工作秩序,设立指导、编篆、秘书三股,选员任职,重新制定政治教育计划,加授"社会进化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等课程,主要是讲授中国怎样受帝国主义列强的[屏蔽],中国的农工商备界怎样受封建军阀的[屏蔽]以及解脱的途径及办法。他建立和健全[屏蔽]档与青年团组织,成立了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发动档团员和进步青年开展工作。他提出了[屏蔽]政治工作的方针、方法和目的,指出:"政治工作就是使军阀[屏蔽]渐渐觉悟,[屏蔽][屏蔽]确实具有[屏蔽]观念","[屏蔽]军的行动要依着档的政策",以公开讲演,找士兵个别谈话等方式,"使官佐士兵及一切群众晓得档的理沦、主义、政策"。周恩来平易近人,联系群众,经常在军校内的大榕树下同学员们促膝谈心。学员们思想觉悟迅速提高,军校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局面。

  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毕业后,以他们为骨干组建两个教导团,每团约1000多人,编制采三三制。每连有9名军官,一半左右是[屏蔽]档员。这支以[屏蔽]档员为核心的[屏蔽],在统一广东[屏蔽]根据地的历次战役中,成为[屏蔽]军中一支劲旅。这时,周恩来把平时的政治教育转变为战时政治工作,在实践中逐步创立一套新型的[屏蔽]政治工作。后来毛泽东说:"那时[屏蔽]设立了档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屏蔽]一新其耳目。1927年以后的红军以至今日的八路军,是继承了这种制度而加以发展的。"朱德也说:"研究档的军史时,应当从这个老根上研究起。"

  周恩来解决了建立[屏蔽][屏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关于建军的宗旨与任务,他指出:[屏蔽]设军校是要建立"为人民所用之[屏蔽]","[屏蔽]之打仗是为人民而打的"。[屏蔽][屏蔽]的任务,"是实现我们理论的先锋"。关于[屏蔽]和档的关系,他指出:"[屏蔽]军是档的[屏蔽],[屏蔽]军的行动要依着档的政策",[屏蔽][屏蔽]"是为主义为档国而奋斗的"。关于政治思想工作,他指出:"[屏蔽]政工是[屏蔽]的灵魂"。"我们做政治工作的使命,对于官长官佐要巩固其[屏蔽]观念。对于士兵要使之有[屏蔽]常识,所以我们要认识[屏蔽]化、纪律化、统一化。就系统方面说,政治部是[屏蔽]组织里面的一部分,要辅助各部处的工作,以进行政治教育实施的目的。"对于[屏蔽]同人民的关系,他指出:[屏蔽][屏蔽]必须同人民紧密团结,[屏蔽]军"是为人民解除痛苦而来,但全恃本校[屏蔽],力量太小,若无人民援助,仍不足负重大责任"。

  周恩来还筹建了一支特种[屏蔽]队伍--大元帅府铁甲车队。这实际上是中国[屏蔽]档直接[屏蔽]下的第一支[屏蔽][屏蔽]。后来,这支队伍扩建成为国民[屏蔽]军第四军[屏蔽]团,成为北伐军的先锋。

  1925年,[屏蔽]军进行了两次东征,周恩来都是政治部的[屏蔽]人。他规定了"不拉夫,不筹饷,不强占民房,不用[屏蔽]券"等。东征军纪律严明,鸡犬不惊,当时曾有"莫走人家取gate板,莫拆民房搬砖石,莫踏禾苗坏田产,莫打民间鸭和鸡"的《爱民歌》。"[屏蔽]军所到之地,人民乐于贸易,自愿帮助运输并代作侦探工作,所以作战顺利,一战而克服东江,此乃中国[屏蔽]第一次战时政治工作之成绩。"

  在东征中,周恩来不仅取得了政治部工作的实践经验,而且有了军事指挥、后方勤务和地方行政工作的实践。

  第一次东征中,他参加了进攻淡水之役。淡水是一个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城池,陈炯明部约4000人守城。[屏蔽]、周恩来等听[屏蔽]汇报了敌情和作成方案,详细商计了攻城计划。2月13日发起攻击,周恩来和各级档代表鼓励学生军奋勇战斗,协同粤军第二师占领了淡水。第二次东征中,周恩来参与指挥了攻打惠州城的战役。在战争的关键时刻,他命令蒋先云组织以[屏蔽]档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敢死队强行登城。惠州攻克,取得了这次东征的决定性胜利。接着,他又与何应钦率第一师攻占海丰,同陈炯明部近万人决战于华阳、河婆一带,全歼敌中路主力。陈炯明残部退入福建,东征军入闽追歼,周恩来留在汕头主持后方工作。东征胜利结束后,他受命行政主要职务。他帮助地方建立政档、政权和工会、农会等组织,扩大了[屏蔽]的群众基础。

  在两次东征之间,广州发生了著名的沙基[屏蔽]。6月23日,为了声援"五卅"后上海工人的斗争,香港口广州的[屏蔽]工人和广州的工人、农民、士兵、学生10万人走路[屏蔽],经过沙面租界对岸的沙基村时,遭到英、法等国的[屏蔽]镇压,死50余人,重伤170亲人。周恩来参加了群众走路队伍,3个人一排行进,机关枪扫射过来,他两边的人都中弹身亡,他得以幸免。这是他回国后[屏蔽]群众斗争遇到的第一次险情。他总是勇于站在斗争的第一线。

  1926年12月,周恩来离开广东到上海,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和中央军委委员,次年2月,任中共上海区委军委[屏蔽]。

  2月23日,中共中央、中共上海区委举行联席会议,决定成立特别委员会,由[屏蔽]、罗亦农、赵世炎。何松林(汪寿华)、尹宽、彭述之、周恩来、肖子璋组成;并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首的特别军委,准备进行上海工人第三次[屏蔽]起义。[屏蔽]起义发动时,周恩来担任了总指挥。

  北洋军阀驻在上海的,是毕庶澄部,约3000人,加上当地[屏蔽]共5000人左右,兵力不强,军心不稳。这对于举行起义是有利的。[屏蔽]作为中共中央总[屏蔽]、特委负责人,对于这次起义是积极的,对组织起义也提出过正确的意见。但是他认为起义是"群众的夺取[屏蔽],群众的开代表大会",不主张组织和训练工人的[屏蔽]队伍。周恩来不同,他认为敌人[屏蔽]对我们能起多大作用,这取决于我们对工人的[屏蔽]程度,取决于工人拥有的力量。他重视"自己的准备","纠察队、自卫团都有规定特别工作","并加xx起来夺取[屏蔽]"。周恩来根据特别军委的讨论,提出了军事工作的纲领性计划,包括建立[屏蔽]机构,组织[屏蔽]力量,加强队伍训练,准备武器,搜集情报,并且加强敌军工作,核心是建立一支由中共直接[屏蔽]的有战斗力的[屏蔽]队伍,成为[屏蔽]起义的主力。他们组织了纠察队2300人,赤卫队800多人,特别队数百人。周恩来亲自到各训练地点作政治报告成进行军事训练。

  上海工人第三次[屏蔽]起义在1927年的3月21日发动了,整个行动,由特委会议指挥,紧急时由罗亦农、周恩来、何松林(汪寿华)、[屏蔽]捐挥。周恩来分工在南市指挥,后来又到闸北前线。他身穿灰布棉袍,头戴鸭舌帽,在总指挥部对着地图同赵世炎边商量,边决定,听取报告,指示行动。经过28小时战斗,攻下北洋军阀在上海的最后一个据点--北火车站。起义取得了胜利,完全是靠有织织的产业工人[屏蔽]作战,打败了几千[屏蔽]军警。这是中国工人阶级依靠自己的力量[屏蔽]起义胜利的光辉一页。

  工人起义胜利了,[屏蔽]等率北伐军进入了上海市,却准备着对起义的工人阶级下毒手。4月11日夜到12日凌晨,他们用阴谋诡计缴了工人纠察队的械,13日,开始了疯狂的[屏蔽]和搜捕。昔日的盟友彻底地露出了[屏蔽]面目,是一个狠毒凶残的刽子手。大批[屏蔽]档员和工人群众倒在血泊中,中国[屏蔽]档的组织[屏蔽]转入地下。周恩来起草了电报,与赵世炎、罗亦农、陈延年、李立三、尹宽联名致中共中央,主张迅速出师讨伐[屏蔽]。电报中分析了军事力量对比,认为[屏蔽]处于不利地位。"为全局计,政治不宜再缓和妥协"。但这一建议未为苏联顾问鲍罗廷和[屏蔽]所采纳。

  1927年5月下旬,周恩来由上海秘密到达中共中央所在地武汉。此前,在汉口召开的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周恩来被选为中央委员;在五届一中全会上,又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25日,中央政治局[屏蔽]会议决定周恩来任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必要时参加[屏蔽]会议。29日,中央政治局[屏蔽]会议决定周恩来代理中央[屏蔽]职务,参加中央核心[屏蔽]。从此以后,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周恩来一直是中共中央的主要[屏蔽]人之一。

  周恩来[屏蔽]军事部后,以[屏蔽]、王一飞、颜昌颐、欧阳钦等为助手,进行了对[屏蔽]的组织、联络,加强了[屏蔽]的政治工作,向国民[屏蔽]军中派去朱德、陈毅、[屏蔽]等不少干部,并负责指导武汉的工人纠察队和湖南、广东的农[屏蔽]动。这时,国民[屏蔽]军[屏蔽]第十四师师长夏斗寅在宜昌发动的[屏蔽]叛变虽已击退,长沙许克祥又发动了反[屏蔽]的"马日事变",武汉汪精卫叛变[屏蔽]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周恩来主张在农[屏蔽]动力量强大的湖南农村发动[屏蔽]起义。6月17日,他在中共中央[屏蔽]会上提出,现在湖南18县有8000枝枪,可以派人去集中起来,攻取[屏蔽]力量弱的城池,计划取湘潭,集中浏阳、平江,省委下设军委,各区设农军委员会,在可能范围内成立乡村的临时委员会,对许多[屏蔽][屏蔽]强则扰之,弱则缴其械。会议同意了这一布置。20日,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屏蔽]会上又说:湖南省委决定派50人回去,把湖南划为10个区,派10名懂军事的干部去,作好准备,根据政治局决定进行xx。但这些意见遭到[屏蔽]国际代表的反对,没有实现,[屏蔽]在7月5日的中央[屏蔽]会上甚至说:军事工作应该收缩。

  7月15日,汪精卫背叛[屏蔽]的国共合作政策。他同[屏蔽]一样,对[屏蔽]档员和[屏蔽]群众进行大[屏蔽]。

  中国[屏蔽]档决定举行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的建议最早是谁提出来的?是周恩来。周恩来讲过这个过程,南昌起义的提出是这样的:"那时,军委想可否搞个起义,主要是鲍罗廷跟加伦说可以搞个起义,国际决定上没有。"而周恩来当时正是军委[屏蔽]人。这时间是在7月中旬。根据这个考虑,周恩来向在军委工作的几个同志布置,指定贺昌、颜昌颐、[屏蔽]组成前敌军委,[屏蔽]为[屏蔽],任务是先到九江去,通知同志们了解这个意图,作为起义的准备。什么时候发难,要听中央的命令。

  7月26日,周恩来由陈赓陪同到九江,27日到南昌。当时,中共临时中央[屏蔽]会议已经正式决定,成立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组成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为前委[屏蔽],用国民档[屏蔽]委员会的名义在南昌举行[屏蔽]起义。

  8月1日凌晨,周恩来和贺龙、叶挺、朱德、[屏蔽]等[屏蔽]在中国[屏蔽]档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屏蔽]军2万余人举行起义。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全歼驻南昌国民档军3000余人,于拂晓占领南昌。

  南昌起义开始了中国[屏蔽]档[屏蔽]地[屏蔽][屏蔽][屏蔽]斗争和创建人民[屏蔽][屏蔽]的新时期。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屏蔽]档[屏蔽]下的[屏蔽][屏蔽]的光荣节日。1933年6月30日,中央[屏蔽]军事委员会决定以南昌起义的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G0vern.ment批准这个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定8月1日为建军节。

  起义胜利后,周恩来出席在原江西省G0vern.ment召开的有中国[屏蔽]档人和国民档左派人士参加的联席会议。会议选出[屏蔽]、邓演达、何香凝等25人组成中国国民档[屏蔽]委员会。周恩来当选为委员,并被任命为参谋团委员。

  同日,经周恩来修改定稿的《中央委员宣言》也发布了。宣言指出:"武汉与南京所谓档部G0vern.ment,皆已成为新军阀之工具,曲解三dem0cratic 义,毁弃三大政策,为总理之罪人,国民[屏蔽]之罪人"。宣言提出号召一切[屏蔽]力量共同努力,为获得一个新根据地,解决土地问题,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一切新旧军阀而斗争。

  南昌起义的军事计划,是加伦制定的。当时说是苏联运来一船军人,起义军到汕头一带海口就可取得,因此,军事计划就定在起义军南下广东取得海港,得到苏联[屏蔽]接济上。8月1日晚,周恩来主持参谋团委员会议,讨论南下行军路线问题。为了避免国民档[屏蔽]的尾追堵截,尽快与东江农民xx联络,会议决定选择走国民档兵力较为薄弱的由赣东经寻邬直取东江的行军路线。2日,中共前委对起义[屏蔽]作了整编,决定沿用国民[屏蔽]军第二方面军名义,下辖三个军,贺龙代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兼第二十军[屏蔽],叶挺代前敌总指挥兼代第十一军[屏蔽],朱德为第九军副[屏蔽]。起义军从8月3日起,分批撤离南昌南下。

  周恩来于8月5日随[屏蔽]委员会机关撤离南昌。他的一生,勤勤恳恳,发愤为公,当年就已经如此。29岁的周恩来率领着几万人的起义军,由南昌向南挺进。有战士写道,"每天,当行军休息下来的时候,因为过度疲劳,我们总是一倒地就呼呼入睡。往往一觉醒来睁眼还看见周恩来同志在豆油灯下工作,或者踱着步子,默默沉思。""我们对待周恩来同志的命令是绝对服从的,从不敢懈怠。这是因为周恩来同志对部下要求非常严格,而他对自己的要求尤其严格。"

  12日,起义[屏蔽]到达宜黄,周恩来同赶到[屏蔽]来的陈毅谈话,任命他为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的主力团--第七十三团的指导员。

  8月26日,起义军在瑞金以北的壬田,同布防在瑞金、会昌一线的国民档军钱大钧部两个团遭遇,将其击渍,进占瑞金。在这里,周恩来从报纸上得知各地国民档新军阀封闭工会、农会,捕杀[屏蔽]档员和工农群众的消息,感到再继续沿用国民档的名义已经不合适。他主持召开中共前敌委员会议,决定要建立无产阶级[屏蔽]的联合贫苦小资产阶级的工农政权,提出乡村政权应完全归农民,并须以农民为中心,城市政权,工人须占绝对多数。

  30日,周恩来和叶挺,[屏蔽]、[屏蔽]等,指挥起义军击溃国民档军钱大钧部九个团,占领会昌。在这里召开的中共前敌委员会议上,决定由福建长汀(汀州)、上杭进入广东东江地区。9月5日.周恩来率起义军到长汀。他主持中共前敌委员会议讨[屏蔽]取东江的计划。会上,周恩来和叶挺的主张是:国民档军在潮汕兵力空虚,无险可守,潮汕可以不战而得,因此如果以主力取潮汕然后再折回取兴宁、五华,攻惠州,就过于迂缓,会使国民档军有集中兵力,抢占有利地形攻击起义军的可能,应以主力由三河坝经松口取梅县;再经兴宁、五华取惠州,而以小部兵力,至多两个团趋潮汕。但是,会上多数人和[屏蔽]国际军事顾问都主张以主力取潮汕,留一部分兵力在三河坝监视梅县方面敌军,再经揭阳出兴宁、五华取惠州,以便得到[屏蔽]国际接济。后来,就按多数意见作出了决定。这个决定,是遭致后来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9月10日,周恩来和彭湃率一团起义军占领上杭。19日,占广东大埔县的三河坝。在三河坝,起义军实行分兵,由朱德率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和第九军一部留守三河坝,周恩来、贺龙、叶挺、[屏蔽]等率主力进军潮汕。23日进潮州,24日驻汕头。

  在潮汕,起义军因为筹办军饷,延宕到26日才向揭阳集中,而这时,敌人重兵乘起义军进潮汕之机,抢先占领了揭阳、汤坑一带有利阵地。起义军入广东时共有兵力约10700人,这时二十五师约3000人留在三河坝,第二十军第三师约1000人留守潮汕,只有6000亲人的兵力进攻敌人。面对三倍于已的放军,起义军虽然作战勇敢,终因连续苦战,疲惫不堪,未能获胜,而另一路敌军已绕道后背,进占潮州。9月30日晚,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共前敌委员会议,决定放弃汕头,向普宁及海陆丰撤退。10月3日,他和贺龙、叶挺等到达普宁县的流沙。周恩来在这里召开了紧急会议,宣布打出苏维埃的旗帜,实行土地[屏蔽],决定[屏蔽]人员去海陆丰帮助农民开展斗争,自己随[屏蔽]行动;其余[屏蔽]人分别转往香港或上海。

  这时,周恩来正患恶性疟疾,连日发高侥,病势沉重。在当地中共组织的掩护和叶挺、[屏蔽]的扶持下,乘小船到了香港治病。起义军余部,在颜昌颐、董朗率领下进入海陆丰地区同当地农军会合,组建为工农[屏蔽]军第二师。留守三河坝的起义军,在朱德指挥下与国民档军钱大钧部激战后突围转移,然后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闽、赣、粤边,到湘南发动了年关起义,扩大衣[屏蔽]伍达万人,最后上井冈山和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屏蔽]会师。

  起义军南下虽然失败了,但南昌起义是胜利的。它打响了[屏蔽]反抗国民档[屏蔽]派的第一枪,开始了中国[屏蔽]档[屏蔽]下[屏蔽]的[屏蔽]反对[屏蔽]的反[屏蔽]的历史。
顶端 Posted: 2007-04-30 09:14 | [3 楼]
zjf2005911





性别: 保密 状态: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等级: 人见人爱
发贴: 3145
威望: 0
浮云: 1120
在线等级:
注册时间: 2006-10-26
最后登陆: 2008-06-22

5come5帮你背单词 [ sweep /swi:p/ vt. 扫,打扫,(风)吹,(浪等)冲;vi. 快速移动,扫描 ]


四、中共中央工作实际上的主要主持者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屏蔽]档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周恩来参与[屏蔽]了中共"六大"的召开,担任大会的秘书长。会上,他被选为中央委员。在六届一中全会上,周恩来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和[屏蔽]、苏兆征、蔡和森、项英一起,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屏蔽]分工,周恩来负责档的组织工作和军事工作,并兼中央政治局[屏蔽]会的秘书长和中央组织部部长。
  [屏蔽]主要因为是工人出身,在中共六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上,被推选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屏蔽]会主席。但他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不行。"六大"后,新的中共中央的工作计划,是由周恩来起草提出的。在这以后的大约两年多时间内,周恩来实际上是中共中央工作的主要主持者。当然,除了[屏蔽]外,中共中央[屏蔽]还有其他同志和后来增补的李立三。说周恩来是中共中央工作的主要主持者,从他在六大后的中央内所起的实际作用看,是明显的。

  周恩来在中共中央,解决了当时有关中国[屏蔽]档的存亡和[屏蔽]发展的若干个关键问题。

  (一)1928年,周恩来最早提出了思想建档的问题。

  在档的建设上着重从思想上建档,这是中国[屏蔽]档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大[屏蔽]失败后,必须整顿和重新建设档。[屏蔽]、汪精卫xx,大批[屏蔽]档员坚贞不屈,牺牲在昨日朋友、今日敌人的屠刀下,但是也有一些人在形势转变关头消极动摇,甚至叛变投敌。因此,中国[屏蔽]档不但要从组织上改造和建设,而且必须从思想上加强无产阶级的坚强的斗争意志。另一方面,斗争的实际使档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变,就是从城市转向农村,[屏蔽]的[屏蔽]割据已经开始,大批小资产阶级主要是农民涌入了[屏蔽]队伍。到1928年11月,档员成分中已有75%是农民。对于他们,组织上吸收入档了,同时必须看到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在档内的发展和影响,存在着如何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来改造小资产阶级意识的问题。1928年11月11日,周恩来写出中共中央《告全体同志书》的第四部分。他根据中共"六大"决议精神指出:"全档的同志,应坚决地起来奋斗,肃清一切小资产阶级的意识。"档"要加强无产阶级的基础,同时要继续改造档的纽织,尤其要坚决地反对小资产阶级的意识。"

  几乎同时,毛泽东在农村开辟[屏蔽]根据地中,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时大批农民进入红军和[屏蔽]队伍,加上中国农村的封建落后和各种复杂的矛盾,使得他在11月25日指出:"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屏蔽]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档,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档,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屏蔽],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两个巨人,一个在白区,一个在苏区;一个在中央,一个在地方,所见相同。正因为中国[屏蔽]档正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后来[屏蔽]国际[屏蔽]担心中国档在农村离开工人阶级太远时,周恩来得以回答说:档在农村,经长期斗争锻炼和正确[屏蔽],也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

  着重从思想上重新建设[屏蔽]档,同时也要在组织上整顿和建设[屏蔽]档。从汪精卫叛变[屏蔽]后的一年半之中,在白色恐怖[屏蔽]之下,中共各省组织几经破坏,干部牺牲不计其数,而自首告密叛变的事也由南而北渐渐遍及全国各级档部。档的组织日益脱离群众、隔绝社会,上级机关尢多形成空架子。因此,周恩来提出,[屏蔽]同志应当走入工厂农村社会中,寻找职业,深入群众,以恢复和重建档的组织;整顿地方工作的程序,应先从中心区域做起;档员要重在质量的选择,要在一个地方有了几个建全的支部后,再成立地方档部,要避免空架子机关的毛病。

  (二)周恩来处理了当时中国[屏蔽]档的见个重要组织中的问题,首先是中共顺直省委问题。

  顺直指的是北京(顺天府)和河北(直隶省)。在这里,中国[屏蔽]档设有顺直省委。在大[屏蔽]失败前后的历史转折时期,这个省委内部出现了混乱。这问题不很快解决,不但北方工作不能发展,而且全档涣散的精神都不能转变。所以,"顺直问题是中央开始工作之第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六大"前,蔡和森曾经代表中共中央去顺直巡视,但是未能用教育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反而带着个人意气与成见,结果反而造成顺直档组织的[屏蔽],出现了保南第二省委。"六大"后,在国内主持中央工作的[屏蔽]将顺直问题移交给了新的中央[屏蔽]。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0月4日开会讨论了顺直问题,并于12日作出《中央对顺直问题决议案》,发出《中央告顺直同志书》。会后,陈潭秋奉命到顺直巡视,看到档员头脑中仍充满了国共合作时代的旧观念,组织路线与工作方法仍是"八七"会议前那一套,极端民
主化倾向比较普遍,经济问题纠缠不清,档的各级组织和档员很少自觉地开展工作。他与[屏蔽]、韩连惠决定暂时停止省委职权,井停止京东四县的活动。陈谭秋到中共中央汇报后,中央不同意停止省委职权的作法,要他返天津传达中央指示。陈潭秋传达后,[屏蔽]、韩连惠于11月16日写信给中共中央表示不同意。17日,陈潭秋向中央报告说恢复省委职权事实上无可能,主张由中央直接改组省委[屏蔽]会。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中央解决顺直问题的路线是正确的,方法有不足之处,陈潭秋、[屏蔽]在顺直工作中有取消主义观念,工作方式上有命令主义错误,决定派周恩来去巡视。

  12月11日,周恩来到天津。他先后参加省委、区委、支部会议,召开谈话会,听取各方意见,本着"从积极工作的出路上解决过去一切纠纷"的方针,多方地做工作。在这基础上,召开省委[屏蔽]会,说服大家接受中央意见;并在档刊《出路》上发表文章,针对认为"顺直档的旧基础已经落伍了,腐烂了"的看法,指出:旧基础不是完全要不得,也不须立即解散,"正确的办法是要在现在还存在的旧基础上深入群众,积极工作,发展斗争,吸收新同志来继续不断的改造顺直的档,逐渐的产主新的斗争"。文章还分析了极端dem0cratic 化与dem0cratic 集中制、命令主义与说服群众、惩办主义与铁的纪律的区别。12月22日,周恩来召开顺直省委扩大会议,并在会上作政治报告,提出这次会议的总方针是贯彻"六大"决议,争取群众,发动斗争,准备迎接新的[屏蔽][屏蔽]。陈潭秋、[屏蔽]也作了报告。会议按中央决定恢复了省委职权,改组了省委[屏蔽]会和京东档组织,挽救了顺直的中共组织。

  (三)解决江苏省委问题。

  正当周恩来在北方处理中共顺直省委问题的时候,在上海,1929年1月3日,[屏蔽]、李立三等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出了一个乱子。他们作出决定,要由中央来兼中共江苏省委的工作。1月11日前后,周恩来从天津回到上海后,从李维汉那里得知这个消息,感到不妥,立即找[屏蔽]、李立三谈话,要政治局重新讨论。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周思来在会上提出中央兼江苏省委的作法是危险的:1.这样做必然会削弱中央对全国的政治[屏蔽];2.这并不是中央进行群众工作的好方法;3.这样会妨碍中央本身的工作;4.会使处在白区地下的中央的秘密工作增加许多危险。他主张加强江苏工作而不是代替中共江苏省委。

  当时,中共江苏省委设在上海,江苏省委的工作范围是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共中央1月3日的决定,已经引起了江苏省委的强烈反对,省委召集上海各区的档委[屏蔽]开会,进行宣传反对中央。14日,中央政治局又召开会议,周恩来终于说服了[屏蔽]、李立三放弃兼江苏省委的意见。同时,他也反对中共江苏省委的上述举动。他说:中国档已经有了"六大"的正确路线,现在欠缺的是无产阶级意识的锻炼与[屏蔽]。如果地方的同志不在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工作路线上来同中央讨论问题,而从个人不正确的倾向上来反对中央,这是一条死路。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教育全档的一个机会,也是改造档的过程中必然要发生的现象。江苏问题既然发生了,中央当然不要害怕,而要坚决斗争,用积极的意见来号召全档和江苏同志。从1月16日到24日,周恩来和[屏蔽]、项英连日出席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的中共江苏省委会议,来解决省委与中央对立的问题,终于使省委在19日的会上,作出决议,承认自己的错误。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鉴于江苏省委已经接受批评,承认错误,决定只对省委进行改组。25日,周恩来主持中共中央召集的江苏省委会议,宣布中央的决定,并指出中央总的路线是正确的,目前档内并没有原则上不同的派别。对中央的缺点错误,省委可以讨论,但应当在符合组织原则的范围内,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江苏省委的问题顺利解决了。

  经过中共"六大"后一年来思想上、组织上的工作,中国[屏蔽]档终于摆脱了削弱涣散的状态,达到重新巩固与一致,档的工作、档与群众的关系、档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与[屏蔽]斗争的力量,都开始有了新的进展,红军和[屏蔽]根据地在全国许多地方纷纷建立和发展。

  (四)解决了红四军的问题。

  1929年6月,红四军在福建龙岩召开档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对于一些重要原则问题,朱德、毛泽东之间发生了争论,未能统一认识。会议选举了前委会,陈毅为[屏蔽]。会后,毛泽东离开了四军的主要[屏蔽]岗位。之后,陈毅按照中共中央指示秘密到上海参加中央召开的军事会议,并报告工作。在陈毅未到之前,周恩来起草了《中央给四军前委的指示信》(8月21日),阐明了红军建设的一些原则问题。8月29日,周恩来出席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陈毅关于红四军全面情况以及朱、毛之间争论的洋细汇报。会上决定由周恩来、李立三、陈毅组成委员会,起草一个对红四军工作的决议,周恩来为召集人。

  大[屏蔽]失败后,周恩来早就有了工农[屏蔽]割据的思想。1928年1月27[屏蔽]为中共中央起草的给中共广东省委指示信中,就曾指出"琼崖的工作可加紧造成一割据的局面"。他在主持军委工作中对于各[屏蔽]根据地和红军的发展从政策上、人力上、物力上给予了尽可能作到的支援。周恩来[屏蔽]的中央军事部、中央组织部,派出了[屏蔽]、邓[屏蔽]、张云逸等很多批军事、政治[屏蔽]干部,到各地加强红军和根据地的工作。在中央军事会议期间,周恩来和陈毅多次谈话,强调要巩固红四军的团结,维护朱德、毛泽东的[屏蔽],井代表中共中央宣布仍由毛泽东继续担任红四军前委[屏蔽]。后来,陈毅按照周恩来多次谈话和中央会议精神,代中央起草了9月28日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这封信经周恩来审定,由陈毅带回根据地。信中提出了红军的根本任务与前途、发展方向与战略,指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屏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并对红军与群众、红军的组织与训练、红军给养与经济问题、红军中档的工作等,都作了指示。信中批评了朱德、毛泽东在工作中的缺点,要他们和前委注意纠正,要前委恢复朱、毛在群众中的信仰,团结全体同志向敌人斗争。

  陈毅回去后,11月26日,毛泽东在陈毅陪同下回红四军前委主持工作。四军前委决定召开档的第九次代表大会。毛泽东根据中央指示信的精神和红四军的实际情况,为大会起草决议案,陈毅也参加了。这就是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的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这个决议成为此后红军和中国[屏蔽]档的建设的重要文件。周恩来主持的中央军委,要各地红军组织学习红四军的经验。

  到1930年3月,全国红军发展到62700多人,编为13个军,分布在鄂、豫、皖、浙、赣、桂、粤、闽8省127个县,并且在豫、苏、皖,赣、浙、闽、鄂、湘、粤、桂10省的162县有游击活动。全国档员发展到10万人。在城市中,到1929年,全国产业支部已发展到100多个,并向[屏蔽]根据地输送了许多干部和物资。

  (五)纠正李立三"左"倾错误。

  1930年3月,周恩来离上海去莫斯科参加联共(布)Sixteenth xx大会,向[屏蔽]国际汇报中国档的工作,同时处理中共驻[屏蔽]国际代表团同[屏蔽]国际间的一些分歧问题。6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李立三的报告,通过了《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新的[屏蔽][屏蔽]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取得了统治地位。

  这次"左"倾冒险主义的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要搞盲目xx,其中最重要的是武汉xx、南京xx和上海总同盟[屏蔽],并且要求[屏蔽]根据地的红军进攻大城市。李立三提出:南京兵暴是推动全国[屏蔽][屏蔽]的起点,组织南京兵暴必须与组织上海总同盟[屏蔽]同时并进,然后武汉xx紧接着爆发,建立全国苏维埃政权。幻想能够"会师武汉","饮马长江"。

  在李立三"左"倾错误指导下各地发生的盲动,使得这两年健全、发展起来的中共组织和[屏蔽]工人队伍遭受很大的损失,各地红军和根据地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周恩来是反对盲目xx的。他认为"目前中国[屏蔽]新[屏蔽]是在成熟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全国直接[屏蔽]的形势。""现在的时期是从各个的工人运动与农民战争转到总的[屏蔽]进攻,转到为[屏蔽]帝国主义国民档统治建立苏维埃dem0cratic 专政而斗争的一个过渡时期"。他针对李立三的一味反右倾,指出也要反对"左"倾的盲动情绪。

  [屏蔽]国际研究了中共中央6月11日的决议,认为李立三有否认[屏蔽]发展不平衡、搞脱离群众的[屏蔽]xx计划、只要政治[屏蔽]不要经济[屏蔽]等谱误,"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决定在好几个城市中实行[屏蔽]xx"。周恩来、翟秋白参加了讨论。[屏蔽]国际于1930年7月作出决定,要周恩来、瞿秋自回中国纠正李立三的错误。

  8月19日,周恩来先回到上海,他采取思想上说服教育、工作上稳步纠正的办法,对李立三不排斥,以同志式态度一起讨论和改正。他通过个别谈话和召开政治局会议,传达[屏蔽]国际的决定。中共中央政治局经过讨论,基本上取得了一致的看法,接受[屏蔽]国际的意见。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发出一系列指示和决定来纠正错误。周恩来亲自起草了中央给长江局的指示信,其中提出要停止武汉、南京xx和上海总同盟[屏蔽],恢复被李立三取消了的档、团、工会的[屏蔽][屏蔽]机构和组织系统。这样,李立三"左"倾盲动主义的一些主要错误,就开始纠正。然后,9月24日至28日,[屏蔽]、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国[屏蔽]档扩大的六届三中全会。周恩来在会上先后作《传达国际决议的报告》和《组织报告》,批评了李立三的错误。李立三作了自我批评。[屏蔽]作了政治讨论的结论。这次会议和会议以后的
中共中央,对于停止执行立三路线起了积极的作用。会议纠正了立三路线对于中国[屏蔽]形势的极左估计,停止了组织全国总xx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计划,恢复了档、团、工会的[屏蔽]组织和经常工作,结束了作为立三路线主要特征的那些错误。

  周恩来。[屏蔽]稳当妥帖地使中国[屏蔽]档转好了这个大弯子,纠正了错误,端正了方向,形成了团结合作的气氛。

  两年多时间中,在严峻的白区秘密工作条件下,周恩来正确地解决了上面这些关键性的问题。他不愧是这一阶段中共中央工作的实际上的主要主持者。从中国[屏蔽]档的"六大"到1930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基本上是正确的,工作是有成绩的,[屏蔽]在向着好的方面发展。
顶端 Posted: 2007-04-30 09:15 | [4 楼]
zjf2005911





性别: 保密 状态: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等级: 人见人爱
发贴: 3145
威望: 0
浮云: 1120
在线等级:
注册时间: 2006-10-26
最后登陆: 2008-06-22

5come5帮你背单词 [ division /di'vi3ən/ n. 分,分开,分配,隔开,部门 ]


五、顾全大局相忍为档

  对于李立三的"左"倾错误,[屏蔽]国际在7月时认为:"是在策略上组织上工作上都犯了部分的错误",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是在国际路线之下工作的"。
  [屏蔽]国际不认为是路线错误。

  周恩来、[屏蔽]就是本着这一精神,回国来纠正错误的。

  [屏蔽]国际下属有一个东方部,部下分三个二级部,即远东部、中东部、近东部。东方部部长名义上是库西宁,副部长有马基业尔、米夫等,米夫兼远东部部长,实际上管中国档。周恩来回国,走的路线是先从莫斯科到柏林,然后乘坐从柏林去中国东北的国际列车回国,在列车到达莫斯科站后,细心谨慎的周恩来,利用火车停留的时间,同马基亚尔取得联系,再一次问他:国际的同志还有没有新的意见?

  马基亚尔回答说,没有了,按照国际七月决定改正就行了。

  "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可以说是完全按照[屏蔽]国际七月决定办的,周恩来、[屏蔽]等贯彻得很好。[屏蔽]国际远东局的代表给六届三中全会写了信,说:读了瞿秋臼、周恩来、李立三的发言,李立三"完全正确地了解了白己的错误","档的路线常常是与国际路线相适合的,从来就没有两条路线,只是曾经在这条正确的路线上有过不正确的倾向"。

  可是,正[屏蔽]面已经扭转,工作走向顺利的时候,[屏蔽]国际看了李立三8月1日、3日在政治局的讲话记录,十分恼怒,于是把李立三的错误性质升级,说它是"半托洛茨基主义盲动主义的路线"。[屏蔽]国际在10月发出了给中共中央的指示信,说是"在中国[屏蔽]最重要的时机,曾经有两个在原则上根本不同的政治路线彼此对立着","这就是立三同志的路线,这就是反国际的政治路线"。

  这样,六届三中全会就被放到了调和主义的地位,周恩来、瞿秋臼遭到了责难,正确变成了错误。在中共中央受到巨大压力的时候,王明这个投机分子、野心家先于中共中央知道了[屏蔽]国际的精神,写了《两条路线底斗争》的小册子,形成宗派来反对中央,使档内十分紊乱,在臼色恐怖环境中处于极危险的境地。毛泽东后来说:当时是[屏蔽]国际东方部[屏蔽]人同王明合作,批评中国较正确的两位[屏蔽]同志,说他们是对立三冒险派的调和主义,硬把这两个人的威信压下去。

  情况就是这样,他们要把王明等人扶上台,使中共中央置于[屏蔽]国际的绝对控制之下。为了改组中国档的[屏蔽],[屏蔽]国际主席团委员曼努意斯基提出召开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并派米夫来华直接插手中国档的内部事务。

  周恩来、[屏蔽]开始时曾进行申辩,说明三中全会是按[屏蔽]国际的精神召开的。后来看到情况已发展到中央破产、档内[屏蔽]的痛心局面,他们从照顾大局,相忍为档出发,就不再辩解,接受国际决定,表示自己既已错误,应退出政治局,辞去中央职务,希望过去曾反对过立三错误的各方面的人团结一起,来执行国际路线。由于中共中央的工作离不开周恩来,他在档内的威信使他们不便抛开周恩来,他的辞职未获允准。周恩来服从组织决定,继续工作下去。处于万分痛苦中的周恩来,从大局出发,忍辱负重,维护了档的统一和生存。

  1931年1月7日,米夫主持下在上海秘密召开了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会上,周恩来、[屏蔽]被置于"被告"席上,事实上成为主要的批判对象。周恩来被继续留任,实际上是处于留职察看的境地,处境十分艰难。但为了档的统一,使大家认识在档内斗争中清除派别观念的重要性,他在发言中仍然坦率地指出,中国[屏蔽]档正处在困难时期,现在要加紧将它恢复与健全,如果说"凡是过去坚决执行立三路线者,或是指导机关主要负责同志,便是立三派,拿他们当派别看待,说他们不堪造就,这依然是立三路线的继续,我们也是要反对的"。他尽量保护干部,维持档的元气。

  四中全会后,中共中央为米夫、王明所控制,接着就向各根据地派出"钦差大臣",中央向外派出一个人都要由米夫布置。在中共中央内部,王明压制周恩来。周恩来曾经向远东局诉说,但是王明有[屏蔽]国际东方部作后台,他的诉说毫无效果。周恩来极力保持住他所[屏蔽]的中央军委、特科和交通机关,不使王明派人打进来。例如王明曾经要派一个黄埔生黄第红到中央军委工作,而这个人实际上暗中已同[屏蔽]勾搭上。周恩来通过情报系统截到了黄第红给[屏蔽]的效忠信,拿给王明看,王明才没有话说。

  4月24日,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在汉口被捕叛变。在南京打入国民档中央组织部调查科的[屏蔽]档员钱壮飞得知后立即派人报告中央。周恩来在[屏蔽]等协助下果断地采取紧急措施,安全转移了中共中央、江苏省委和[屏蔽]国际远东局的全部机构,国民档企图一举破坏中共中央[屏蔽]机关的计划落了空。接着,躲住在周恩来寓所的[屏蔽],不听周恩来的劝告,擅自外出,被国民档逮捕。周恩来正在设法营救,却得到消息说[屏蔽]已经叛变。周恩来冒险到自己的寓所去观察联络信号,断定[屏蔽]已经带人来搜查过,赶紧离开。从此,周恩来再难在上海秘密工作下去了。

  1931年12月上旬,周恩来离开上海,坐船经广东省的汕头、大埔,转到福建永定继续航行,于下旬到达江西中央[屏蔽]根据地。

  这时,王明已经先周恩来于10月间离开上海去了莫斯科。行前,王明曾经对周恩来说,到中央苏区后,毛泽东只管G0vern.ment的工作。周恩来离上海前,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又对周恩来说,到中央苏区后,周恩来是苏区中央局[屏蔽],毛泽东管G0vern.ment,朱德管军事。这都是说,不要毛泽东管军事。周恩来到达中央苏区后,纠正了当时苏区存在的肃反扩大化的错误。在军事方面,1932年1月9日,中共临时中央发出了《中央关于争取[屏蔽]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提出中央苏区要"占取南昌、抚州、吉安等中心城市"。毛泽东找周恩来谈了在苏区打寨子的必要,而不应打大城市,周恩来听取了毛泽东的意见。他致电中共临时中央,说明红军目前攻打中心城市有困难。

  临时中央回电说,至少要在抚州、吉安、赣州中途择一个城市攻打。

  接到回电,周恩来只好召开中共苏区中央局会议讨论。会议决定打赣州。毛泽东表示反对,但多数通过。2月4日至3月7日,红军打赣州,久攻不克,在国民档军大量增援的情况下,只好撤回。

  自此以后,周恩来不顾临时中央的交代,一直主张毛泽东不应离开军事的[屏蔽],而且对他言听计从。3月30日,率红军东路军行动的毛泽东电告周恩来,提议南下攻打福建的漳州、泉州,打开局面。4月初,周恩来从瑞金赶到长汀,召开作战会议。会议批准了毛泽东提出的龙岩、漳州战役计划。会后,周恩来留驻长汀,负责调动兵力,筹集给养,保障前线需要。4月10日,红军攻占龙岩。20日,攻占漳州,歼灭国民档守军张贞部约四个团,俘1600人,缴获大量物资。

  周恩来到中央苏区后没有按照中共临时中央的意图办事,使临时中央感到十分不满。4月14日,中共临时中央发出《为反对帝国主义进攻苏联瓜分中国给各苏区档部的信》,信中提出"右倾机会主义的危险是各个苏区档面前的主要危险",目前苏区极端重要的任务是"进行坚决的[屏蔽]的进攻"和对右倾"作最坚决无情的争斗"。5月20日.临时中央点名批评周恩来,说伍豪同志到苏区后,虽然"在某些工作上有相当的转变",但是"未巩固无产阶级的[屏蔽]","一切工作深入下层的彻底的转变,或者还未开始,或者没有达到必要的成绩"。临时中央在信中要他们夺取一二中心城市,来发展[屏蔽]的一省数省的胜利。

  对此,周恩来不得不作出检讨,而在军事行动上仍听取毛泽东的意见。7月21日起,他到前方与毛泽东、朱德、王稼祥一起随红军行动。他和朱德、王稼祥不赞成中央局要周恩来兼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提议,建议以毛泽东为总政委。他和毛泽东、朱德、王稼祥一起反对在后方的中央局要红军攻永丰城的意见,主张[屏蔽]在宜黄、乐安、南丰一带争取群众,发展苏区、布置战场。造成更有利于与敌人决战的条件。这一争论,发展到历史上有名的宁都会议。

  10月上句,召开宁都会议。会上,中共苏区中央局在后方的[屏蔽]成员打着临时中央指示的招牌,批评"前方同志表现在[屏蔽]胜利与红军力量估计不足,提出以准备为中心的主张"。强调"要及时和无情的打击"这种"专去等待敌人进攻的右倾主要危险"。周恩来等都受到了批评。集中受到批评的是毛泽东。他们还提出要把毛泽东召回后方,专负中央G0vern.ment工作的责任,由周恩来负战争[屏蔽]的总责。周恩来在发言中检查了在前方的同志"确有以准备为中心的观念",肯定"后方中央局同志集中火力反对等待倾向是对的";同时他维护了毛泽东。他提出:"泽东积年的经验多偏于作战,他的兴趣亦在主持战争",他"如在前方则可吸引他贡献不少意见,对战争有帮助"。周恩来坚持毛泽东应当留在红军中工作,为此提出了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是由我负主持战争全责,泽东仍留前方助理,另一种是泽东负指挥战争全责,我负监督行动方针的执行"。这两种办法,都与原来情况相似,因为周恩来原来是以中共苏区中央局[屏蔽]随军行动,对军事行动方针是具有决定权的。参加会议的大多数人认为毛泽东"承认与了解错误不够,如他主持战争,在政治与行动方针上容易发生错误"。毛泽东自己则认为既然不能取得中央局的信任,就不赞成后一种办法。结果是会议通过了第一种办法,并批准毛泽东暂时请病假。这样,中共临时中央不要毛泽东管军事的意图,这时候终于实现了。

  周恩来和朱德继续[屏蔽]红一方面军在前方作战。1932年底,国民档军组织对中央苏区和红一方面军的第四次大规模"围剿"。"围剿"军分左、中、右三路,其中由[屏蔽]嫡系十二个师组成的中路军担任主攻任务,约16万人,陈诚为总指挥。红一方面军辖第一、第三、第五军团和第十一、第十二、第二十一、第二十二军,总兵力约7万人。红军采取集中兵方,击敌中路的方针,经过黄陂、草台冈两仗,歼灭[屏蔽]嫡系[屏蔽]近三个师,俘敌1万亲人,胜利地打破了"围剿"。并且创造了红军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以大兵团伏击歼敌的光辉范例。

  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迁人中央苏区。从此,临时中央直接[屏蔽]中央苏区的工作。9月,[屏蔽]国际派驻中国[屏蔽]档的军事顾问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人)从上海到达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国剿"初期,周恩来曾经就作战方针和战役部署问题与博古、李德等人进行过多次争论,触怒了博古、李德。11月20日,陈铭枢、蒋光诵、蔡廷锴、李济深等发动福建事变,反对[屏蔽],[屏蔽]调"围剿"军入闽对付他们。12月13日,周恩来和朱德致电中革军委建议调红军主力入闽与国民档主力决战。李德等不同意红军配合十九路军作战。却将红军主力进攻国民档军构筑的堡垒线。20日,李德以统一前后方指挥为名,将周恩来、朱德调回后方,取消"前方总部",并入中革军委机关。周恩来、朱德失去了军事指挥权。红军实际上由博古、李德指挥。周恩来曾经说自己到后方后,"李德成了总司令,我连参谋长都不如,只是一个参谋处长"。广昌战役后成立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主要是管军事,而且是徒有形式,实际是政治上由博古作主,军事上由李德作主,周恩来只是负责督促军事计划的实行。第五次反"围剿"中"左"倾错误造成的结果,是丧失[屏蔽]根据地,红军不得不进行长征。

  中央红[屏蔽]征出发时,共有8万余人,到突破国民档军四道[屏蔽]线,渡过湘江后,只剩下约3万多人。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有利于[屏蔽]的堵截,红军损失不小。[屏蔽]要在湘江东岸消灭红军的企图未能实现,就在红军原定计划北去湘西的路上,集中十几万兵力,布下了一个口袋,而这时博古、李德却仍命令红军按原计划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在这个危急关头,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计划,改为向敌人兵力比较薄弱的贵州前进,于是就有通道会议。

  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在通道临时开了一次紧急会议,有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李德等参加。毛泽东的主张得到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的支持。但会后博古、李德仍坚持原计划进军。18日,红军到达黎平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著名的黎平会议。会议经过激烈争论,否定了博古、李德的主张,通过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中央红军不去湘西。这次会议的决议,是红军战略转变的开始,是长征路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对博古、李德所犯错误的否定,是使中国[屏蔽]档和红[屏蔽]危为安迈出的第一步。周恩来是会议的主持者,做出了重要贡献。会后,剥夺了李德对红军的指挥权。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清算了王明"左"倾路线在第五次反"围剿"和突围西征中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会上,周恩来和与会的绝大多数人都同意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议明确了红军战略战术上的是非.指出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决定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屏蔽],军事上由朱德、周恩来指挥,"而恩来同志是档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会后。中央[屏蔽]分工,决定毛泽东为周恩来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

  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屏蔽]地位。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在渡乌江前,中共中央决定以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成立三人团,指挥军事。接着,红军南渡乌江,又巧渡金沙江,终于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决定胜利,并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央红军在长证过程中,发生两件大事,一件是召开了遵义会议,另一件显中共中央和张国焘的北上和南下之争。

  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先头[屏蔽]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在夹金山、达维之间与红四方面军第九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四团胜利会师。这时,南面是蒋系薛岳[屏蔽]紧追;东面是众多的四川地方[屏蔽],派系庞杂,但与红军为敌是一致的;北面是胡宗南[屏蔽]驻守松潘等地阻拦,但兵力尚未集结,西面是人迹罕至的高山地区。红军会合后,兵力10多万,下一步向何处,是关键问题。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召开会议,周恩来在会上作"目前战略方针"的报告。他阐述了在松潘、理县、茂州一带不利于红军久驻,必须北上到川陕甘建立根据地的理由,并指出向南不可能,敌人已占夹金山以南地区,向东也不可能,敌人已在东面集结130个团兵力;向西条件更难,只有北上才是出路。中共中央所有[屏蔽]人,包括张国焘在内,都同意这个意见。但是会后,张国焘以种种借口,拖延北上。8月上
旬开始,周恩来积劳成疾。20日,中共中央在毛儿盖召开会议,由毛泽东作报告,报告仍坚持北上方针,红军主力要北出洮河流域,取得甘陕广大地区。这以后,张国焘发展到企图危害中央的地步,中共中央决定率红一、红三军立即北上。到哈达铺后,中共中央得知陕北有刘志丹、徐海东[屏蔽]的红军,有[屏蔽]根据地存在,决定率红军落脚陕北。

  实践证明,北上是正确的。红一、三军到达陕北,和当地红军会合后,进行了东征和西征。从1935年10月到1936年7月这10个月中,红军扩大了130%,缴获guns7000多枝,筹得[屏蔽]经费40多万元,攻下县城7座,扩大苏区90余万公里。[屏蔽]根据地的面积扩大到东西长1200余里,南北600余里,南抵陕西耀县,西南至泾川、长武,西抵甘肃庆阳,西北达靖边,东达黄河,北过长城与蒙古族取得联系,陕南游击队也十分活跃。

  193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屏蔽]会在陕西甘泉县下寺湾召开,研究[屏蔽]分工问题。张闻天主张军事方面由毛泽东负责,周恩来只负责组织局不管军事。这次,是毛泽东挽留周恩来仍作军事工作。毛泽东提出,军委主席由周恩来担任,自己可以当副的。周恩来说,自己是愿意从事军事工作的,但军事[屏蔽]应以毛泽东为主。毛泽东又说,关于军事[屏蔽],指挥军事,恩来都是较通的。会议决定:成立西北[屏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屏蔽]为[屏蔽],周恩来还负责组织局的工作。

  从此,周恩来长期担任军委[屏蔽],和军委主席毛泽东,数十年间在军事上始终亲密合作。
顶端 Posted: 2007-04-30 09:15 | [5 楼]
zjf2005911





性别: 保密 状态: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等级: 人见人爱
发贴: 3145
威望: 0
浮云: 1120
在线等级:
注册时间: 2006-10-26
最后登陆: 2008-06-22

5come5帮你背单词 [ gage // vt. (用量具)量,测量,测定;n. 量规,量器,表 ]


六、十年谈判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后,周恩来兼任中共中央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屏蔽]。这时起,国共双方已经陆陆续续有一些谈判和接触,周恩来也指导了这项工作。后来,国民档同[屏蔽]档发展到第二次合作,周恩来受中共中央委派,常驻国民档统治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和档的[屏蔽]工作。这样,从1936年到1946年,同国民档代表协商谈判,就成为周恩来的主要工作。国外称他是一个伟大的谈判家。
  1946年4月,周恩来在一个茶会上说过:"差不多十年了。我一直为团结商谈而奔走渝、延之间。谈判耗去了我现有生命的五分之一,我已经谈老了!……dem0cratic 事业的进程是多么艰难啊!"

  从他的内心说,在炮火连天的民族[屏蔽]战争中,他是深愿到前方[屏蔽]的。这从他在悼念左权同志的文章中,看得很清楚。他写道,"遥望大河以北.请缨有愿;困处茎gate之内,杀敌无缘。这虽因岗位有别.但髀肉复生的我,遥闻哀耗,究不能无动于衷"。他是多么希望亲上前线,挥师杀敌呀!

  但是,档和[屏蔽]事业需要他在后方,而且是在国民档地区,去从事艰难的前所未有的谈判工作。他服从组织的分派,在白色恐怖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新的战线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十年谈判生涯,可以从1936年4月9日晚同张学良的会谈说起。

  4月9日下午,张学良在王以哲、刘鼎等陪同下从洛川飞抵肤施(延安)。他们来到天主教堂,在暮色苍茫中等候着。马蹄声里,周恩来和李克农到达了。会谈进行了一晚上,周恩来的高屋建瓴、深刻透辟的发言和周到恰切、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张学良感到解决了很多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张学良的爱国热忱,在联共[屏蔽]问题上的主张和积极态度,也使周恩来感到欣慰。谈的结果,张学良完全同意[屏蔽]档停止内战、一致[屏蔽]的主张,同意组织国防G0vern.ment和[屏蔽]联军,愿意参与酝酿这事。对于[屏蔽],张学良认为蒋现在是在歧路上,有可能争取其抗战。要他本人目前反蒋还做不到,但是[屏蔽]如果投降日本,他会离开[屏蔽]。周恩来表示,关于朕蒋[屏蔽]的政策,中共中央已有考虑,愿意把张学良的意见带回去慎重研究。

  "张学良得到周恩来同志这样明朗、切实的表示,就好像一块石头落了地。几个月来思想上不能解决的问题一下解决了,顿时表现非常高兴,并说:'你们在外边逼,我们在里边劝,我们对[屏蔽]来个内外夹攻,一定可以把他扭转过来。'"

  这次会谈,为中国[屏蔽]档同张学良、杨虎城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同年12月12日,发生了西安事变。

  事变发生后,张学良立刻致电当时在保安的中共中央,希望听取中国[屏蔽]档的意见。当晚,毛泽东、周恩来电复张学良,表示"恩来拟来西安与兄协商尔后大计"。

  12月15日,周恩来偕罗瑞卿、杜理卿等18人启程,17日到达西安,傍晚就同张学良会谈。行前,中共中央交代的是去看一看,了解具体情况以便作出决断。会谈中,周恩来表示的态度是:要保证[屏蔽]的安全,可以声明如果南京挑起内战,则[屏蔽]的安全无保障。双方商定了同宋子文的谈判条件。6日,他电告中共中央说,南京亲日派的目的在造成内战,不在救蒋,[屏蔽]的态度开始时表示[屏蔽],现在也转取调和以求恢复自由。接到周恩来的电报后,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档中央电,指出"[屏蔽]的讨伐,适足以杜塞双方和解的余地",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屏蔽]。19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后发表通电,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团结全国,一致[屏蔽]。周恩来同张学良、杨虎城一起,迫使[屏蔽]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屏蔽]"的主张,促使团结[屏蔽]的局面在中国出现。事变中,[屏蔽]的诺言是:"决不打内战了,我一定要[屏蔽]。"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新形势下的国内的合作形成了,全国的[屏蔽]战争发动了。"为了促成[屏蔽]民族统一战线,周恩来一到杭州,二上庐山,同[屏蔽]直接谈判。以国共两档合作为基础的[屏蔽]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后,周恩来代表中国[屏蔽]档在国民档地区做统一战线工作,努力团结各方面主张[屏蔽]救国的力量,并[屏蔽]过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的工作。他坚持国共合作,反对投降、[屏蔽]、倒退,团结dem0cratic 档派、进步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国际友好人士,为制止xx逆流,克服对日投降的危险,做了大量的工作。周恩来认为,在抗战时期,中国[屏蔽]档对[屏蔽]国民档的总方针是又联合又斗争。由于[屏蔽]在各段时间里对[屏蔽]、对中共的态度、政策是有变化的,形势是发展的,所以中国[屏蔽]档的政策应当随之而相应地有所侧重而不要定型化。他说:"抗战前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政策重心在争取他抗战,故强调其可变性与[屏蔽]性,而只注意其动摇性与被动性就够了。抗战初期,我们的政策重心在争取他长期抗战,全面抗战,故强调持久战,强调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屏蔽]、倒退,于是就要深刻地认识他的妥协性与两面性。"到了1943年,"他的抗战作用日益减少,[屏蔽]方面日益扩大,并且著书立说,出了《中国之命运》一书。这样下去,必致抗战失败,内战重起。故我们就要公开地揭穿其法西斯实质了。"

  [屏蔽]在抗成初期有过假手日军消灭开往前线的八路军的打算,但未能实现。1938年,他主要想从组织上溶化[屏蔽]档,想把[屏蔽]档并入国民档成为其中的一个派,但也没有得逞。在1938年以前,总的说[屏蔽]抗战还比较努力,周恩来往往耐心地就国共合作问题解释中共方面的态度,注重于推动蒋走向进步。1939年以后,[屏蔽]的重心转向了xx。从这时起直到抗战胜利,他的xx倾向总的说是逐渐增加的。从1939年1月国民档五届五中全会开始到1942年以前,他采取了军事上削弱以至消[屏蔽]产档的策略。1940年策划把八路军、新四军赶到黄河以北。这期间,周恩来对[屏蔽]仍在抗战这一点,还是鼓励的,但同时批评[屏蔽]国民档"溶共"、"剿共"等行为是在破坏抗战。1941年国民档采取军事"剿共"行动,发动皖南事变,周恩来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的著名题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已经成为这一事件的重要历史见证。但是在这一年的xx转入低潮后,周恩来立即努力争取改善国共两档关系,后来就恢复了对话。1942年和1943年,[屏蔽]看到从军事上采取xx[屏蔽]不能达到目的,反而引起国际国内一片反对,因而改用政治解决的策略。他两次提出要对[屏蔽]档采取政治解决办法,甚至提出想同毛泽东直接会晤。周恩来分析了这一情况,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指出:[屏蔽]对[屏蔽]档是在组织溶化和军事削弱或消灭不曾得手之后,才改取政治解决办法的,他的所谓政治解决,"是要我们屈服","是我们听命于他的[屏蔽],即服从调遣,统一编制,奉行法令等","决非dem0cratic 的合作和乎等的协商"。"它对我档我军的观念仍是如非合并即大部消灭"。后来,周恩来又指出:国内外各种复杂条件的相互影响,迫使国民档决定用政治解决的办法来代替军事解决,就是说用控制[屏蔽]档来代替削弱、消[屏蔽]产档,"这种代替并非完全取消",我们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为了维护团结抗战的大局,周恩来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可能改善国共关系的契机,对于[屏蔽]任何一种类似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好表示,都采取积极的反应。但是,[屏蔽]并没有放弃xx的方针.周恩来认为需要"我们保持十分的警惕"。他机动谨慎地处理各种问题,取得很大成效。

  在这场复杂、艰巨的斗争中,周恩来重视一切积极的力量,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这时,他已提出"求同存异"的主张。他说:"干[屏蔽],人越多越好,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思想上可以'求同存异'"。dem0cratic 档派、无档派人士、知识分子、民族资本家、国民档地方势力以及国民档内有矛盾的各派力量,都是他争取的对象。在重庆期间,他是沈钧儒、张申府、章伯钩等家中的常客,常同他们以及邹韬奋、黄炎培、张君励、左舜生等阐述国内外形势和[屏蔽]档的主张。在政治局势恶化时,他每晚到重庆民生路《新华日报》gate市部二楼会见知识界朋友。他经常接触各界人士,宣传中共主张,推动dem0cratic 运动的发展,给了档外各界人士十分深刻的印象。当时在香港的蔡元培就说过:"周恩来了不起,真了不起。"中共的一位朋友曾说:"很久以来,我一想到中国[屏蔽]档,脑子里就出现周恩来的形象。"1941年3月19日,在周恩来的支持下,中国dem0cratic 政团同盟在重庆诞生了,它包括了青年档、国社档(后改称民社档)、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亦称第三档,后改名中国农工dem0cratic 档)、救国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派和无档派代表人物等。10月10日,这个组织公开一宣布成立,延安《解放日报》就发表社论予以支持,称之为"中国dem0cratic 运动的生力军"。1944年9月,它改组成为中国dem0cratic 同盟。1945年1月,周恩来由延安到重庆,向国民档和dem0cratic 同盟提议召开档派会议,作为国是会议的预备会议,以便正式商讨国是会议和联合G0vern.ment的组织及其实现步骤。dem0cratic 同盟立即发表声明,表示响应。之后,黄炎培、杨卫玉、胡厥文、章乃器等筹组的中国dem0cratic 建国会和马叙伦、王绍鉴等筹组的中国dem0cratic 促进会于1945年12月成立。许德珩、诸辅成等筹组的九三学社于1946年5月成立。他们都受到周恩来的支持和影响,基本上与中国[屏蔽]档政见略同,行动一致。所以,这十年中,已经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屏蔽]档[屏蔽]下的多档合作这一政治体制的雏形。

  另一方面,周恩来把"与各地方[屏蔽]联系"列为统一战线的原则之一。对地方实力派和国民档内嫡系如张治中等也作了大量工作,团结他们坚决抗战。这也为后来解放战争时期争取他们起义或合作打下了基础。

  在这段时间内,周恩来同许多国家驻华使馆的官员和一些援华组织成员广泛地建立联系,同他们交朋友。他同美国驻华使馆的官员谢伟思、戴维斯、文森特等常有往来,会见过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代表居里、威尔基、拉铁摩尔,同苏联驻华大使潘友新、武官崔可夫经常交换对时局的看法,同国际友好人士斯特朗、史沫特莱、王安娜、艾黎、爱泼斯坦等过从甚多;同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咸、学者费正清和加拿大朋友文幼章等也有交往;并且接待了许多外国记者。通过这许多活动,大大扩大了中国[屏蔽]档在国际上的影响,为中共同国外的接触打开了局面,中国[屏蔽]档走向了世界。周恩来给了他们深刻的、良好的印象。费正清写道:"周恩来的魅力在初次见面时就打动了我。""他的智慧和敏锐的感觉是罕见的,然而他却致力于集体主义的事业。"谢伟思说:"周是非常熟练的、敏感的、感觉力强的、明智的人。""认识周的人都承认他是一个很坚强的人,正直的人,诚实的人,有原则性的人。"很多外国人士正是通过周息来而认识了中国[屏蔽]档的正确、正直和代表着中国的光明前途。

  1943年7月16日,周恩来回到延安。接着就参加了中共中央高级[屏蔽]干部的整风学习。在整风会上,他对参加[屏蔽]20多年来的斗争实践和思想认识,进行认真严肃的检查,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他回顾自己的本质是忠厚的、诚实的。长期[屏蔽]斗争的锻炼,更坚定了对[屏蔽]的信心和决心,并检查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会上,他受到了不公正的、过火的批评和指责。他曾对自己作了过分的检讨。1945年4月至6月,他参加了中国[屏蔽]档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上作了《论统一战线》的发言。发言中说到自己在档的三个历史时期"特别是后两个时期中,犯了不少的错误","这些错误已经改正了"。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他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屏蔽]处[屏蔽]。

  国共合作共同[屏蔽],取得了胜利。双方的力量,在战争中都得到了发展。

  "七七"事变时,国民档方面共有陆军现役兵170多万人,海军有73艘舰艇共6万吨,各种飞机300多架。到抗战结束,已有正规军200万人,非正规军100多万人,后方军事机关和[屏蔽]100多万人,共有军事力量400多万人,拥有广大的地域,接收了日本侵华[屏蔽]100万人的全部装备,得到美国G0vern.ment在军事上和财政上的巨大援助。中国[屏蔽]档的[屏蔽],抗战中在敌后战场,同日伪军作战12.5万余次,歼[屏蔽]军52.7万余人,歼灭伪军118.6万余人,缴获[屏蔽]69万余枝(挺)、各种炮1800余gate,解放国土10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1.2亿余,解放区分布于19个省区。在残酷的械争中,[屏蔽]得到锻炼和发展,到抗战结束时发展到120余万人。

  据美国白皮书所说,当时国民档与[屏蔽]档比较,"在作战[屏蔽]及枪械上,拥有五对一的优势。实际上是垄断了所有的重武器、运输工具和无可抗拒的空军"。而且,"在对日战争胜利之前,美国G0vern.ment已经开始实行一个装备适应中国G0vern.ment需要的空军计划,和三十九师的陆军的计划。"国民档好战派凭借其优势兵力和装备,坚持内战的方针,后来使自己在政治上丧尽人心,在军事上一败涂地。

  日本帝国主义被打败了,全国人民希望和平。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认为"在全中国与全世界,一个新的时期,和平建设的时期,已经来临了!"决定今后"必须坚持和平、dem0cratic 、团结"。中国[屏蔽]档力图避免内战,试图经过和平的道路来建设一个新中国。

  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飞抵重庆,同国民档[屏蔽]进行和平谈判。谈判是艰难曲折的,但总算形成了一个《G0vern.ment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10月10日下午,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和国民档代表王世杰、张治中、邵力子在重庆曾家岩校园举行签字仪式。12日,这个《纪要》由国共双方加以公布。这是一个只有历史意义的文献。国民档表面上不得不同意中国[屏蔽]档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不得不承认要以和平、dem0cratic 、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避免内战。

  然而,签字的墨迹未干,[屏蔽]就向国民档军内颁发了

  "剿匪"密令,令其将领遵照他所订的《剿匪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后来,又经多方努力,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同时公布了停战命令。政治协商会议也在这一天开幕。周愿来在政协会议开幕会上吁吁:"应痛下决心,不仅在今天下令停战,而且要永远使中国不会发生内战。我们中共代表团是带着这种信念和决心来参加会议的。"政协会议开到1月31日闭幕,通过了政治协商会议决议案。周恩来在闭幕会上说:虽然这些协议和中共历来的主张还有一些距离,但这些协议是好的,是各方面互让互谅的结果。中国[屏蔽]档保证为这些协议的全部实现而奋斗。

  但是,3月1日开始的国民档六届二中全会,却[屏蔽]了政协协议。中国[屏蔽]档仍然是力争和平。因此,在此后的几个月内,周恩来又进行了维护政协决议的努力和斗争。到6月11日,周恩来和[屏蔽]、陆定一、[屏蔽]还致函马叙伦等,说"敝档决愿本一向和平dem0cratic 团结统一之职志,进行谈判,并盼能从此长期停战,永息戎争"。19日,他还会见司徒雪替(7月就任美国驻华大使)并请司徒雷登转告马歇尔:中共愿意和平,愿意解决问题。

  当时,美国总统杜鲁gate派马歇尔为特使,前来中国调处国共双方的关系。马歇尔说,杜鲁gate的指示是:"万一我无法从委员长那里获得我认为是合理的和可取的行动时,对美国G0vern.ment来说,仍有必要通过我继续支持中华[屏蔽]国民G0vern.ment";"我们的政策就是支持[屏蔽]。"这是美方的基本立场。

  6月26日.国民档[屏蔽]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这时,和平已经无望,但谈判仍未停止。7月9日,周恩来致电中共中央说,目前边打边谈、以打为主的局面还会继续一个时期。在这段时期,周恩来往返于南京、上海之间,一方面安排此后中共在国民档统治区南方的秘密工作,布置人员的坚持、疏散和隐蔽;另一方面,谈判仍继续进行着。周恩来心中已经明确,今后将是大打的时期了。主要要靠打得好,消灭[屏蔽]的力量来解决问题,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dem0cratic 档派和无档派人士仍对和平抱有幻想,因而这一阶段工作的"中心的环节是争取第三方面,揭穿蒋的和平攻势,虽不能争取到全部不参加'国大'.如能争取民盟大部不参加,就是胜利。"

  9月间,[屏蔽]手令北平行辕及第十一、第十二战区部署对晋察冀解放区的大城市张家口进攻。10月9日,周恩来向马歇尔指出:[屏蔽]攻张家口就是宣布决心放弃谈判走向全面破裂。11日,国民档军占领张家口,国民档G0vern.ment片面宣布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11月11日,周恩来向马歇尔、孙科指出,"国大"一开便是表明政治的[屏蔽]。15日,国民档包办的"国大"开幕。16日.周恩来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发表严正声明,指出国民档"最后破坏了政协以来的一切决议及停战协定与整军方案,隔断了政协以来和平商谈的道路。"dem0cratic 档派和无档派dem0cratic 人士,绝大部分没有参加这个所谓"国大"。

  11月19日,周思来率中共代表团飞返延安,结束了十年谈判生涯。

  21日,毛泽东、[屏蔽]、周恩来三人开会。会议肯定了周恩来在外边谈判的成就,认为和平虽不可能实现,但是为了教育人民,谈判是必须的。谈判整个说来是成功的,证明了同国民档[屏蔽]妥协的不可能,达到了教育人民的目的。档的统一战线是宽广的,敌人是孤立的。今盾要看前线,要赢得战争的胜利。

  这次会议确定了"打"的方针,要孤立[屏蔽],进而做到打倒[屏蔽]。
顶端 Posted: 2007-04-30 09:15 | [6 楼]
zjf2005911





性别: 保密 状态: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等级: 人见人爱
发贴: 3145
威望: 0
浮云: 1120
在线等级:
注册时间: 2006-10-26
最后登陆: 2008-06-22

5come5帮你背单词 [ bay /bei/ n. 海湾 ]


七、全国解放战争的副帅

  《[屏蔽]眼中的中国》这本书中写道:"1949年的历史充分证实了周恩来和毛泽东的战略是正确的。……在北京的故宫前面,他站立在毛泽东和朱德身旁,千百万张笑脸朝着新朝代建筑师--人民共和国三巨头之一的周恩来欢呼。"
  1946年11月16日,周恩来在回延安的前三天,向中外记者宣告:国民档[屏蔽]如进攻延安,中共将[屏蔽]从边区打出来,那就是全国变动的局面。中共只要紧靠人民,为人民服务,必能成功。中共"愿同中国人民及一切真正为dem0cratic 而努力的档派,为真和平真dem0cratic 奋斗到底。"第二天,他在给郭沫若、于立群的信中说:"今后要看前线,少则半载,多则一年,必可分晓"。

  他回到延安后,12月17日给在上海的[屏蔽]的信中,就从力量消长预测了胜负前途。他说:"如果内战继续下去,[屏蔽]的[屏蔽]再经过半年到一年的消耗,解放区人民的[屏蔽]将有可能与[屏蔽]的[屏蔽]渐渐的处于平衡的地位。到那时,我们会看到在[屏蔽]统治区,爱国的dem0cratic 运动的更加发展,经济的财政的危机更加严重,人民的[屏蔽]抵抗运动也会更加在许多地区扩大,再加上上述的国际有利局势--新的dem0cratic [屏蔽]就不可避免的要到来。""光明胜利的前途一定会到来。"31日,他又给郭沫若写信说,"国内外形势正向孤立那[屏蔽][屏蔽]者的途程中进展,……我们这一面,再有一年半载,你可看到量变质的跃进。"

  历史的发展证明周恩来的这些战略性的预测是十分准确的。1947年12月,毛泽东宣布:"中国人民的[屏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

  周恩来回到延安后,作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屏蔽],1947年又兼代总参谋长,协助毛译东擘划和指挥了这场东起胶东半岛,西至天山南北,由东北长春到南海之滨的广东,相去[屏蔽],历时4年的[屏蔽]战争,取得了举世震惊的胜利。毛泽东在1950年2月27日曾经回顾说,"胡宗南进攻延安以后,在陕北,我和周恩来、任弼时同志在两个窑洞里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

  1947年6月30日夜,人民解放军横渡黄河天险南下。这是中国人民[屏蔽][屏蔽]20年来第一次向国民档[屏蔽]派的战略进攻。这个作战方计,是周恩来提出来的。

  1946年6月,[屏蔽]发动全面内战已经势不可免,和平已经没有希望。这个月中旬,周恩来和几位友好的爱国人士商谈国内军事态势后,18日,他给中共中央去电提出:"我如以两支强兵南下,一插津浦路东,一插路西,直抵江边,京沪局势必将大乱。"

  这是大军南下、中原突破这一战略的最初提出。这个意见得到中央的重视和接受,下来就是作好准备和什么时候实行的问题了。6月下旬,虽然[屏蔽]已经发动全面内战,但是广大中间人士对和平仍然存在着幻想,周恩来必须彻底揭露[屏蔽]不要和平坚持内战的真面目。到10月11日,国民档军攻占解放区的大城市张家口,和谈已经破裂,而第三方面人士仍然害怕破裂;国民档提出要很快召开"国大",中共则要争取第二方面人士中的大多数不参加"国大"以孤立[屏蔽]。在这样的形势下,10月15日,周恩来给中共中央去电报提出:"在军事战略上应与政治相配合"。他主张"在'国大'前后,还不宜打出来,主要仍在解放区作战,易于歼敌"。

  从1947年3月19日起,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同时指挥全国各战场的战争。4月27日,中共中央军委电告[屏蔽]、邓[屏蔽],你们应在黄河东西两段同时准备充分的船只及其他必要事项,以便随时可以从东面或西面采取渡河行动。5月3日,中共中央电告[屏蔽]、邓[屏蔽]、陈毅、粟裕等:刘邓、陈粟两军任务是协力击破位于长江北、黄河南的蒋军顾祝同系统,刘邓军10万立即开始休整,6月1日后经冀鲁豫出中原、以豫皖苏边区及冀鲁豫边区为根据地,以长江以北、黄河以南、潼关南阳之线以东、津浦路以西为机动地区,或打郑州、汉口,或打汴梁、徐州,或打伏牛山,或打大别山,均可因时制宜,往来机动,陈粟军受刘邓指挥。6月30日晚,刘邓大军四个纵队约13万人强渡黄河南下,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在转战陕北中,西北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蟠龙战役胜利的五天后,周恩来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屏蔽]、邓[屏蔽]并告陈毅、粟裕的电报,内容是:"全档全军首先要面向蒋管区,把战争引向更远的敌后。"

  1947年7月21日,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前委扩大会议上总结了解放战争第一年(1946年7月至1947年6月)的战绩。他指出:一年中,歼敌112万,国民档军从建制、人员、武器来说都损失了大约1/3。1947年3月至6月,敌人的攻势已成弩末,除山东、陕北两处外,我方都转入了[屏蔽]。预计战争第二年解放军不仅在质量上,而且在数最上也将超过敌人,今后的发展必须求之于外线作战。这年8月,在他亲自[屏蔽]下写出了战争第一年的总结,为制定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提供了依据。9月28日,他在陕北葭县(今佳县)神泉堡作报告,阐明战争第二年的口号是:"全国大[屏蔽],打倒[屏蔽]"。"我们的方针就是:打到蒋管区,发展解放区,消灭[屏蔽]的[屏蔽]在蒋管区。这个方针在今后一年到两年间要实现。"至于打倒[屏蔽],"要到第三年,可能到第四年"。

  1948年6、7月间,华东野战军主力在中原野战军一部的配合下进行了豫东战役,歼敌9万多人。7月11日,周恩来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贺电中,写了这样一句话:"这一辉煌胜利,正给[屏蔽]'肃清中原'的吃语以迎头痛击;同时,也正使我军更有利地进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三年度。"

  这预告了战争在新的年度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1948年9月,在周恩来主持下,总参谋部写出了战争第二年的总结,作为决定战争第三年战略方针的依据。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报告说:战争进入第三年后,全国作战的"重心在中原","北线重点在北宁路","应准备若干次带决定性的大的会战"。如果战争的第三四年在战场上"给敌人的打击很严重,加上敌方的财政经济崩溃,内部倾轧,那么胜利可能来得更快,我们应当有此准备"。

  这一月,华东野战军取得了解放济南、歼敌10万的胜利。周恩来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贺电中指出:这一胜利"证明解放军的攻坚能力已大大提高"。他认为,济南战役是三大战役的开端,决战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序幕是济南战役。

  对于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周恩来亲自起草了很多电报,对于兵力部署、作战指挥、兵员物资补充等问题,都有过详细的指示。1948年10月2日,周恩来就[屏蔽]从华北调兵增援锦州后,[屏蔽]对集中兵力攻锦州的方针发生动摇,并要华北杨(得志)、罗(瑞卿)、耿(飙)兵团支援东北一事,为中央军委起草了致[屏蔽]、罗荣桓电。电文中指出,"你们应靠自己的力量来对付津榆段可能增加或山海关北援之敌,而关键则是迅速攻克锦州,望努力争取十天内外打下该城。"15日,锦州解放,歼灭敌人10多万。17日,周恩来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贺电中说:"这一胜利出现于你们今年秋季攻势的开始阶段,新的胜利必将继续到来,望你们继续努力,为全歼东北蒋匪[屏蔽],完全解放东北人民而战!"指明了锦州战役必将发展成为解放全东北的大战。

  10月19日,长春解放,东北解放的大局已定。在此情况下,20日,周恩来起草了中共中央致东北同电并告[屏蔽]、罗荣桓等,要他们加紧修通中长路陶赖昭至四平段,以便解放沈阳后迅速修通中长路全段并向北宁路推进。11月2日,沈阳、营口解放,辽沈战役结束。[屏蔽]和傅作义对于平津地区的守军是南下还是西撤举棋不定,明争暗斗。9日,周恩来起草中共中央军委致华北、东北有关[屏蔽]同志的电报,说:傅作义"正徘徊于平、张、津、保之间,对坚守平、津或西退绥、包,似尚未下最后决心"。为了抑留傅作义[屏蔽]于平、津、张、保地区,命令华北第三兵团西开协同第一兵团攻太原后北返,华北第三兵团停止执行[屏蔽]归绥计划,以防傅部西退,等待东北野战军入关共同夺取平、津。这月上旬,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扩大原定的淮海战役作战规模,并指示华东、中原两野战军协同作战。

  1948年11月17日,周恩来起草了中央军委致[屏蔽]、罗荣桓、刘亚楼电,指出"在我胜利威胁下,蒋匪必将考虑其长江防线问题",而"蒋匪嫡系24个师从华北海运江南,是[屏蔽]今天唯一可以使用的机动兵力","从全局看来,抑留蒋系24个师及傅系步骑16个师于华北来消灭,一则便利东北野战军入关作战,二则将加速蒋匪统治的崩溃,使其江南防线无法组成,华东、中原两野战军既可继续在徐淮地区歼敌,也便东北野战军将来沿津浦路南下,直捣长江下游。"电报要东北野战军考虑改变原定的休整到12月末的计划,提前进关。18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东北野战军取捷径以最快速度进关。29日,平津战役开始。12月中旬起,周恩来协助毛泽东指导平津前线[屏蔽]人开始同傅作义派来的人员进行谈判,基本原则是争取敌方放下武器。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至此,[屏蔽]国民档的精锐主力已被消灭。15日,天津解放。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长期以来,周恩来从事着同一些国民档将领的秘密联系工作。1945年12月,他为中共中央起草的致[屏蔽]、邓[屏蔽]、陈毅等的电报中,要他们做好争取原西北军将领的工作。在战邹发的关键时刻,这项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如1946年6月16日,周恩来电告中央,冯治安的副总司令张克侠已被国民档方面注意,现要将其妻子子女先送到解放区,请告徐冰洽办。17日,他电告中共中央转陈毅说,吴化文愿意找出路,请陈毅联系。后来,济南战役中,国民档整编九十六军[屏蔽]吴化文率部约2万人阵前起义,促使战役提前12天结束,人民解放军减少了二三千人的伤亡。淮海战役开始,任国民档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的中共地下档员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多人起义,为人民解放军迅速切断黄百韬兵团的退路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这也是使得淮海战役扩大规模的因素。

  在指挥解放战争中,周恩来日夜繁忙,席不暇暖。他参与各战备区的一系列军事行动的决策,对许多战役都曾以电报作出指示。他起草的指挥作战的电报,最多时一昼夜达22份。1948年,为了使[屏蔽]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他为中央军委拟定了《关于统一解放军全军组织和番号的规定》。1949年6月,毛泽东、朱德、[屏蔽]、周恩来、[屏蔽]发布命令,公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军徽式样。

  周恩来回到延安后,1946年12月16日,被任命兼中央城市工作部部长。他[屏蔽]了国民档统治区波澜壮阔的第二条战线。这条战线,以学生为主体,有广大工人、农民、教员、职员、爱国dem0cratic 人士等参加,展开了同国民档[屏蔽]派的迅猛异常、一浪高过一浪的斗争。"从解放区自卫爱国战争与蒋管区人民dem0cratic [屏蔽]的配合发展和胜利中,取消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屏蔽]统治"。

  第二条战线的基础,是周恩来在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的长期工作中打下的。1945年的"一二·一"运动推动了全国的爱国dem0cratic 运动。在中国[屏蔽]档的号召下,一个以[屏蔽]为主的反内战运动一时席卷了整个国民档统治区。1946年6月,周恩来批准中共南京局上海工委[屏蔽]华岗的建议,决定组织上海各界代表到南京为和平而[屏蔽]。代表们6月23日在下关车站遭到大批特务[屏蔽]和殴打,暴露了[屏蔽]不要和平的原形。从"一二·一"到"六·二三"的和平dem0cratic 运动,为形成第二条战线,迎接更大规模的斗争作了准备。

  周恩来兼任中央城工部部长后,1949年1月,调整了国民档统治区的中共组织系统,以便配合解放战争,迎接全国[屏蔽]新[屏蔽]。2月1日,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发言,分析了蒋管区人[屏蔽]动,指出这是"第二战场"。他说: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支持[屏蔽]打内战的事实,激起了中国人民去年年底的反美抗暴斗争,美蒋[屏蔽]派更加陷于孤立。会议通过了迎接中国[屏蔽]新[屏蔽]的指示,指出中国政局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全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的[屏蔽]阶段,现在是它的前夜,中国[屏蔽]档的任务是为争取这一[屏蔽]的到来及其胜利而斗争。

  1947年,[屏蔽][屏蔽]迭起。5月5日,周恩来起草的中共中央指示中,要求国民档统治区的档组织"保护我档及dem0cratic 进步力量,以继续加紧开展人[屏蔽]动","蒋管区城市工作,一切要从长期存在打算,以推动群众斗争,开展统一战线,如此,方能配合解放区胜利,推动全国新[屏蔽]的到来。"5月20日,蒋管区发生了反饥饿、反内战运动。这次运动的浪潮席卷了全国20多省60多个大中城市,[屏蔽]与工人[屏蔽]、市[屏蔽]动、农民抗租抗税斗争等汇合一体,持续了一个多月。毛泽东指出:"中国境内已有了两条路线","[屏蔽]G0vern.ment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5月23日,周恩来起草的中共中央指示又指出:在[屏蔽]中望坚持档的方针,"并灵活地运用斗争策略,有时直进,有时迂回,有时集中,有时分散,公开与秘密,合法与非法,既区别又结合,使一切群众斗争都为着开辟蒋管区的第二战场,把人民的爱国和平dem0cratic 运动大大地向前推进"。

  国民档的中央社当时有一个显然是缩小了的统计:从1946年12月到1948年6月,共发生"[屏蔽]"109次,506天。它说,"[屏蔽]"和中共的"一切号召和要求完全是密切呼应,若合符节","公然在G0vern.ment后方开辟所谓第二战场"。

  [屏蔽]的高涨,促进了整个人[屏蔽]动的高涨。

  周恩来[屏蔽]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既区别于[屏蔽]在大[屏蔽]时期的合法主义,也避免了发生中心城市[屏蔽]起义的"左"倾错误。1948年8月22日,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了指示,经毛泽东修改后发出。这个指示中说:"蒋近已决心撕破dem0cratic 伪装的最后残余,实行疯狂的法西斯[屏蔽]的最后挣扎","我档在国民档统治区的目前工作,必须有清醒的头脑和灵活的策略,必须依靠广大群众而不要犯冒险主义的错误。"它分析说,在国民档统治的城市中,单独进行工人、市民的[屏蔽]起义,肯定地说,一般是不可能的。因此,采取或者准备采取[屏蔽]斗争的直接行动,都是不许可的,都有使少数先锋队脱离广大群众、遭受严重摧残与招致一时失败的危险。指示提出应当"坚决实行疏散隐蔽、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凡是已经暴露的中共档员、进步学生和爱国人士,大批撤退到解放区,
如上海撤出约2000人,北平撤出约1000人,南京撤出约几百人,这部分人在解放后大部分回到了城市,成为人民政权各条战线的工作干部。留在城市内不撤走的,开展反搬迁、反破坏的斗争,千方百计护厂、护校、护店和保护一切公共设施,粉碎了国民档[屏蔽]派破坏或毁灭城市的企图,里应外合,配合人民解放军完整地解放和接管城市,为国家和人民保存了元气。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颁布"五一"劳动节口号,其中提出:

  "为着打倒[屏蔽]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号召"各dem0cratic 档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dem0cratic 联合G0vern.ment"。

  这一号召得到李济深、何香凝、沈钧儒、马叙伦、蔡廷锴、谭平山、郭沫若等各dem0cratic 档派和无档派dem0cratic 人士领袖的广泛响应。他们认为中共"五一"口号"适合人民时势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表示要通电国内外各界及海外侨胞,共同筹进,完成大业。

  这以后,周恩来就一面协助毛泽东继续指挥全国范围的大决战,一面用很大部分的精力筹划建立人民的国家政权。

  从1948年秋天开始,几百个爱国dem0cratic 人士应中共中央的邀请,从国民档统治区和香港、海外到达解放区。为了使他们平安到达解放区,周恩来作了周密细致的安排。11月初,他受已到达哈尔滨的各dem0cratic 档派代表的委托,开始主持起草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1949年2月27日,那时他还在西柏坡住,就审阅修改了《关于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的协议》、《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草案)》、《参加新政协筹备会各单位dem0cratic 人士候选人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G0vern.ment组织大纲(草案)》、《中国人民dem0cratic [屏蔽]纲领(草案)》等,批示把它们印成一册,名叫《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有关文件》,供大家协商讨论。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周恩来任主席,致开幕词。第二天,他在会上作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草案)》的解释报告,并说明,我们的共同纲领"不能不转向建设方面","重点要摆在我们共同努力,来建设一个新dem0cratic 主义的新中国"。会上通过了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名单,周恩来被推选为[屏蔽]会副主任,并兼任第三小组组长,负责起草《共同纲领》。为了起草好《共同纲领》,6月下旬他把自己"关"在勤政殿一个星期左右,亲自写出全文,以后又经过七次反复讨论和修改,才形成草案送交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8月26日至27日,周恩来主持新政协筹备会[屏蔽]会第四次会议。会上他提出:在so.cia-lism时期,仍然要有中共与档外人士的统一战线,要有备档派统一合作的组织,这个固定的统一战线组织,名称也要固定,建议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它要长期存在。9月17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毛泽东在会上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第二天,周恩来在会上作了《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的起草经过和特点》的报告。报告说:我们的目的是"建设一个[屏蔽]、dem0cratic 、和平、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为着这个任务,我们团结国内各dem0cratic 阶级、各民族和国外华侨,结成这样一个伟大的人民dem0cratic 统一战线","中国[屏蔽]档、中国人局解放军和人民dem0cratic 统一战线保证了人民dem0cratic [屏蔽]取得今天的胜利"。他说,我们的政权制度"是dem0cratic 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我们的[屏蔽]是"人民的[屏蔽]","政治工作制度是它的灵魂";我们的经济政策要"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国营经济是[屏蔽]的成分";我们的文化政策是"民族的形式,科学的内容,大众的方向";我们的[屏蔽]政策为"保障本国[屏蔽]、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我们的国家要"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9月27日、29日,会议在周恩来等主持下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G0vern.ment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关于选举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和中央人民G0vern.ment委员会的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四个议棠。30日,周恩来当选为中央人民G0vern.ment委员和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10月9日在全体委员会上当选为[屏蔽])。下午6时,在兲荌Gate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周恩来代表大会主席团致词后,毛泽东宣读了他所撰写的碑文。这一碑文后来由周恩来手书,永远地镌刻在庄严的纪念碑上。

  10月1日下午,在中央人民G0vern.ment委员会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被任命为新中国的第一任G0vern.ment首脑--中央人民G0vern.ment政务院总理。

  从此,开始了他26年国家总理的辛勤劳苦的历程。
顶端 Posted: 2007-04-30 09:15 | [7 楼]
zjf2005911





性别: 保密 状态: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等级: 人见人爱
发贴: 3145
威望: 0
浮云: 1120
在线等级:
注册时间: 2006-10-26
最后登陆: 2008-06-22

5come5帮你背单词 [ segregate /'segrigeit/ vt. 使隔离,使分开 ]


七、全国解放战争的副帅

  《[屏蔽]眼中的中国》这本书中写道:"1949年的历史充分证实了周恩来和毛泽东的战略是正确的。……在北京的故宫前面,他站立在毛泽东和朱德身旁,千百万张笑脸朝着新朝代建筑师--人民共和国三巨头之一的周恩来欢呼。"
  1946年11月16日,周恩来在回延安的前三天,向中外记者宣告:国民档[屏蔽]如进攻延安,中共将[屏蔽]从边区打出来,那就是全国变动的局面。中共只要紧靠人民,为人民服务,必能成功。中共"愿同中国人民及一切真正为dem0cratic 而努力的档派,为真和平真dem0cratic 奋斗到底。"第二天,他在给郭沫若、于立群的信中说:"今后要看前线,少则半载,多则一年,必可分晓"。

  他回到延安后,12月17日给在上海的[屏蔽]的信中,就从力量消长预测了胜负前途。他说:"如果内战继续下去,[屏蔽]的[屏蔽]再经过半年到一年的消耗,解放区人民的[屏蔽]将有可能与[屏蔽]的[屏蔽]渐渐的处于平衡的地位。到那时,我们会看到在[屏蔽]统治区,爱国的dem0cratic 运动的更加发展,经济的财政的危机更加严重,人民的[屏蔽]抵抗运动也会更加在许多地区扩大,再加上上述的国际有利局势--新的dem0cratic [屏蔽]就不可避免的要到来。""光明胜利的前途一定会到来。"31日,他又给郭沫若写信说,"国内外形势正向孤立那[屏蔽][屏蔽]者的途程中进展,……我们这一面,再有一年半载,你可看到量变质的跃进。"

  历史的发展证明周恩来的这些战略性的预测是十分准确的。1947年12月,毛泽东宣布:"中国人民的[屏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

  周恩来回到延安后,作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屏蔽],1947年又兼代总参谋长,协助毛译东擘划和指挥了这场东起胶东半岛,西至天山南北,由东北长春到南海之滨的广东,相去[屏蔽],历时4年的[屏蔽]战争,取得了举世震惊的胜利。毛泽东在1950年2月27日曾经回顾说,"胡宗南进攻延安以后,在陕北,我和周恩来、任弼时同志在两个窑洞里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

  1947年6月30日夜,人民解放军横渡黄河天险南下。这是中国人民[屏蔽][屏蔽]20年来第一次向国民档[屏蔽]派的战略进攻。这个作战方计,是周恩来提出来的。

  1946年6月,[屏蔽]发动全面内战已经势不可免,和平已经没有希望。这个月中旬,周恩来和几位友好的爱国人士商谈国内军事态势后,18日,他给中共中央去电提出:"我如以两支强兵南下,一插津浦路东,一插路西,直抵江边,京沪局势必将大乱。"

  这是大军南下、中原突破这一战略的最初提出。这个意见得到中央的重视和接受,下来就是作好准备和什么时候实行的问题了。6月下旬,虽然[屏蔽]已经发动全面内战,但是广大中间人士对和平仍然存在着幻想,周恩来必须彻底揭露[屏蔽]不要和平坚持内战的真面目。到10月11日,国民档军攻占解放区的大城市张家口,和谈已经破裂,而第三方面人士仍然害怕破裂;国民档提出要很快召开"国大",中共则要争取第二方面人士中的大多数不参加"国大"以孤立[屏蔽]。在这样的形势下,10月15日,周恩来给中共中央去电报提出:"在军事战略上应与政治相配合"。他主张"在'国大'前后,还不宜打出来,主要仍在解放区作战,易于歼敌"。

  从1947年3月19日起,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同时指挥全国各战场的战争。4月27日,中共中央军委电告[屏蔽]、邓[屏蔽],你们应在黄河东西两段同时准备充分的船只及其他必要事项,以便随时可以从东面或西面采取渡河行动。5月3日,中共中央电告[屏蔽]、邓[屏蔽]、陈毅、粟裕等:刘邓、陈粟两军任务是协力击破位于长江北、黄河南的蒋军顾祝同系统,刘邓军10万立即开始休整,6月1日后经冀鲁豫出中原、以豫皖苏边区及冀鲁豫边区为根据地,以长江以北、黄河以南、潼关南阳之线以东、津浦路以西为机动地区,或打郑州、汉口,或打汴梁、徐州,或打伏牛山,或打大别山,均可因时制宜,往来机动,陈粟军受刘邓指挥。6月30日晚,刘邓大军四个纵队约13万人强渡黄河南下,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在转战陕北中,西北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蟠龙战役胜利的五天后,周恩来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屏蔽]、邓[屏蔽]并告陈毅、粟裕的电报,内容是:"全档全军首先要面向蒋管区,把战争引向更远的敌后。"

  1947年7月21日,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前委扩大会议上总结了解放战争第一年(1946年7月至1947年6月)的战绩。他指出:一年中,歼敌112万,国民档军从建制、人员、武器来说都损失了大约1/3。1947年3月至6月,敌人的攻势已成弩末,除山东、陕北两处外,我方都转入了[屏蔽]。预计战争第二年解放军不仅在质量上,而且在数最上也将超过敌人,今后的发展必须求之于外线作战。这年8月,在他亲自[屏蔽]下写出了战争第一年的总结,为制定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提供了依据。9月28日,他在陕北葭县(今佳县)神泉堡作报告,阐明战争第二年的口号是:"全国大[屏蔽],打倒[屏蔽]"。"我们的方针就是:打到蒋管区,发展解放区,消灭[屏蔽]的[屏蔽]在蒋管区。这个方针在今后一年到两年间要实现。"至于打倒[屏蔽],"要到第三年,可能到第四年"。

  1948年6、7月间,华东野战军主力在中原野战军一部的配合下进行了豫东战役,歼敌9万多人。7月11日,周恩来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贺电中,写了这样一句话:"这一辉煌胜利,正给[屏蔽]'肃清中原'的吃语以迎头痛击;同时,也正使我军更有利地进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三年度。"

  这预告了战争在新的年度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1948年9月,在周恩来主持下,总参谋部写出了战争第二年的总结,作为决定战争第三年战略方针的依据。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报告说:战争进入第三年后,全国作战的"重心在中原","北线重点在北宁路","应准备若干次带决定性的大的会战"。如果战争的第三四年在战场上"给敌人的打击很严重,加上敌方的财政经济崩溃,内部倾轧,那么胜利可能来得更快,我们应当有此准备"。

  这一月,华东野战军取得了解放济南、歼敌10万的胜利。周恩来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贺电中指出:这一胜利"证明解放军的攻坚能力已大大提高"。他认为,济南战役是三大战役的开端,决战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序幕是济南战役。

  对于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周恩来亲自起草了很多电报,对于兵力部署、作战指挥、兵员物资补充等问题,都有过详细的指示。1948年10月2日,周恩来就[屏蔽]从华北调兵增援锦州后,[屏蔽]对集中兵力攻锦州的方针发生动摇,并要华北杨(得志)、罗(瑞卿)、耿(飙)兵团支援东北一事,为中央军委起草了致[屏蔽]、罗荣桓电。电文中指出,"你们应靠自己的力量来对付津榆段可能增加或山海关北援之敌,而关键则是迅速攻克锦州,望努力争取十天内外打下该城。"15日,锦州解放,歼灭敌人10多万。17日,周恩来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贺电中说:"这一胜利出现于你们今年秋季攻势的开始阶段,新的胜利必将继续到来,望你们继续努力,为全歼东北蒋匪[屏蔽],完全解放东北人民而战!"指明了锦州战役必将发展成为解放全东北的大战。

  10月19日,长春解放,东北解放的大局已定。在此情况下,20日,周恩来起草了中共中央致东北同电并告[屏蔽]、罗荣桓等,要他们加紧修通中长路陶赖昭至四平段,以便解放沈阳后迅速修通中长路全段并向北宁路推进。11月2日,沈阳、营口解放,辽沈战役结束。[屏蔽]和傅作义对于平津地区的守军是南下还是西撤举棋不定,明争暗斗。9日,周恩来起草中共中央军委致华北、东北有关[屏蔽]同志的电报,说:傅作义"正徘徊于平、张、津、保之间,对坚守平、津或西退绥、包,似尚未下最后决心"。为了抑留傅作义[屏蔽]于平、津、张、保地区,命令华北第三兵团西开协同第一兵团攻太原后北返,华北第三兵团停止执行[屏蔽]归绥计划,以防傅部西退,等待东北野战军入关共同夺取平、津。这月上旬,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扩大原定的淮海战役作战规模,并指示华东、中原两野战军协同作战。

  1948年11月17日,周恩来起草了中央军委致[屏蔽]、罗荣桓、刘亚楼电,指出"在我胜利威胁下,蒋匪必将考虑其长江防线问题",而"蒋匪嫡系24个师从华北海运江南,是[屏蔽]今天唯一可以使用的机动兵力","从全局看来,抑留蒋系24个师及傅系步骑16个师于华北来消灭,一则便利东北野战军入关作战,二则将加速蒋匪统治的崩溃,使其江南防线无法组成,华东、中原两野战军既可继续在徐淮地区歼敌,也便东北野战军将来沿津浦路南下,直捣长江下游。"电报要东北野战军考虑改变原定的休整到12月末的计划,提前进关。18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东北野战军取捷径以最快速度进关。29日,平津战役开始。12月中旬起,周恩来协助毛泽东指导平津前线[屏蔽]人开始同傅作义派来的人员进行谈判,基本原则是争取敌方放下武器。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至此,[屏蔽]国民档的精锐主力已被消灭。15日,天津解放。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长期以来,周恩来从事着同一些国民档将领的秘密联系工作。1945年12月,他为中共中央起草的致[屏蔽]、邓[屏蔽]、陈毅等的电报中,要他们做好争取原西北军将领的工作。在战邹发的关键时刻,这项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如1946年6月16日,周恩来电告中央,冯治安的副总司令张克侠已被国民档方面注意,现要将其妻子子女先送到解放区,请告徐冰洽办。17日,他电告中共中央转陈毅说,吴化文愿意找出路,请陈毅联系。后来,济南战役中,国民档整编九十六军[屏蔽]吴化文率部约2万人阵前起义,促使战役提前12天结束,人民解放军减少了二三千人的伤亡。淮海战役开始,任国民档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的中共地下档员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多人起义,为人民解放军迅速切断黄百韬兵团的退路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这也是使得淮海战役扩大规模的因素。

  在指挥解放战争中,周恩来日夜繁忙,席不暇暖。他参与各战备区的一系列军事行动的决策,对许多战役都曾以电报作出指示。他起草的指挥作战的电报,最多时一昼夜达22份。1948年,为了使[屏蔽]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他为中央军委拟定了《关于统一解放军全军组织和番号的规定》。1949年6月,毛泽东、朱德、[屏蔽]、周恩来、[屏蔽]发布命令,公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军徽式样。

  周恩来回到延安后,1946年12月16日,被任命兼中央城市工作部部长。他[屏蔽]了国民档统治区波澜壮阔的第二条战线。这条战线,以学生为主体,有广大工人、农民、教员、职员、爱国dem0cratic 人士等参加,展开了同国民档[屏蔽]派的迅猛异常、一浪高过一浪的斗争。"从解放区自卫爱国战争与蒋管区人民dem0cratic [屏蔽]的配合发展和胜利中,取消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屏蔽]统治"。

  第二条战线的基础,是周恩来在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的长期工作中打下的。1945年的"一二·一"运动推动了全国的爱国dem0cratic 运动。在中国[屏蔽]档的号召下,一个以[屏蔽]为主的反内战运动一时席卷了整个国民档统治区。1946年6月,周恩来批准中共南京局上海工委[屏蔽]华岗的建议,决定组织上海各界代表到南京为和平而[屏蔽]。代表们6月23日在下关车站遭到大批特务[屏蔽]和殴打,暴露了[屏蔽]不要和平的原形。从"一二·一"到"六·二三"的和平dem0cratic 运动,为形成第二条战线,迎接更大规模的斗争作了准备。

  周恩来兼任中央城工部部长后,1949年1月,调整了国民档统治区的中共组织系统,以便配合解放战争,迎接全国[屏蔽]新[屏蔽]。2月1日,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发言,分析了蒋管区人[屏蔽]动,指出这是"第二战场"。他说: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支持[屏蔽]打内战的事实,激起了中国人民去年年底的反美抗暴斗争,美蒋[屏蔽]派更加陷于孤立。会议通过了迎接中国[屏蔽]新[屏蔽]的指示,指出中国政局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全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的[屏蔽]阶段,现在是它的前夜,中国[屏蔽]档的任务是为争取这一[屏蔽]的到来及其胜利而斗争。

  1947年,[屏蔽][屏蔽]迭起。5月5日,周恩来起草的中共中央指示中,要求国民档统治区的档组织"保护我档及dem0cratic 进步力量,以继续加紧开展人[屏蔽]动","蒋管区城市工作,一切要从长期存在打算,以推动群众斗争,开展统一战线,如此,方能配合解放区胜利,推动全国新[屏蔽]的到来。"5月20日,蒋管区发生了反饥饿、反内战运动。这次运动的浪潮席卷了全国20多省60多个大中城市,[屏蔽]与工人[屏蔽]、市[屏蔽]动、农民抗租抗税斗争等汇合一体,持续了一个多月。毛泽东指出:"中国境内已有了两条路线","[屏蔽]G0vern.ment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5月23日,周恩来起草的中共中央指示又指出:在[屏蔽]中望坚持档的方针,"并灵活地运用斗争策略,有时直进,有时迂回,有时集中,有时分散,公开与秘密,合法与非法,既区别又结合,使一切群众斗争都为着开辟蒋管区的第二战场,把人民的爱国和平dem0cratic 运动大大地向前推进"。

  国民档的中央社当时有一个显然是缩小了的统计:从1946年12月到1948年6月,共发生"[屏蔽]"109次,506天。它说,"[屏蔽]"和中共的"一切号召和要求完全是密切呼应,若合符节","公然在G0vern.ment后方开辟所谓第二战场"。

  [屏蔽]的高涨,促进了整个人[屏蔽]动的高涨。

  周恩来[屏蔽]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既区别于[屏蔽]在大[屏蔽]时期的合法主义,也避免了发生中心城市[屏蔽]起义的"左"倾错误。1948年8月22日,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了指示,经毛泽东修改后发出。这个指示中说:"蒋近已决心撕破dem0cratic 伪装的最后残余,实行疯狂的法西斯[屏蔽]的最后挣扎","我档在国民档统治区的目前工作,必须有清醒的头脑和灵活的策略,必须依靠广大群众而不要犯冒险主义的错误。"它分析说,在国民档统治的城市中,单独进行工人、市民的[屏蔽]起义,肯定地说,一般是不可能的。因此,采取或者准备采取[屏蔽]斗争的直接行动,都是不许可的,都有使少数先锋队脱离广大群众、遭受严重摧残与招致一时失败的危险。指示提出应当"坚决实行疏散隐蔽、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凡是已经暴露的中共档员、进步学生和爱国人士,大批撤退到解放区,
如上海撤出约2000人,北平撤出约1000人,南京撤出约几百人,这部分人在解放后大部分回到了城市,成为人民政权各条战线的工作干部。留在城市内不撤走的,开展反搬迁、反破坏的斗争,千方百计护厂、护校、护店和保护一切公共设施,粉碎了国民档[屏蔽]派破坏或毁灭城市的企图,里应外合,配合人民解放军完整地解放和接管城市,为国家和人民保存了元气。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颁布"五一"劳动节口号,其中提出:

  "为着打倒[屏蔽]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号召"各dem0cratic 档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dem0cratic 联合G0vern.ment"。

  这一号召得到李济深、何香凝、沈钧儒、马叙伦、蔡廷锴、谭平山、郭沫若等各dem0cratic 档派和无档派dem0cratic 人士领袖的广泛响应。他们认为中共"五一"口号"适合人民时势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表示要通电国内外各界及海外侨胞,共同筹进,完成大业。

  这以后,周恩来就一面协助毛泽东继续指挥全国范围的大决战,一面用很大部分的精力筹划建立人民的国家政权。

  从1948年秋天开始,几百个爱国dem0cratic 人士应中共中央的邀请,从国民档统治区和香港、海外到达解放区。为了使他们平安到达解放区,周恩来作了周密细致的安排。11月初,他受已到达哈尔滨的各dem0cratic 档派代表的委托,开始主持起草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1949年2月27日,那时他还在西柏坡住,就审阅修改了《关于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的协议》、《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草案)》、《参加新政协筹备会各单位dem0cratic 人士候选人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G0vern.ment组织大纲(草案)》、《中国人民dem0cratic [屏蔽]纲领(草案)》等,批示把它们印成一册,名叫《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有关文件》,供大家协商讨论。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周恩来任主席,致开幕词。第二天,他在会上作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草案)》的解释报告,并说明,我们的共同纲领"不能不转向建设方面","重点要摆在我们共同努力,来建设一个新dem0cratic 主义的新中国"。会上通过了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名单,周恩来被推选为[屏蔽]会副主任,并兼任第三小组组长,负责起草《共同纲领》。为了起草好《共同纲领》,6月下旬他把自己"关"在勤政殿一个星期左右,亲自写出全文,以后又经过七次反复讨论和修改,才形成草案送交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8月26日至27日,周恩来主持新政协筹备会[屏蔽]会第四次会议。会上他提出:在so.cia-lism时期,仍然要有中共与档外人士的统一战线,要有备档派统一合作的组织,这个固定的统一战线组织,名称也要固定,建议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它要长期存在。9月17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毛泽东在会上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第二天,周恩来在会上作了《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的起草经过和特点》的报告。报告说:我们的目的是"建设一个[屏蔽]、dem0cratic 、和平、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为着这个任务,我们团结国内各dem0cratic 阶级、各民族和国外华侨,结成这样一个伟大的人民dem0cratic 统一战线","中国[屏蔽]档、中国人局解放军和人民dem0cratic 统一战线保证了人民dem0cratic [屏蔽]取得今天的胜利"。他说,我们的政权制度"是dem0cratic 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我们的[屏蔽]是"人民的[屏蔽]","政治工作制度是它的灵魂";我们的经济政策要"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国营经济是[屏蔽]的成分";我们的文化政策是"民族的形式,科学的内容,大众的方向";我们的[屏蔽]政策为"保障本国[屏蔽]、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我们的国家要"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9月27日、29日,会议在周恩来等主持下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G0vern.ment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关于选举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和中央人民G0vern.ment委员会的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四个议棠。30日,周恩来当选为中央人民G0vern.ment委员和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10月9日在全体委员会上当选为[屏蔽])。下午6时,在兲荌Gate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周恩来代表大会主席团致词后,毛泽东宣读了他所撰写的碑文。这一碑文后来由周恩来手书,永远地镌刻在庄严的纪念碑上。

  10月1日下午,在中央人民G0vern.ment委员会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被任命为新中国的第一任G0vern.ment首脑--中央人民G0vern.ment政务院总理。

  从此,开始了他26年国家总理的辛勤劳苦的历程。
顶端 Posted: 2007-04-30 09:16 | [8 楼]
zjf2005911





性别: 保密 状态: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等级: 人见人爱
发贴: 3145
威望: 0
浮云: 1120
在线等级:
注册时间: 2006-10-26
最后登陆: 2008-06-22

5come5帮你背单词 [ risky /'riski/ a. 危险的,冒险的 ]


八、开始建设新中国

  青年时代的周恩来,曾经在他的诗篇中写道:
  没有耕耘,
  哪来收获?
  举起那黑铁的锄儿,
  开辟那未耕耘的土地;
  种子散在人间;
  血儿滴在地上。

  为了取得dem0cratic [屏蔽]的胜利,周恩来已经付出一生的大半年华。现在,政权在手了。他在档和G0vern.ment特别是G0vern.ment工作中,又将经历多少艰难曲折,在祖国土地上滴下多少心血!

  周恩来主持起草的,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G0vern.ment。"

  他在政协会上报告共同纲领的特点时,作了说明:"人民G0vern.ment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国家政权。"

  1949年10月21日,周恩来主持召开第一次政务(扩大)会议,宣告了中央人民G0vern.ment政务院的成立。会上,他作了《关于政务院的成立和G0vern.ment机关的组织与干部问题》的报告,说:"政务院是首脑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G0vern.ment[屏蔽]之下,进行国家事务工作。"他说明了政务院和它下属的四个大委员会和30个行政部gate,是在dem0cratic 集中制的原则下采取科学分工的机构,希望各部gate的工作人员,加强思想意识和工作作风的修养,一起来做好工作。

  周恩来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统一的G0vern.ment,这个G0vern.ment精干、廉洁、高效率和生气勃勃,齐心一致地进行国家的恢复和建设工作。

  当时,摆在档和国家面前的两项大的任务是:巩固对国家的政治统治;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周恩来开始了他繁忙紧张的总理生涯。"恩来同志日理万机,全国刚解放,G0vern.ment工作百废待兴,又要忙于应付战争的各项工作,他思路敏捷,处理问题细致周到",他"日夜操劳,是付出了很大心血的"。

  周恩来的精力大部分集中到G0vern.ment工作方面去了,同时,他仍旧是中央军委[屏蔽],开始时还兼任着军委总参谋长。

  大陆还没有完全解放,战争还在进行,大陆上和沿海岛屿上还有国民档的残余[屏蔽]100多万,有待肃清。国内存在着几百万[屏蔽]的政治土匪。救灾任务很重,1949年全国各地旱、冻、虫、风、雹、水灾相继发生,尤以水灾最严重,被淹耕地约1亿亩,灾民约有4000万。官僚资本必须没收,到1949年底,共没收2858个官僚资本企业,占我国工业固定资产的80%。生产因战争而下降,全年工农业总产值只有466亿元,钢生产量为15.8万吨,比解放前的最高年产量90多万吨下降83%。同过去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高年份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了50%左右,粮食减少25%,棉花减少48%。交通运输需要恢复,全国2万多公里铁路,1949年要恢复80%,1950年要恢复余下的20%,而且还要有发展。[屏蔽]有470万人,军费支出的压力很大。失业人员4000万。国民档[屏蔽]、G0vern.ment留下的人员有几百万,要养起来;全国公教人员共有900万人,需要生活。社会秩序需要稳定。土地[屏蔽]要花很大的力气来继续完成。财政经济混乱,物价不断上涨,……真是问题成堆,问题成山,千疮百孔,都有待G0vern.ment来加以解决。

  周恩来说:"我们所接受的旧中国满目疮痍,是一个破烂摊子。""我们决不能随随便便地在破烂摊子上建设高楼大厦,那是不稳固的","首先必须医治好战争的创伤,恢复被破坏了的工业和农业。"

  周恩来提出了新中国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方针。1949年12月,他向参加全国农业会议、钢铁会议、航务会议的人员讲:国家现在负担很大,不抓生产不行。生产是我们新中国的基本任务。当前生产任务的重心是恢复而不是发展。农业的恢复是一切部gate恢复的基础,没有饭吃,其他一切就都没有办法。"我们必须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在工业的[屏蔽]下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没有农业基础,工业不能前进;没有工业[屏蔽],农业就无法发展。"我们的国家建设,是以国内力量为主,即自力更生为主,生产建设上要自力更生,政治上要[屏蔽]自主。我们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使我们的国家健全地、有步骤地、不急躁地走向so.cia-lism。他指出:我们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传统,保持和发扬档的艰苦奋斗的[屏蔽]传统。中国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只有广大人民在生产中发挥了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才能更有效地克服官僚主义。在中央的统一[屏蔽]下要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才能使各方面的工作生气勃勃,否则就死气沉沉。周恩来强调:"生产是我们新中国的基本任务。"

  帝国主义在笑话新中国:中国[屏蔽]档打仗还可以,但是建立政权、做经济工作是不行的,何况[屏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他们在等待新中国的失败。

  一场新的战斗开始了。稳定物价是人民政权面临的最紧迫任务之一。当时G0vern.ment在经济上所遇到的最严重的困难,就是国家在12年战争中产生的严重的通货膨胀。国民档原来统治的地区,从1937年6月到1949年5月,物价上涨了成百万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全国物价这年从4月起发生了多次大幅度上涨之后,1O月份又猛烈上涨。中央人民G0vern.ment成立后,11月,在全国范围内调集粮食、棉纱等物资,井采取停止贷款和按期收回贷款,开征税收,冻结资金投放等措施,经过周密部署和充分准备,各大城市统一行动,趁市场价格上涨时大量抛售,在几天时间内给哄抬物价的投机资本以沉重的打击,平抑了物价。1950年3月3日,政务院作出《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G0vern.ment放手抛售库存物资,把延续12年之久的恶性通货膨胀终于消灭了。

  到第二年4、5月间,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统一,财政收支接[屏蔽]衡,金融物价趋于稳定,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初步好转。这是新中国在经济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使全世界观感一新。物价突然稳定,成为举世闻名的奇迹。这被称为是经济上的"淮海战役"。

  恢复和修建铁路也取得明显的成就。1950年初,大陆的铁路网基本恢复,从抗战之初起中断了交通十多年的华北和华南的铁路连接起来了,沟通了全国城乡经济。1952年7月1日。新建的成(都)渝(重庆)路通车了。1952年9月,新建的天(水)兰(州)路全线通幸了。

  1950年4月19日,周恩来参加了一个座谈会。这个座谈会是中共中央[屏蔽]部召开的,有dem0cratic 建国会、dem0cratic 促进会、中华职业教育社等单位的[屏蔽]人参加。会上,周恩来提出了进一步的设想。他说:国家要促进生产发展,"必须有重点,有先后"。(一)应该着重农业生产;(二)工业方面"应看力于对国计民生有益并可救急的"轻工业;(三)商业方面"必须掌握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商业,如粮、布、煤等"。在周恩来的思想上,中国要向so.cia-lism发展,这一点是肯定的、明确的。他的想法是这"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要"健全地、有步骤地、不急躁地走向so.cia-lism"。他在1950年6月的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还说过:"这必须经过相当长期的努力才能达到,决不可躐等而进。"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访问苏联。1950年1月20日,周恩来到达莫斯科。中苏会谈正式开始。周恩来亲自草拟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草案)》。2月14日,他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G0vern.ment的全权代表,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及《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周恩来在签字仪式上发表演说,充分肯定苏联援助中国[屏蔽]事业的重大意义。

  周恩来既主持政务院的工作,还主持着军委的日常工作。到1949年底,除酉-臧外,全国大陆已经全部解放。1950年4月16日到5月1日,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岛,歼灭国民档薛岳所部3万余人。中央准备大量[屏蔽][屏蔽]。5月16日,周恩来在中央军委参谋会议上讲话,就[屏蔽]的整编问题提出意见,指出整编的原则是使解放军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在近代化条件下发展。6月5日,中央[屏蔽]委员会成立,周恩来任主任,[屏蔽]任副主任。在组织实施[屏蔽]精简整编的同时,周恩来主持和参与[屏蔽]了海、空军和其他特种兵的建设。1949年11月空军正式组建。1950年4月组建了海军。同年8月到1951年3月,炮兵、装甲兵、防空兵和工程兵的[屏蔽]机关也先后建立起来。这些工作,他都亲自过问,有时还参与具体组织实施。短短几年间,人民解放军由几乎是单一的步兵发展成为一支诸军兵种的合成[屏蔽],在抗美援朝战争和边防、海防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正在我国准备大量裁减[屏蔽]的时候,1950年6月25日,朝鲜爆发了内战。27日,美国总统杜鲁gate公然宣布[屏蔽]侵略朝鲜,干涉朝鲜内政,并命令它们的海军第七[屏蔽]侵入台湾海峡,霸占中国领土台湾。年轻的人民共和国受到帝国主义的[屏蔽]进攻的威胁。

  中国立刻作出反应。28日,周恩来代表中国G0vern.ment发表声明,指出:"杜鲁gate27日的声明和美国海军的行动,乃是对于中国领土的[屏蔽]侵略,对于联合国宪章的彻底破坏","我国全体人民,必将万众一心,为从美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台湾而奋斗到底。"7月7日和10日,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两次主持召开中央军委会议,讨论组建东北边防军问题。他指出:朝鲜战争将会是持久的、长期化的战争,要作好各方面的准备,准备出兵。7月13日,中央军委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从河南、广东、广西、湖南、黑龙江等地抽调兵力25.5万多人,组成东北边防军,8月中旬完成集结,开始整训。

  与此同时,周恩来[屏蔽]中国G0vern.ment积极开展[屏蔽]斗争。8月间,他多次致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和秘书长,支持苏联关于和平调处朝鲜问题的提案,抗议美国的侵略罪行。周恩来还曾经通过印度向与我国还没有[屏蔽]关系的美国,几次提出强烈警告。但是,美帝国主义对此都不理不睬。美军在朝鲜仁川登陆后,很快进抵三八线,准备越过三八线,吞并全朝鲜。9月30日,周恩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庆祝国庆节大会上,再次提出警告,说:"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不能置之不理"这句话,后来成了美帝国主义后悔莫及的践语。

  美帝国主义者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把中国的严正态度视为恫吓,加快了向中朝边境进犯的军事行动,企图将战火烧向中国来。10月上半月,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劳动档和朝鲜dem0cratic 主义人民共和国G0vern.ment的请求和祖国安全的需要,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周恩来坚决支持毛泽东出兵救援朝鲜的主张。10月5日,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派志愿军入朝作战问题时说,要"有充分准备,一出手就胜",在这样的战略意图下,检查我们的准备工作。战争开始后,周恩来挑起了协助毛泽东主席组织[屏蔽]这次战争的重任。从志愿军的编组、装备、兵员补充,到军工生产、交通运输、后勤保障以及作战指挥,他都亲自过问,运筹帷幄。为了保障作战物资的源源供给,他亲自过问抢修和保卫铁路、公路、码头等交通枢纽,指示在运输线上普遍建立"交通港"、"防空哨",建立起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
输线。作战[屏蔽]反映[屏蔽]不便于爬山、钻林子,周恩来立即指示改换解放帽。他了解到[屏蔽]在山地作战,棉衣容易扯破,就指示把棉衣面轧上绗线。当了解到志愿军战斗紧张吃不上饭时,他立即责成政务院向一些省市布置,发动群众炒面供应前线。他还亲自到北京的一些机关同大家一起动手炒面。抗美援朝有一段时间,形势相当紧张,美军很可能从朝鲜半岛中部登陆,截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后路。周恩来既要及时掌握前线情况,又要组织国内各方面支援和后勤供应运输,不少时日,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他还为中央军委起草了《关于轮番作战方针的指示》,指出"敌人不被大部消灭,是不会退出朝鲜的",为了"坚持长期作战,以达到大量消灭敌人,完全解决朝鲜问题之目的",决定组织第一、第二、第三批志愿军,轮番作战,使我既有生力军,又能得到切实整补,保持高度的机动性与持久性。

  1950年10月到1951年6月,经过五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共歼灭敌军23万余人,把敌人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三八线,井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6月30日,美国方面[屏蔽]同意进行停战谈判。7月10日,停战谈判在开城开始举行。

  这个谈判,中国方面是由周恩来直接[屏蔽]的。他派李克衣、乔冠华等去参加谈判工作,一切问题都向他随时汇报。从谈判的议程、方针、策略,直到谈判的地点和中立区的范围,周恩来都作了缜密的考虑。他起草了大量电报发往谈判前方,指导中方谈判代表工作。仅1951年8月23日停战谈判中断到10月25日在板gate店复会,这期间周恩来代毛泽东起草给中方代表团的指示电就达50多件。从10月25日到1958年10月8日,谈判的第二阶段,周恩来起草的和经他修改的指导中方代表团工作的电报就各有80多件。后来,停战协定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字。新中国同朝鲜人民dem0cratic 共和国一起,对拥有世界上最强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美帝国主义进行军事较量,取得了胜利,打破了"山姆大叔"不可战胜的神话,保卫了朝鲜和我国的安全。

  在胜利地进行抗美援朝的同时,国内完成了土地[屏蔽]、剿灭土匪、镇压反[屏蔽]、"三反""五反"、稳定物价、争取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等重大任务。1951年1月16日,周恩来指出当年度财政总概算的实施方针,就是既要照顾到国防建设的紧急需要,又要保证物价继续稳定,使前方的胜利和后方的稳定结合起来。后来,他把这一思想发展成为"既要保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又要保证国内物价的稳定,同时还要照顾国家的重点建设"。把"战争胜利、物价稳定、进行建设"作为1952年的要求。毛泽东概括成为"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后,周恩来指出:关键在"稳"。1950年市场物价稳定,为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827.2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历史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其中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145%,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48.5%。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钢产量为134.9万吨,粮食产量为3088亿斤,棉花产量为2607万担。这一年,国家财政收人为183.7亿元,支出为176亿元。职工平均工资比之1949年增长60一120%,农民的收入也增长30%以上。

  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胜利完成了。重要的工业企业银行、铁路等国民经济的命脉掌握在国家手里,起着主导的作用。人民生活得到初步改善。大陆上的反[屏蔽]残余势力基本上消灭了;平息了匪患,消灭[屏蔽]匪徒240多万人,巩固了人民dem0cratic 专政。全国修复和新建铁路通车线路2.4万多公里,公路12.7万公里。土地[屏蔽]除新-僵、酉-臧等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外,在全国基本完成,彻底[屏蔽]了长期统治和[屏蔽]中国农民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巩固了工农联盟,为进一步建设创造了条件。
顶端 Posted: 2007-04-30 09:16 | [9 楼]
zjf2005911





性别: 保密 状态: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等级: 人见人爱
发贴: 3145
威望: 0
浮云: 1120
在线等级:
注册时间: 2006-10-26
最后登陆: 2008-06-22

5come5帮你背单词 [ behaviour // n. 行为,表现,(机器等的)运转达情况 ]


九、意气风发的十年

  人民的总理周恩来,是全国人民的总管家。从内政到[屏蔽]、内政中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他无所不管,而且处理每一项工作都十分认真细致,井然有序。从建国到1956年,周恩来意气风发,才华四溢,为共和国工作的各个方面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在内政方面,他处理的许多工作中,最繁重的是经济。

  周恩来常说,G0vern.ment工作的重点,就是组织[屏蔽]经济建设。[屏蔽]的目的是什么呢?内政又为了什么呢?[屏蔽]就是要争取造就一个和平、稳定、内[屏蔽]流、互通有无的国际环境,内政是要建立和开创一个团结稳定、dem0cratic 和谐的局面,而所有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把我国尽快地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so.cia-lism国家。

  早在1950年的时候,我国就聘请了苏联计划统计专家来帮助进行研究和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1952年8月,周恩来亲自主持起草了《中国经济状况和五年建设的任务(草案)》。这个草案的内容,包括了中国经济概况,五年建设方针,五年建设的主要指标和项目,长期建设的准备工作,请苏联援助等事项。草案提出:"今后五年是中国长期建设的第一个阶段,其基本任务是:为国家工业化打下基础,以巩固国防、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并保证中国经济向so.cia-lism前进。"

  1952年8月15日,周恩来率领中国G0vern.ment代表团去莫斯科。代表团成员有[屏蔽]、李富春、张闻天、粟裕等。这次去苏联商谈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我国的"一五"建设计划问题。20日,代表团到克里姆林宫会见了斯大林。斯大林表示愿意尽力在工业资源勘探、设计、工业设备、技术资料和派人到苏联留学、实习等方面,给中国帮助,他指定莫洛托夫、布尔加宁、米高扬、维辛斯基、库米金组成苏联G0vern.ment代表团,同周恩来等商谈。9月3日,斯大林约见中国G0vern.ment代表团,继续谈中国的五年建设计划和与此有关的其他问题。他说,中国三年恢复时期的工作,给他们印象很好。制订五年计划,要有后备力量。由于中方原来提出的"一五"时期工业增长速度每年平均是18%,斯大林建议"可降到15%"。他表示愿意为中国实现五年建设计划提供所需要的设备、贷款等援助,同时派专家来帮助中国建设。斯大林的谈话,为苏联援助中国经济建设定了基调。周恩来、[屏蔽]先期回国,具体援建项目,由李富春[屏蔽],继续同苏方面谈。这次商定,苏联援助中国90个建设项目,加上在此以前苏方答应援建的51个项目,共为141个项目。后来,援助项目扩大为156项。

  中共中央和政务院决定,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这156项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so.cia-lism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任务。

  这年12月24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在政协全国委员会[屏蔽]会第43次会议上作报告说:"我国经济恢复时期已经基本结束,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已经到来,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就要在1953年开始了。"1953年2月4日,周恩来在政协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分析了当时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号召全国人民投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他说,现在,我国除台湾外已经统一,官僚资本的企业已经彻底改造成为so.cia-lism的国营企业,在工业和批发商业方面国营经济已占优势和[屏蔽]地位,全国银行已由国家统一管理;ca.pi-tal.ism工商业和个体经济在国家[屏蔽]扶助下已开始改造,全国工农业生产不仅全部恢复,而且一般已超过历史上最高水平;交通运输、国内贸易发展较快;国家财政收入已经平衡,全国物价已经稳定,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一切,为我国进行长
期的、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国家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他说:当前我国人民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开始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国家建设。1953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我们要动员工人阶级和我国人民,集中力量,克服困难,为完成和超额完成本年度的计划而奋斗。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中央的同志几乎都参加了,具体则由周恩来、[屏蔽]、李富春负责。计划的本子都是周恩来亲自审查的。他亲自指导编制计划,审定计划,工作非常细致,几乎每一个数字他都核查过,每一个百分比他都要亲自计算一下。当发现差错时,他总是耐心地严肃地给工作人员指出来,和蔼地要他们回去好好地再算一算。计划是制订得非常周密详细的,周恩来对年度计划和长期计划要求都非常严谨。

  第一个五年计划,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重点进行新建和扩建电力、煤炭和石油等能源工业建设,新建和扩建现代化钢铁、有色金属和基本化工的原材料工业建设,建立制造大型金属切削机床,发电设备、采矿设备和汽车、拖拉机等机械工业建设,建立和改造扩建航空、忐忑、武器和weapon等国防工业建设。周恩来的经济建设思想,是注意重点,用重点带动全盘。为了重点保证能源工业、原村料工业、机械工业和国防工业这些基本工业的建设,对这四个方面工业部gate的投资,占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投资的75%左右。

  为了改变原有的工业地区布局不合理的状况,考虑到[屏蔽]的需耍,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重点进行了以鞍山钢铁联合企业为中心的,包括抚顺、阜新和鹤岗的煤炭工业,沈阳的机械制造工业和吉林的电力工业为主要内容的东北工业基地的建设;以包头钢铁联合企业为中心的华北新的工业基地;以武汉钢铁联合企业为中心的华中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上海和其他沿海城市的工业基础大为加强,并把沿海城市的一些工业大业迁住内地。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周恩来作《G0vern.ment工作报告》。讲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方针时,他说:"这就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ca.pi-tal.ism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so.cia-lism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同时正确地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ca.pi-tal.ism工商业的作用;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在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这个方针下,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施工的大中型项目有921个,到1957年底,全部建成投入生产的有595个。这些项目,是我国现代工业的骨干,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械、新式机床、精密仪表、无缝钢管、合金钢、塑料和无线电等新的工业部gate。这些新工业的建立,改变了我国工业部gate残缺不全的状况,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为对国民经济进行技术改造提供了物质技术保证。

  在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周恩来提出了关于so.cia-lism经济建设的一系列的重要思想和理论。

  关于经济建设,周恩来在1951、1952年就提出各地进行建设工作要注意四个条件:物质基础,生产能力,技术条件和财政条件。他认为:我国乡村的个体农业和城市的小工商业是两个大海,要把他们纳入国家建设计划的轨道,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因此,委稳步前进。国民经济做到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他从建国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农业,并指出,农业生产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是粮食的增产,完成粮食增产任务的保证,是集中力量加强对粮食生产的[屏蔽]。要认真贯彻人民G0vern.ment发展农业生产的各项[屏蔽]。及时地教育农民,提高其增产的积极性。

  "一五"时期,周恩来进一步提出:"经济建设工作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已经居于首要的地位。"他阐述说:"我国伟大的人民[屏蔽]的根本目的,是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ca.pi-tal.ism[屏蔽]下面,最后也从ca.pi-tal.ism的束缚和小生产限制下面,解放我国的生产力,使我国国民经济能够沿着so.cia-lism囱道路得到有计划的迅速的发展,以便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并且巩固我们国家的[屏蔽]和安全。"他强调说:"我们必须了解,增加生产对于我们全体人民,对于我们国家,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只有生产不断地增加,不断地扩大,才能逐步地克服我们人民的贫困,才能巩固我们[屏蔽]的胜利,才能有我们将来的幸福。"他的这些论述,体现了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最根本的任务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后来,中国[屏蔽]档的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决议,宣告,"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周恩来关于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实事求是。他指导经济建设,始终遵循了和实践着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他说,我们不是以主观唯心主义作指导,也不是以机械唯物主义作指导,而是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作指导。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他把调查研究作为贯彻实事求是原则的核心问题。他说:"我国的国民经济正在迅速发展,情况的变化很快也很多,随时随地都有新的问题出现,许多问题又是错综复杂地联系着。因此,我们就必须经常地接近群众,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掌握情况的变化,对有利的条件和不利的条件进行具体的分析,对顺利的方面和困难的方面都要有足够的估计,以便及时地做出决定,调节国民经济各部gate和各方面的活动,避免发生互相脱节或者互相冲突的现象。"他认为,"群众本质上是实事求是的"。

  周恩来强调制定计划要实事求是。他说,各部gate订计划,不管是12年远景计划,还是今明两年的年度计划,都要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进行建设,首先就要进行发掘、调查、统计和搜集材料的工作。这是准备工作,是建设新中国的重要基础工作。"另一方面,他强调执行计划也要实事求是。1956年11月,他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讲:"计划不合实际就得修改,实际超过了计划也得承认,计划不能一成不变。"计划规定的指标,"上不去,就不能勉强,否则把别的都破坏了。钱也浪费了,最后还得退下来。凡是不符合实际的都可以修改,这样就把我们的思想解脱了,不然自己圈住自己。"

  周恩来主张国民经济要积极稳妥、均衡发展,应该重点建设和全面安排相结合,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他认为,"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不平衡的现象是经常会出现的,这就必须保持必要的物资、则政、矿产资源、生产能力等的后备力量,特别要增加国家的物资储备,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和年度计划的顺利执行,并且应付可能遇到的意外的困难。"他说,财政收入要考虑到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和积累与消费之间的正确的比例关系,而支出则要考虑保证重点建设和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要求,以及建设规模和物资供应之间的平衡,还要留出一定数量的预备费。

  对于怎样处理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这个重大问题,周恩来在这一时期也已经有正确而深刻的论述。1954年9月,他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直接地或者间接地都是为着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改善。"他强调,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是我们的经常性和根本性的任务"。他说,应当反对两种错误,一种是不顾目前的生产水平,把工资和福利提得过高过快,违反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这是一种经济主义的表现;另一种是对于职工福利甚至职工安全漠不关心,不注意或者不愿意解决那些必需而又可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一种官僚主义的表现。他在中共八大会议上提出:"我们必须妥善地安排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在保证国家建设规模逐步扩大的同时,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周恩来还认为,建设中"直接与人民利益关系最大的是轻工业、农业",必须足够重视。他正确地阐明"要重工业,又要人民"的原则,说:"发展重工业,实现so.cia-lism工业化,是为人民谋长远利益。为了保卫人民的福利和so.cia-lism成果,必须依靠人民。如果不关心人民的当前利益,要求人民过分地束紧裤带,他们的生活不能改善甚至还要降低水平,他们要购买的物品不能供应,那么,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就不能很好地发挥,资金也不能积累,即使重工业发展起来也还得停下来。所以,这一条经验也值得我们在建设中经常想到。"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接着就是第二个五年计划。当时形势发展很快,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得非常顺利,周恩来亲自动手编制第二个五军计划,亲自确定控制数字。那是1956年7月,李富春等去国外了,周恩来常找薛暮桥、顾明等到办公室。晚上周思来讲,白天他们几人按照周恩来讲的内容算、改、写,第二天晚上再送到周恩来那里审查修改。这样循环往复,风雨无阻,夜夜如此,紧张地工作了个把月。经过周恩来数斟项酌,定下了初稿,拿给国务院各部gate审改,再提到国务院讨论,送中共中央政治局审定,最后由毛泽东修改定稿。这就是周恩来在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

  这个报告总结了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其中第一条是:"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地发展。"他提出:在有利的情况下,必须注意到当前和以后还存在着某些不利的因素,不要急躁冒进;相反,在不利的情况下,又必须注意到当前和以后还存在着许多有利的因素,不耍裹足不前。要使每个年度都能够互相衔接和比较均衡地向前发展。

  历史一再地证明,凡是我们国家在建设中忽略了这个问题的时候,经济工作就会出现大的毛病,最后还要按照周恩来等提出的调整的方法,来加以纠正。

  关于要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这个问题,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的前夕,1951年8月,周恩来就明确说过:现在"人才缺乏,已成为我们各项建设中的一个最困难的问题"。"只要我们的工作开展了,中国的知识分子就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这是旧社会遗留给我们的一个困难,也是中国的一个特点。""一五"时期,从旧社会来的知识分子,经过解放初的思想改造运动和参加各项社会政治斗争,以及业务实践的锻炼,政治面貌已经有了根本的变化。同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屏蔽]档和人民G0vern.ment花了很大力量培养了大量的新的知识分子。这时最重要的,是如何充分地发挥知识分子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中的作用。但是在中国[屏蔽]档内,却还存在不尊重知识分子的"左"的宗派主义倾向,一些人中存在着"生产靠工人,技术靠苏联专家"的思想,有的对知识分子抱有盲目的排斥心理,甚至把他们当作"异己分子",加以压制打击。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有适宜的关于知识分子的政策。

  1955年,在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上,周恩来着重讲到:现有的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是热爱so.cia-lism中国的,在工作上是积极为so.cia-lism服务并取得了很大成绩的。他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所特有的优点是:由于深受三座大山的[屏蔽],他们一直"在寻找着光明的路,一旦获得解放,很快就表现出对新政权的拥护,不少科学家从ca.pi-tal.ism国家赶回祖国。这和苏联十月[屏蔽]后科学家纷纷逃往国外的情形是不能相比的。"

  这年11月23日,毛泽东召集中共中央[屏蔽]处全体成员[屏蔽]、周恩来、朱德、[屏蔽]和中央有关方面的同志开会,商议并决定中共中央要在1956年1月召开一次大型会议全面解决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决定成立由周恩来负总责的中共中央研究知识分子十人小组(成员有[屏蔽]、陈毅、李维汉、安子文、徐冰、张际春、[屏蔽]、周扬、钱俊瑞),进行筹备。在周恩来指导下,十人小组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草案)》、《关于科学家研究工作条件问题的情况和意见》、《关于高级知识分子待遇问题的意见》等11个专题报告,并在周恩来主持下,起草了大会的主报告《关于知识分子的报告》。

  1956年1月14日到20日,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周恩来在会上作了著名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报告中第一次提出,知识分子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各方面生活中的重要因素,他们中间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要求:应该改善对于知识分子的使用和安排,使他们能够发挥对于国家有益的专长,随该对于所使用的知识分子有充分的了解,给他们应得的信任和支持;应该给知识分子以必要的工作条件和适当的待遇。他在这个会上作结论时说,如果要实现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so.cia-lism建设,除了要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劳动外,还必须依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密切合作,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兄弟联盟。

  对于这次会,毛泽东在闭幕时的讲话中说:"这个会议开得很好。"

  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进行so.cia-lism建设,必须有一个团结统一的局面,大家齐心协力地共同劳力。这是周恩来一直努力以赴的。他说:"从种种方面看起来。我们这样的大国,多一点档派去联系各个方面的群众,对国家,对人民的事业,有好处。"对于三大改造中的ca.pi-tal.ism工商业的改造,他是把它同时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结合起来考虑的。在我国进入到so.cia-lism建设时期以后,他认为我们的新任务是团结一切国内外可以团结的力量,运用一切有利因素为建设so.cia-lism,为反对帝国主义,为与自然界作长期斗争。

  他认为,已有的广泛统一战线是一个极好的组织形式,可以团结各阶层人民来建设国家。他说:我们的统一战线应当继续下去,而且需要在组织上健全起来,以推动它的发展。早在1949年11月12日,他在衣工dem0cratic 档的干部会议上就提出,农工dem0cratic 档"应和中国[屏蔽]档共存"。他的想法是,各dem0cratic 档派在组织上不但要巩固,而且也要发展。"今天在新中国的建设中,他们也愿意尽一份责任,我们就应该帮助他们进到so.cia-lism去。""愿意同我们一道进入so.cia-lism,我们多了一批帮手,这不是很好嘛!"

  这七年中,周恩来不仅重视经济建设、文教建设和统一战线,而且重视社会改造。他在1953年9月说过,"改造当然不限于经济方面,整个社会都在改造,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在改造。整个国家在建设中,在改造中,这就是新dem0cratic 主义社会的特点。"这个论断,打破了从本世纪30年代以来在国际c0m.mu-nism运动中盛行的一种观点,似乎so.cia-lism仅仅是经济建设问题。后来,1959年他又讲过:"我们的国家,不仅要有经济建设,还要有政治建设和精神建设。"

  周恩来的想法是,so.cia-lism建设是全面的建设,包括人类的三大社会生活领域,即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内的。他说,在so.cia-lism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专政要继续,dem0cratic 要扩大。他还说:"要在我们的国家制度上想一些办法,使dem0cratic 扩大。"他提出过"[屏蔽]"的问题,并且认为建设是全面的,[屏蔽]也是各方面的。他说:"政治上的制度要适合so.cia-lism的经济基础,也要[屏蔽],要[屏蔽]成为dem0cratic 集中制。……思想也要适合so.cia-lism制度的要求,大家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要爱护so.cia-lism制度。"另一方面,他认为如果只强调dem0cratic 那一面,也会有副作用,只强调dem0cratic ,不强调集中,会带来极端dem0cratic 化。所以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做到"又有dem0cratic ,又有集中,又有自由,又有纪律,又有个性的发展,又有统一意志"。在档内,他认为也要注意dem0cratic ,要听群众的意见,要实行集体[屏蔽]。

  周恩来原来设想,各方面应有体制的[屏蔽],要有准备,有试办,然后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正式推行。但后来"[屏蔽]"的开展,使这一部署没有能实现。
顶端 Posted: 2007-04-30 09:16 | [10 楼]
zjf2005911





性别: 保密 状态: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等级: 人见人爱
发贴: 3145
威望: 0
浮云: 1120
在线等级:
注册时间: 2006-10-26
最后登陆: 2008-06-22

5come5帮你背单词 [ ahead /ə'hed/ ad. 在前,提前 ]


十、走向世界

  早在1936年,周恩来在陕北就接待过突破国民档的[屏蔽]访问延安的美国记者埃德加.[屏蔽]等国际友人,向他们介绍中国[屏蔽]档[屏蔽]下的解放区的情况。抗战开始后,周恩来代表中国[屏蔽]档在武汉、重庆、南京、上海广泛接触了外国使节、记者、学者、政界人士、国际友人和各种援华国际组织的代表,进行对[屏蔽]涉和宣传工作。特别是在先与赫尔利后与马歇尔进行的复杂而尖锐的交涉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对外工作和斗争的经验,为中国[屏蔽]档而后的对外的战略策略思想和基本方针政策的制定,以及新中国的[屏蔽],打下了初步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周恩来任总理兼[屏蔽]部长。他同毛泽东主席一起,坚持[屏蔽]自主的[屏蔽]政策,破除了旧中国100多年来的屈辱[屏蔽]。

  "一五"期间,周恩来在[屏蔽]上发挥了非凡的才干,富有创造性,富有朝气,富有特色。他坚持原则,从没有丝毫的摇摆,却又实事求是,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讲究策略的灵活性,有理、有利、有节,生动活泼。他为新中国的[屏蔽]开创了一代新风,提出了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方针,成为出类拔萃的[屏蔽]档的[屏蔽]家。

  周恩来在坚持[屏蔽]自主这个基本立场的同时,把推迟或制止世界大战、争取尽可能长时间的和平,作为自己在国际范围内的首要目标。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一直坚持和平的[屏蔽]政策。"抗美援朝的胜利,美国在朝鲜战场上扩大战火遭到了遏止。1963年的时候,周恩来判断:世界大战推迟了。他还认为,如果新战争已经推迟,它也可能被制止的。他感到核大战不容易打。核武器越多的国家越怕打,禁止核武器的可能性在增长,推迟大战的可能性也在增长,但有限战争即局部战争却不可能避免。

  他在[屏蔽]工作的一切方面力争取和平而努力。

  1954年2月,苏联在苏、美、英、法四国外长会议上提议中国参加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当时,朝鲜战争的炮火虽然已经停止,但是远东的紧张局势并没有真正缓和下来。美国没有放弃从朝鲜、印度支那、台湾三个方向威胁中国的部署,继续坚持它反对新中国的立场;而它的盟国却越来越有所顾虑,所以,英国和法国都倾向于同意苏联的提议。结果,美国[屏蔽]改变原来的反对态度,提议得到了通过。新中国与苏、美、英、法并列,作为五大国之一,第一次出席重要的国际会议。

  4月1日,周恩来到莫斯科,就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方针等有夫问题,同苏联[屏蔽]人赫鲁晓大和越南[屏蔽]人胡志明、范文同举行会议磋商。12日回到北京。19日,中国G0vern.ment正式任命周恩来为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代表团的首席代表,副外长张闻天、王稼祥、李克农为代表。晚上,周恩来同毛泽东、[屏蔽]、[屏蔽]、邓[屏蔽]商谈了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有关问题。这期间,周恩来嘱咐在《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中加进一句反映他的基本态度的话:"我们不侵略别人,也坚决反对任何人的侵略行为,我们不威胁别人,也反对任何人的威胁行为;我们不干涉别人内政,也反对别人干涉任何人的内政;我们主张和平,反对战争,但我们对任何[屏蔽]侵略,决不会置之不理。"

  4月20日,他率领代表团乘专机从北京经莫斯科,于24日抵达日内瓦。临出发前,周恩来召集代表团成员全体会议。他指出,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都要遵守代表团的制度和纪律,不得违反。

  周恩来为开好这次会议而殚精竭虑。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屋内的灯光常常从天黑亮到天明。睡觉起来,不是伏案疾书,就是阅读思考,同代表团成员商议问题。日内瓦是世界有名的风景区,号称"世界公园"。出席会议的各国代表团都找机会游览观光。中国代表团里,有人见周恩来工作太紧张,劝他出去散散步,他总是亲切地说,多做点工作吧。瑞士的报纸上曾赞扬说,中国的总理与众不同,休息日也不见他出来游览,真正是一心一意为会议。

  日内瓦会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讨论朝鲜问题,6月15日结束;第二阶段从6月16日开始,举行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限制性会议。大会于7月21日结束。关于朝鲜问题的讨论,历时51天。在最后一次会议之前的两星期,美国国务院已经指示美国代表团要使会议破裂。美国代表团采用说服和压制的手段,使其他参加"联合[屏蔽]"的国家同意执行这个指示。当时的加拿大代表团副团长朗宁在20年后出版的书中说:周恩来总理的讲话和建议完全可以作为讨论的基础,但是美国"完全是阻止达成和平解决"。由于美国代表团的多方破坏,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在最后一次会上,美国代表纠集"联合[屏蔽]"的国家抛出"十六国宣言",妄图在没有任何协议的情况下结束会议。在这关键时刻,周恩来当机立断,作了即席发言,提出至少应该通过一项决议;决定今后将继续努力达成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协议。他说:"中国代表团带着协商和和解的精神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如果我们今天提出的最后一个建议都被拒绝,我们将不能不表示最大的遗憾。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将对这一事实作出判断!"他的发言义正词严,合情合理,诚恳朴实而又充满义愤,很打动人。在他发言过程中,全场一片寂静。这一英明步骤显然出乎对方预料,使之陷于被动。比利时代表斯巴克急忙解释,说什么"十六国宣言"同周总理的建议精神是一致的。周恩来当即追问:既然一致,为什么不能十九国呢?斯巴克不得不表示赞成中国代表团的建议。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立即提出无保留地支持比利时代表所附议的中国代表团的建议。这一来,对方阵脚大乱。美国代表声称,在请示G0vern.ment以前不准备发表意见,不参加表决。南朝鲜代表说比利时不能代表十六国,至少不能代表南朝鲜。周恩来最后指出:美国这样的态度,"使我们大家都了解到美国代表如何阻挠日内瓦会议,并且阻止达成即使是最低限度的、最具有和解性的建议"。事后,莫洛托夫祝贺周恩来的精彩发言便会议取得了大的成就。朝鲜同志说:中国同志使[屏蔽]变成艺术。

  会议期间,印度总埋尼赫鲁邀请周恩来访问印度。毛泽东表示总理可以到印度走一趟,做做印度的工作。于是在休会期间的6月24日,周恩来冒着酷暑,访问了印度,以后还访问了缅甸,争取他们在印度支那问题上赞同中国的立场。这两次访问中,发表了现在已经举世闻名、影响深远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是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接见参加中印关于中国酉-臧地方和印度关系问题谈判的印度G0vern.ment代表团时提出来的,"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周恩来说:"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这一次,他在访问印度和缅甸后分别发表的中印会谈联合声明和中缅会谈联合声明中,都写上了这些原则,中印、中缅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列宁在苏联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面对ca.pi-tal.ism包围的形势下,提出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思想。但当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列宁没有提出和平共处的具体内容和完整条件。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列宁这一思想的重要发展。五条是互相联系、互为作用的一个整体。和平共处是目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前提,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维护主权、[屏蔽]的必要条件,平等互利是经济关系的基础。正如周恩来说过的,只有"有了前四条才能实现和平共处"。这坚持和平、平等、正义的国际关系的五条,同以富压贫、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霸权主义及具侵略扩张政策是针锋相对的。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证明:集团政治行不通,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人也行不通,唯一能够行得通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只有和平共处,世界才能稳定。35年后的19[屏蔽],邓[屏蔽]思考说"用什么新东西可以代替过去的旧东西来处理国际政治关系呢?现在的国际政治还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他考虑,"是否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代替集团政治、霸权主义和其他组织形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印两国首先提出来的,具体地说是尼赫鲁和周恩来提出来的"。"这是最明确、最明智的,是政治关系的最高概括,不但在政治关系,经济关系也某种程度地体现在这五项原则之中。解决南北问题也应该依照五项原则。这样才真正是可以天下太平。"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已越来越显现它的持久的广泛的生命力。

  日内瓦会议第二阶段的议题是讨论印度支那问题。本来,印度支那问题远比朝鲜问题复杂,利害关系十分错综。但由于5月7日越南在战场上取得了奠边府大捷,形势大为改变。6月中,法国国内矛盾尖锐化,20日拉尼埃G0vern.ment倒台。倾向于早日结束印支战争的孟戴斯一弗朗斯组阁。法国不想再完全听从美国,美国在会上很孤立,印支问题有了取得协议的可能。1954年6月15日,中、苏、越三国代表团商谈老挝、柬埔寨问题,为了使会谈取得进展井达成恢复印支和平的协议,周恩来在会上提议作出一些让步,来取得越南在划区问题上的补偿。苏、越表示同意。次日,周思来向英国外长艾登作了说明。23日,周恩来同法国新任总理孟戴斯一弗朗斯在伯尔尼会晤,坦率地交换了意见。最后,与会各国达成了协议,规定了停止印度支那战争的具体办法,规定了解决印度支那政治问题的原则。7月21日,周恩来在最后一次会议上发言说:"印度支那敌对行动的停止就要实现了。举世盼望的印度支那的和平就要恢复了。正如朝鲜一样,和平又一次战胜了战争。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继续为维护和巩固世界和平而努力。"

  美国宣布不参加会议的最后宣言,把自己完全放在了孤立的地位。

  会后,越南胡志明主席发表文告说:"在日内瓦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G0vern.ment承认了我国的[屏蔽]、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并且同意了从我们的土地上撤退法国[屏蔽][屏蔽],以及其他。"越南劳动档中央致电中共中央,对中国方面在"抗战中以及日内瓦的[屏蔽]斗争中"给予越南方面的"全面的帮助",表示"诚挚的感谢"。

  参加日内瓦会议是周恩来首次登上国际舞台。他本着学习的精神,以无产阶级政治家和[屏蔽]家的气魄和胆略,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了大量的国际统一战线的工作,团结和争取了一切可以团结和争取的力量,揭露和击退了杜勒斯之流对会议的破坏,使会议取得了成果。有的西方报纸说,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消除了国外人们头脑中一个"好战的"中国的形象。周恩来的发言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美国本想在日内瓦会议上孤立中国,但经过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的出色工作和斗争,美国搞的一套不能得逞,反而使它自己陷于孤立。

  日内瓦会议开始时,中美双方的关系是十分紧张、尖锐对立的。经过日内瓦会议,架设了中、美官员双方接触的桥梁。会议期间,中美双方举行了四次会谈。这些会谈成为此后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前奏。

  中美大使级会谈先是在日内瓦,后是在华沙举行,延续15年。这是周恩来主持下的新中国[屏蔽]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独创,它使中美两个大国在互不承认的对立情况下,有一个沟通意见的渠道。所谓"两国互不承认,却有会谈关系,没有[屏蔽]关系,却又互相派出大使进行长期会谈;双方还可以达成某种协议,即协议声明,创造了协议上你讲你的,我讲我的新写法。这在国际关系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这种创造性在当时起到了表明中国的立场、态度,并与美国进行直接斗争和交涉的作用"。例如,1962年[屏蔽]趁大陆遭受自然灾害,掀起一股[屏蔽]大陆的恶浪,福建前线战云密布。当时的关键,是看美国的态度如何。王炳南在大使级会谈中听到美国代表卡伯特说,他们将尽一切力量来防止这种事情,甚至说,如果[屏蔽]要行动,我们两家联合起来制止他。这个情报对当时国内的决策起了很大的作用。又如,中国宣布12海里领海,美国不承认。但美方表示他们的军舰决不会进入12海里,这也是在大使会谈中透露给中国的。中美大使级会谈实际上反映中美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两国关系。两国虽然隔绝,却是互相了解底细的。正是周恩来的智慧和才能,有这十几年的会谈,最终形成美国承认台湾是我国领土,并接受中国提出的"废约、撤军和断交"的建交三原则的条件下同中国建交。

  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同英国[屏蔽]大臣艾登举行多次谈判,达成中英两国在北京和伦敦互派代办的建立半[屏蔽]关系的协议。这也是[屏蔽]上的一种创举。

  1954年10月,周恩来接待应邀前来我国访问的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中,尼赫鲁谈到亚非会议问题。周恩来表示:我们愿意参加这个会议,因为这个会议是为亚非和平和世界和平努力的。1955年4月4日,周恩来向中共中央提出《参加亚非会议的方案(草案)》和《访问印度尼西亚计划(草案)》,指出:"我们在亚非会议的总方针应该是争取扩大世界和平统一战线,促进民族[屏蔽]运动,并为建立和加强我国同若干亚非国家的事务和对外关系创造条件。"5日,他参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讨论。6日,国务院会议上通过了周恩来提出的参加会议的方针和代表团成员名单。周恩来为代表团首席代表,陈毅、叶季壮、章汉夫、[屏蔽]为代表。7日,周恩来率代表团去广州。

  亚非会议定于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的避暑胜地、风光明媚的山城万隆市召开。周恩来这时刚动过阑尾炎手术。他认为这次会议非常重要,一定要亲自参加。到广州后。他原定11日和工作人员一起乘包租的印度客机"克什米尔公主号"出发,因中间应约要去仰光同缅匈、印度、埃及等国G0vern.ment首脑会晤而改变了计划。"克什米尔公主号"如期由香港起飞,但在香港启德机场加油时,被国民档特务在枫翼内安放了定时bomb,结果该机在飞越北婆罗洲涝越附近的海面上空时[屏蔽],中国和越南G0vern.ment代表团工作人员和中外记者11人全部遇难。周恩来没有乘坐这架飞机,没有遭到毒手。

  暗杀动摇不了周恩来争取和平的信念,第二天,他写信给[屏蔽]说:

  "有这一次教训,我当更加谨慎,更加努力。文仗如武仗,不能无危险,也不能打无准备的仗,一切当从多方考虑,经过集体商决而后行。望你放心。"

  周恩来以大无畏的精神,仍然赴会。14日,他到达仰光。15日晚同尼赫鲁、吴努、纳赛尔、范文同、纳伊姆汗举行非正式六国会议交换意见。周恩来提出在亚非会议上不提c0m.mu-nism问题,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论,致使会议无结果。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同。17日,到达万隆。18日,亚非会议开幕。

  周恩来成了会场内外的风云人物。正像当时有的记者报道的:"他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有欢呼声和掌声。"当周恩来坐着飘扬着五星红旗的小汽车驶向大会会场时,街头群众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人们不顾[屏蔽]的警戒,从四周围上来。动人的情景,使美国记者也感叹说:"人们都为他发疯了!"

  亚非会议是第一次由亚非国家[屏蔽]召开,没有西方殖[屏蔽]家参加的会议。帝国主义和[屏蔽]派对这次会议十分害怕,极端仇视,一开始就施展种种阴谋,企图阻挠和破坏。[屏蔽]还派出了暗杀团组织,打算在万隆暗杀周恩来等。但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暗杀组织成员中有人向中国代表团报告了,中国代表团及时采取了预防措施。帝国主义见破坏会议召开的阴谋没有得逞,转而又利用亚非国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以及长期殖民统治造成的相互之间的某些隔阂,挑拨离问,企图使会议陷于无休止的争论而归于失败;特别是挑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其他亚非国家的关系。参加会议的29个国家中,同中国建交的只有7个,同美国有援助关系的有22个。许多国家对中国很不了解;有些国家受帝国主义的影响,对中国怀有恐惧甚至敌意。美国认为它有充分把握破坏这个会议。在帝国主义的挑唆下,会议一开始,有的国家的代表就提出所谓"c0m.mu-nism威胁",所谓"颠覆活动"等;会议气氛相当紧张。

  4月19日,会议第二大的下午,轮到中国代表发言。鉴于以上情况,周恩来临时决定把原定的发言稿作为书面稿印发与会者,自己则利用午间的短暂休会时间起草补充发言稿,以回答对中国的造谣中伤。他一边写,一边交给工作人员译成外文。下午的全体会议上,他发言指出: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屏蔽]档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c0m.mu-nism和认为so.cia-lism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他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dem0cratic 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dem0cratic 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他说:"本来,对于美国一手造成的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我们很可以在这里提出……请求会议加以讨论。……我们也很可以提议会议讨论承认和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问题。……而且,中国在联合国所受的不公正待遇,也可以在这里提出批评。但是,我们并没有这样做。因为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使我们的会议陷入对这些问题的争论而得不到解决。"

  他说:"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会议应该把"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他谈了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问题、有无宗教信仰自由的问题、所谓颠覆活动的问题,并说,"中国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欢迎所有到会的各国代表到中国去参观,你们什么时候去都可以,我们没有竹幕,倒是别人要在我们之间施放烟幕。"

  他在发言的最后说:"十六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让我们亚非国家团结起来,为亚非会议的成功努力吧!"

  周恩来的发言获得了与会代表普遍热烈的欢迎和赞扬,会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当他讲毕回到自己的座位时,许多代表过来同他握手祝贺。缅甸总理说:周恩来的演说是"对打击中国的人一个很好的答复"。有些在会上发表过攻击中国的[屏蔽]的代表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dem0cratic 精神"。周恩来的发言,阐明了中国的[屏蔽]政策,回击了[屏蔽]派的造谣诬蔑,使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认识更清楚了。这个发言,引导会议绕过暗礁,拨正方向,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来。"求同存异"这个1954年周恩来曾提出的同英国等西方国家交往的方针,成了万隆会议的原则。

  4月22日,周恩来又在亚非会议上作简短发言,指出中国代表团不准备在这里参加关于意识形态的讨论,因为这不是会议的目的。23[屏蔽]在大会上发言,批判了要以"实力政策"来代替和平共处的论调,阐述了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并提出了中国代表团拟定的《和平宣言(草案)》。印度尼赫鲁随即发言说:中国总理今天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他的讲话是权威的。在会议快结束时,有人在会上挑起台湾问题。周恩来不得不在八国代表团团长会议上指出解放台湾是我国的内政,美国侵占台湾则是中美之间的国际问题。周恩来说:"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G0vern.ment愿意坐下来同美国G0vern.ment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这个声明影响很大,使某些人为破坏会议而设置的障碍不能得逞,并导致当年8月1日的中美大使级
会谈得以举行。24日,亚非会议闭幕。周恩来在会上发言肯定了这次会议所取得的成就,表示中国坚决支持亚非人民为摆脱殖dem0cratic 义而进行的正义斗争。

  会议期间,周恩来儿乎日日夜夜地工作,每天只有两三小时睡眠。开了7天的会,总共才睡了十几个小时。实在累得不行,就和衣躺一会儿然后继续工作。有时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但是,会议毕竟取得了成功。经过各国代表的反复磋商,特别是周恩来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同意把五项原则的前四项改为七项,同意把"和平共处"一词改为联合国宪章的用词"和平相处",这样,终于通过了万隆会议的十项原则。这十项原则,是照顾了有些国家避嫌不愿直接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情况,实际上包括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全部内容。

  会议期间,周恩来打破资产阶级[屏蔽]规格,同与会各国的代表,不管小国还是大国,已经建交还是尚未建交,都积极主动地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交结了很多朋友,增进了各国对中国的了解,为后来一些亚非国家同中国建立[屏蔽]关系创造了条件,为进一步发展中国同广大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周恩来顾全大局的崇高风格、平等待人的谦逊作风和作为政治家所具有的广阔胸怀,博得了与会代表一致的钦佩和赞扬。中国的保卫和平、反对战争和大力支持亚非国家正义斗争的严正立场,和"求同存异"、"协商一致",不强加于人,摆事实,以理服人的态度,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同情和支持。各国代表普遍肯定了周恩来对亚非会议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著名黑人学者杜波依斯夫妇曾对王炳南说:"非洲大陆人民的解放事业受到国际广泛注意,正是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的精辟讲话所引起的。"

  5月13日,周恩来回国后在全国[屏蔽][屏蔽]会上作《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闸述了这次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他说:"这个会议是在没有西方殖[屏蔽]家的参加下,由渴望掌握自己国家命运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它反映了占全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亚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

  1956年底到1957年初,周恩来出国访问亚欧11国,"寻求友谊、寻求知识、寻求和平"。同时,他十分重视开展人民[屏蔽]活动,在这个历史时期,尽管不少国家同中国还没有建交,但是友好团体和民间人士的往来络绎不绝,中国在世界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顶端 Posted: 2007-04-30 09:16 | [11 楼]
zjf2005911





性别: 保密 状态: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等级: 人见人爱
发贴: 3145
威望: 0
浮云: 1120
在线等级:
注册时间: 2006-10-26
最后登陆: 2008-06-22

5come5帮你背单词 [ occur /ə'kə:/ vi. 发生,出现,存在 ]


十一、反冒进

  周恩来的后半生,致力于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他的关于建设的理想和作法,是有条不紊的,稳步前进的。他曾说过:"我们进行工作时要稳步前进,不能急躁。""我们的经济遗产落后,发展不平衡,还是一个农业国,工业大多在沿海。我们的文化也是落后的,科学水准、技术水准都很低。例如地质专家很少,自己不能设计大的工厂,文盲相当多。这些落后状况会使经济建设发生困难。""不估计到这些困难,就会产生盲目冒进情绪,另一方面,如不估计到有利条件就会产生保守倾向。"
  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首先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就是对于这个中心点,周恩来也是谨慎从事的。他特别说明:"我们说'集中主要力量',并不等于冒进。"他的这种稳步发展的建设思想,不只是在工业建设方面,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例如,关于教育,他说过:"我们的摊子不要铺得很大,一定要有重点,要稳步前进。"对于农业,他也说过:"发展农业要稳步前进,不能要求太急。"

  这是符合周恩来的性格和作风的。周恩来是锐意进取而又谨慎周详的人。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经济建设上发生过两次冒进倾向。第一次是1953年。这一年是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年度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国家财政预算中反映了急于求成的倾向。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加上编制预算时由于没有结合国家的信贷计划,没有考虑到财政方面的季度差额和周转资金,而把上年结余全部列入预算,并且作为当年的投资安排,结果造成信贷资金严重不足和财政后备力量缺乏。由于财政盘子定的过大,基本建设铺得过宽,尤其是有些方面的投资助长了盲目冒进倾向,导致这年全国城镇人口从1950年的6000多万猛增到7800多万,全国吃商品粮的人口激增到2亿,造成国家粮食供应的极度紧张状况。

  周恩来很快察觉了这种状况。6月19日.他在政务会议上指出,我们既要反对右倾保守,又要反对急躁冒进。并说,当前整个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反对急躁冒进。他在全国财经会议上作结论时,也说:今后应该注意提高计划性,防止盲目性,要重点建设,稳步前进,一切计划必须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反对百废俱兴,并须有足够的预备力量。

  这年夏天召开的全国财经会议,周恩来是主要[屏蔽]人。会议制定了一系列克服冒进倾向的措施。会后,全国贯彻会议精神,克服和防止盲目性,在重点建设中坚持了稳步前进的方针。这样,使得1954年和1955年的经济工作基本上沿着有计划的轨道稳步运行。

  1956年初,在上年夏天开始的反对"右倾保守"的思想影响下,在保证"一五"计划提前完成的原则下,制定了1956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这个计划考虑需要多,对国家物力财力的条件研究不够,总的安排上要求过高过急,反映了急躁冒进的倾向。这年1月,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会议上指出:不耍搞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要"使我们的计划成为切实可行的、实事求是的,而不是盲目冒进的计划"。他还说,"这一次我们在国务院召集的计划和财政会议,主要解决这个问题"。2月7日,周恩来指示正在召开的计划会议和财政会议:反对右倾保守,轰轰烈烈。这是so.cia-lism的喜事,但也带来一个缺点,不小心谨慎办事,有冒进、急躁的现象。对so.cia-lism的积极性要鼓励,不要泼冷水。但各个部gate搞计划不能超过客观可能,不能没有根据地乱提计划。8日,他在国务院第24次全体会议上告诫国务院各部gate!"不要光看到热火朝天的一面。热火朝天很好,但应小心谨慎。""现在有点急躁的苗头,这需要注意。so.cia-lism积极性不可损害,但超过现实可能和没有根据的事,不要乱提,不要乱加快,否则就很危险。"现在,"各部专业会议提的计划数字都很大,请大家注意实事求是"。"[屏蔽]者的头脑发热了的,用冷水洗洗,可能会清醒些。"

  2月3日、6日,周恩来和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财政部部长[屏蔽]研究计划会议和财政会议上的问题。周恩来认为,既然已经存在"不小心谨慎办事,有冒进急躁现象",而且各专业会议订的计划"都很大",那么,计委、财政部对计划就"要压一压"。2月10日,周恩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各部gate各地区所提1956年计划的各项指标时,就实行"压一压",他抓住了严重脱离物资供需实际,破坏国民经济整体平衡的指标,进行了较大的削减,其中基本建设投资由170多亿元压到147亿元。

  3月25日,国务院下达压缩后的《1956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这个计划(草案),由于当时种种主客观原因,一些指标仍然偏高,没有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建设物资的供需矛盾。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齐头并进的后果,很快就突出地表现出来:不但财政上比较紧张,而且引起了钢村、水泥、木材等各种建筑材料严重不足的现象,从而过多地动用了国家的物资储备,并且造成国民经济各方面相当紧张的局面。

  周恩来看到,经过压缩的1956年的计划(草案),仍然是冒进的。他由此推论,不但年度计划冒了,远景计划也冒了。已经规定的1956年,1957年和第二、第三个五年期间建设速度的远景计划,也是冒进了。他认为,只要摸清了实际情况,就要进一步反对冒进,"要敢于抗大流"。

  1955、1956年的情况是:1955年把基本建设的规模定得比较小了一些,又不适当地削减了某些非生产性的基本建设投资;1956年则是冒进了。根据这两年的经验,为了确保经济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反对右倾保守同急躁冒进这两个倾向,而当时主要是应当反对冒进。

  当时,周恩来曾经要秘书帮他查找马克思说过的一段话: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从上述认识出发,4月10日,周恩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采取制止经济形势恶化的措施。他抓了"动员生产,约束基建","为平衡而奋斗"。把精力放到了反对急躁冒进上。5月11日,他在国务院会议上提出:"反保守从去年8月开始,已经反了[屏蔽]个月了,不能一直反下去了!"他在这个月同李富春、[屏蔽]交换意见,要再次解决订得过高的1956年的国家预算,井指导起草1955年国家决算和1956年国家预算报告稿。报告稿中明确提出:"在当前的生产[屏蔽]工作中,必须全面地执行多、快、好、省和安全的方针,克服片面地强调多和快的缺点。""在反对保守主义的时候,必须同时反对急躁冒进倾向,"这种倾向,"在过去几个月中,在许多部gate和地区都已经发生了"。

  当时,毛泽东提的是反对右倾保守。这口号周恩来起初也是赞成的,但是接触到实际工作,随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各条战线不断向他反映情况,提出了建设规模和我国实际能力的矛盾。4月间,他亲自作调查,发现了不平衡的现象。这时,[屏蔽]提出建设只能与国家财力相适应,他支持[屏蔽]的主张,[屏蔽]也同意。因而在中央明显地发生了分歧看法。4月下旬在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主张追加大额的基建投资,周恩来是不赞成的,申述了理由。5月2日,周恩来曾经到毛泽东那里谈过一次,但不久毛泽东就离开北京外出了。

  上述报告稿送到了中共中央。6月4日,[屏蔽]主持中央会议讨论这个报告稿。到会的有周恩来、朱德、[屏蔽]、李富春、[屏蔽]、[屏蔽]、李维汉、[屏蔽]等,周恩来代表国务院介绍有关冒进情况,半年来经济建设所引起的种种矛盾和不平衡问题,提出继续削减开支,压缩基本建设经费的意见。会议决定制止急躁冒进,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决定制止冒进,压缩高指标,基本建设该下马的要立即下马。6月10日,[屏蔽]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确认了4日中央会议的决定。这期间,周恩来在他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一次强调:右倾保守应该反对,急躁冒进现在也有了反映。这次人民代表大会上要有这两条战线的斗争,既反对保守,也反对冒进。

  为了使反冒进引起全档全民的重视,《人民日报》6月20日发表了《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社论用了1/4的篇幅,详述了急躁冒进的主要表现,指出"急躁情绪所以成为严重的问题,是因为它不但是存在在下面干部中,而且首先存在在上面各系统的[屏蔽]干部中,下面的急躁冒进有很多就是上面逼出来的"。

  10月间,根据中共"八大"通过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国务院召开会议研究制订1957年计划,足足用了将近一个月时间。会议经过认真调查研究,进行综合平衡,大家一致同意较大地压缩了基本建设规模,拟定了1957年的国民经济计划。11月,周恩来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说:今年的情况,生产是有成绩的,肯定的,指标一般恰当,也有安排不恰当的,如双轮双铧犁就多了。1956年的计划总的说是打冒了,财政赤字有20到30亿元。钱主要是基建用多了。1955年基建投资82亿元,1956年140亿元,增长太快,各方面都紧张,重点没有保证,大家抢器材,应该用的没有,不该用的用了。1957年的计划应在"保证重点、适当收缩"的方针下考虑安排。在制订1957年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时,建委提的是120亿元,各地报数则至少要150亿元。[屏蔽]在订计划时随时向周恩来、[屏蔽]请示。周恩来主张要少,感到120亿还多了。1957年1月,周恩来出访巴基斯坦,[屏蔽]到机场送行回来,就打电话给[屏蔽]说:总理上飞机时同我讲了三次,要我转告你,基建投资不能超过100亿。[屏蔽]听成为110亿,就按此作了决定。

  周恩来反对急躁冒进是很坚决的。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是能够快于ca.pi-tal.ism的,但是仍是需要长期努力的。他一再讲,必须根据可能,建立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计算生产潜力的时候,除了人力条件外.还必须考虑到物质等其他条件。由于1956年反对了冒进,1957年的经济建设,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效益最好的年份之一。如果照此下去,中国国民经济就可能持久地沿着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综合平衡的轨道发展。

  1957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批评了1956年纠正冒进的正确方针,说反冒进扫掉了多、快、好、省,这是"右倾",是"促退",是向群众泼冷水,打击积极性。一个月后,毛泽东亲自审阅批发了11月13日《人民日报》题为《发动全民,讨论四十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的新[屏蔽]》的社论。社[屏蔽]开指责1956年反冒进,号召人们批判所谓右倾保守思想。1958年1月11日到22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了有部分中共中央[屏蔽]人和部分省、市委[屏蔽]参加的南宁会议。会上,他以反对分散主义为话题批评了国务院的工作后,又尖锐地批评了反冒进的"错误",说反冒进使6亿人民泄了气,这是方针性错误。他说,右派的进攻,把一些同志抛到和右派差不多的边缘,只剩50米远了。

  南宁会议召开时,周恩来在北京正忙于接待也gate共和国太子巴德尔。13日,他赶到南宁参加会议。毛泽东发言猛烈抨击反冒进。16日上午.毛泽东还在会上拿着柯庆施的《乘风破浪,加速建设so.cia-lism的新上海》一文,说:恩来,你是总理,这篇文章你写不写得出来?!上海有100万无产阶级,又是资产阶级最集中的地方,工业总产值占全国1/5,ca.pi-tal.ism从上海产生,历史最久,阶级斗争最尖锐。这样的地方才能产生这样的文章。毛泽东接连不断地声色俱厉地批评,使会议气氛异常紧张,更使反对过冒进的人坐立不安。周恩来明白问题的严重性,他相忍为档,顾全大局,息事宁人,对毛泽东的批评未作任何解释和申辩,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会议的气氛。他在会上作了检查。表示"这一反冒进的错误,我要负主要责任",保护了同样反对冒进的其他一些[屏蔽]人。

  2月中旬,毛泽东提议在北京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之后,再到成都去开一次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同时,他对提出反冒进的[屏蔽]人发出警告,以后只能反右倾保守,不能反冒进。3月8日到26日,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有中央有关部gate[屏蔽]人和西南、西北、东北地区各省、市委[屏蔽]参加的中央工作会议。会上,毛泽东又批评反冒进,说:冒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反冒进则是"非马克思主义的"。今后还要注意有人要反冒进。25日,周恩来再一次检讨反冒进"错误"。毛泽东听后说:"关于反冒进的问题,我看以后不需要谈很多了。在我们这样的范围,就是谈也没有好多人听了。"这番话,意味着要周恩来在将要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进行检讨。

  这种批评,从1957年11月的南宁会议,1958年2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一直到1958年3月的成都会议,一直继续着。并且把问题混淆为政治路线问题。最后,大家都赞成毛泽东了,没有争论了。但是此后,周恩来遇事发表意见比较少了,他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主动、求实和创造性的作用了。

  周恩来的内心非常苦闷。成都会议期间,他对秘书讲,回到北京后,要起草一个他准备在"八大"二次会议上的发言稿。后来回到北京,就开始了这项工作。周恩来说,这个稿子主要是做"检讨",囚为"犯了反冒进的错误"。他已经同毛泽东当面谈过了,主要原因是思想跟不上毛泽东。这个"检讨",周恩来说一旬,秘[屏蔽]一句,他说得很慢,有时甚至五六分钟说不出一句话来。这反映了当时周恩来内心的矛盾,他找不出恰当的词句来表达。在这个情况下,秘书向他建议说自己暂时离开他的办公室,等他安静地构思好以后再来记录。这时已是深夜12点了。凌晨之时许,[屏蔽]找到秘书说:怎么周恩来独自坐在办公室发呆?她同秘书到了周恩来的办公室。周恩来继续口授,完成这个记录稿。在同秘书谈话时,周恩来流下了眼泪。后来,周恩来又逐字逐句地亲白修改,补充了几段,才打印出来,送政
治局[屏蔽]和[屏蔽]处传阅。秘书看到,周恩来在起草这个发言稿的十多天内,两鬓的白发增添了。这个稿子退回来时,政治局[屏蔽]和[屏蔽]处提的意见,把"检讨"部分中的一些话删掉了,有些话改得分量比较轻了。

  5月,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周恩来围绕支持"[屏蔽]"这个核心问题进行检讨。这个8000余字的检讨发言稿,作为大会材料印发给了到会代表。

  作为人民G0vern.ment的总理,周恩来觉得应当向人民负责。而在他被认为是错误的,不能贯彻自己的正确主张的时候,他就考虑自己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是否适当了。1958年6月9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档委会议,是决定周恩来去就问题的。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这个问题。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屏蔽]、朱德、[屏蔽]、[屏蔽]、邓[屏蔽]、[屏蔽],[屏蔽]、贺龙、罗荣桓、陈毅、[屏蔽]、陈伯达、[屏蔽]、黄克诚。会议挽留周恩来继续担任总理。会后,邓[屏蔽]拟了个会议记录,写道:会议认为周恩来"应该继续担任现任的工作,没有必要加以改变"。并把这个记录报送了毛泽东。这样,周恩来仍然担任国务院总理不变。

  批反冒进的"错误",批掉了一个按照中共"八大"制定的一条实事求是的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正确的经济建设路线。造成"[屏蔽]"的重大失误,使得我国经济建设遭受重大挫折。后来,毛泽东在发觉了"[屏蔽]"造成失误后,在1960年6月作了一个《十年总结》的讲话。在这个讲话中,他说:"管农业的同志,和管工业的同志、管商业的同志,在这一段时间内,思想方法有一些不对头,忘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有一些片面思想(形而上学思想)。""1956年周恩来同志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大部分指标,如钢等,替我们留了三年余地,多么好啊!"
顶端 Posted: 2007-04-30 09:17 | [12 楼]
zjf2005911





性别: 保密 状态: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等级: 人见人爱
发贴: 3145
威望: 0
浮云: 1120
在线等级:
注册时间: 2006-10-26
最后登陆: 2008-06-22

5come5帮你背单词 [ sunny /'sΛni/ a. 阳光充足的 ]


十二、从“[屏蔽]”到调整

  从1957年10月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到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连续不断地批反冒进,实际上已为"[屏蔽]"的全面发动作了比较充分的思想、舆论准备。毛泽东亲自审阅批发的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提出:"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1958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元旦让论《乘凤破浪》,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在钢铁和其他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
  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周恩来、[屏蔽]相继作了对反冒进的检讨以后,毛泽东曾宣布"反冒进解决了"。同时,他在会上还多次发出要注意"我们档内搞得不好要[屏蔽]"的警告,指出假如"有些人不顾大局","那就要[屏蔽]","谁不照顾大局,谁就会跌筋斗"。"有人认为讲了[屏蔽],心里就不舒服,我看讲了好,大家有个精神准备。"

  在这样的情形下,面对迅速掀起的[屏蔽]运动,档内已经很难发表不同意见了。

  这时的周恩来处于两难的矛盾状态中。他必须在一般原则上和其他[屏蔽]人一起表示支持毛泽东提出的争取15年赶上和超过英国这一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并检讨反冒进的错误。他的内心里觉得自己跟不上毛泽东。经过这年上半年的反对反冒进,他处在了一种特殊的地位,他有很强的组织性,他尊重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决定,维护档的[屏蔽]的团结一致。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具有清醒头脑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屏蔽]档人,在对经济建设的指导上又要尽可能地坚持稳重与谨慎,使之健康发展。对一些过头的做法他有自己的想法看法,不能不管,又不便于公开地在方向和方针上提出不同的意见。在当时的地位和形势下,他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把毛泽东和中央的决定加以变通,尽量减少实际损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认识,试图使事情的发展更符合实际的可能。

  就在他做检讨的1958年1月下旬,他在审改《关于1957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58年预算草稿的报告(草稿)》时,在文中"为了在15年内在钢铁和其他重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一语的"15年内'之后,增加了"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九个字;并在"为了在今后10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一句中,删去"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八个字,改为"并且争取提前"。这些,在当时"[屏蔽]"的气侯下,不会有什么效果,但毕竟可以看出他同"[屏蔽]"的倡导者和积极拥护者之间,思想上是有距离的。

  周恩来编制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被"[屏蔽]"搞乱了,"建议"提出的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已经起不了约束的作用。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建设so.cia-lism总路线,提出破除迷信,敢想、敢说、敢干。8月,中共中央召开[屏蔽],通过了建立人民公社和1958年钢产量比1957年翻一番的决议。这次会议对农业形势非常乐观,估计1958年粮食产量达到6000亿斤到7000亿斤,比1957年增产60一90%,据此提出"农业战线的伟大胜利要求工业战线迅速地赶上去,而且也使得省一级档委有可能把注意的中心转移到工业方面来"。有人发愁粮食吃不完,要缩小耕地面积,实行园田化生产。这年有了许多"大办",包括大办农业。有的地方粮食放"卫星",报告说稻子亩产几万斤。周恩来亲自去看,看了一块挂牌亩产10万斤的高产稻田。田的上空,像灯光球场一样,电灯通明,说是为了加强光照,旁边用鼓风机通风。实际上,这是将几十亩田的稻子移在一亩田里,是弄虚作假。因为当时有外宾在场,他没有提出批评,但是回来以后,心情十分沉重。7月18
日.周恩来到上海市郊马桥镇看高产田,听说1亩地种了12万穴,他当即指出,要合理密植,并提醒乡档总支部[屏蔽]要关心社员的生活,要让社员吃好休息好。同月,周恩来在广州召集一些县的负责人了解情况时,对他们说:粮食产量要避免虚假性,要保证社员的口粮,并且告诫他们:千万不要讲大话,损害群众的利益。河南在大刮[屏蔽]凤时,周恩来到河南去视察工作,批评过省委主要负责人,要他谨慎。

  1958年的钢产量,原计划是620万吨,这是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的1957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58年国家预算及1958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决议中规定的。5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把本年的钢产量增加到800万至850万吨。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钢铁翻一番,就是要从1957年的535万吨.达到1958年的1070万吨。于是掀起了全民炼钢、大办钢铁[屏蔽],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屏蔽]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河南省新乡市放出一天产生铁102万吨的高产"卫星"。周恩米看到这个材料后,问身边搞过钢铁生产的秘书顾明这有无可能,顾明回答说:我们在鞍山钢铁厂,炼一吨生铁,需要贫矿石三四吨,炼焦用煤要二三吨,加上石灰石、辅助材料等要十多吨。102万吨生铁,需要1000多万吨的运输量,所以这不可能是真的。周恩来就要顾明到河南去看看。顾明去看后,把土法炼出的所谓生铁带了回来,实际上,其中最好的也不过是含铁成分较多的海绵铁。大批农民上山炼铁,许多地方分不清什么是铁矿石,把比较重的黑石头块当成铁矿,也弄不清一吨是多少,把一担当作一吨。周恩来为了减少盲目性,想加以引导,每星期主持召开一次钢铁会议。秘书建议把大学里化工系的学生派下去,帮助农民分析化验铁矿石。周恩来采纳了,调了1.3万多大学生去各地帮助分析化验。但是,当时几千万人上山炼铁,这点大学生是无补于事的。到了冬天,中共四川省委工业[屏蔽]陈刚向周恩来请示汇报,说四川还有几百万人在山上,既无寒衣,又缺粮食,钢铁任务没有完成,怎么办?周恩来指示:立即下山。

  大办钢铁,使国家直接损失几百亿元,大伤了我国经济的元气。"[屏蔽]"初始阶段的几个"大办"中,还有一个大办工业。地方工业盲目发展。周恩来不可能从根本上来制止这些"大办",但是在可能的范围内,他泼了冷水。1958年7月,周恩来故乡淮安县的副县长王汝祥到北京,想为办地方工业解决钢材问题,找到了周恩来。周恩来关怀地询问了淮安的经济生活,但是向王汝祥建议:淮安县应该把主要力量放在农业上。地方工业除手工业和土法生产的以外,今年不宜搞得过多,而已设备和钢村都供应不及。倒不如集中力量先把铁木农具厂搞起来,然后再及其他。这一段话,说明了周恩来是清醒地看到"大办"中的问题的,但是他的这些思想当时未能引起全档的重视,而在大办钢铁、大办工业的思想下,在财政下放的体制下,各地互相攀比,办起了许多无原料、挤占国营企业原料的社办、县办工业。

  1958年11月2日至10日,毛泽东在郑州召集有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大区负责人和部分省、市委[屏蔽]参加的工作会议,这就是第一次郑州会议。这次会议是为了纠正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以浮夸凤、"[屏蔽]风"和瞎指挥为主要特征的前一段的"左"倾错误,提出so.cia-lism时期不能消除商品生产,不能剥夺农民。接着,毛泽东又在11月21日到27日在武昌召集有部分政治局委员和各省、市、自治区档委第一[屏蔽]参加的会议。毛泽东在23日讲了一次话,提出要"压缩空气",办事要有充分的根据,钢产量计划指标要降低,各部gate都要把根据不足的指标降下来,破除迷信不要把科学破除了。接着,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在武昌召开,周恩来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醒全档认真注意在战略上要藐视困难,在战术上要重视困难,既要有冲天干劲,又要有科学分析的原则,认真使经济计划建立在充分可靠的基础上,使国民经济各部gate的发展互相保持适当的比例。

  这以后,周恩来就比较好讲话了。1958年12月27日,他在全国农业so.cia-lism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上讲了话。他说:1958年这一年,经验有两点,一是高速度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客观可能性的基础上,一是必须遵守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法则。第二天,他又召集陆定一、康生、张际春、周扬、杨秀峰、钱俊瑞、张子意、[屏蔽]、复衍、陈克寒、林默涵、徐运北、荣高棠、吴冷西、姚臻等,就文艺、卫生、体育等方面在高速度发展中的一些偏差,进行商议。周恩来指出:要承认c0m.mu-nism的热情,但"[屏蔽]干部头脑要清醒"。他还说:我们每个人的讲话如果不妥当,"完全可以驳,不要树立迷信的权威"。

  这时候,他已经在忧虑经过1958年的大浪费,1959年的人民生活了,12月24日,周恩来到河北安国县和徐水县视察,看了制药厂、机械厂、农业红专大学和一些新居民点。当看到把不够中学程度的学生集中到一起学习,挂起大学的牌子,他心里很难过,感到这是把档的谦虚作风丢掉了,变成了浮夸。在回来的途中,他向陪同的中共河北省委[屏蔽]人解学恭说: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随便减少耕地,今年的吃饭不要钱的口号,"把c0m.mu-nism庸俗化"了,到明年青黄不接的时候,粮食可能出现紧张局面。要注意听老农的话:允许吃饱,但不能浪费粮食。

  1959年从年初到7月庐山会议前,周恩来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纠正工作。他认为:1958年全民办企业,每个公社办一点工业,一个县办很多工业,把材料占用了,大企业反而感到不够了。他同中共石家庄地委、河北省委负责人研究生产时说:去年由于对农业估产高了,在估高的基础上生产布局多了,造成了市场的紧张,现在要落实,抓工业产量,抓农业生产、商品性生产和市场。"搞生产必须注意算帐","要搞综合平衡"。从省委起,都要把重点放在农业上。对于工业,他作了分析:由于原材料不足,有些工厂不得不时开时停,停工待料;有些建设工程,安了柱子没有房顶,建成了房子没有机器设备,或者有了主要设备没有次要设备,不能及时投入生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基本建设摊子摊得多了,工厂、企业的增加超过了原材料增长速度。他说:有些农村原材料过去是供应城市的,现在他们也搞基建,办工厂,一个公社办一点,一个县就是不少的点,他们自己把原材料用了,就没有城市原有企业可用的原材料了。技术落后的企业有原材料,技术先进的企业反而没有了。

  在庐山会议前,周恩来坚持和宣传了上述的看法和主张。这种看法和主张,他在中共中央的会上也说。如1959年6月11日,中共中央[屏蔽]处会议讨论1959年的国民经济计划时,周恩来就批评了1958年的"[屏蔽]"是"主观主义大发展","打破了客观规律",目前农村中对农业的产量估计过高。

  1959年7月2日起,周恩来出席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前期,根据毛泽东提出的18个问题(读书,形势,今年、明年和四年的任务,综合平衡问题,群众路线问题,体制问题,公社食堂问题,学会过日子问题,三定政策,农村初级市场的恢复问题,使生产小队成为半核算单位等),对1958年以来的经验教训进行讨论和总结。周恩来在会上的发言中指出了"[屏蔽]"的缺点和错误有以下几点:计划指标偏高、基建规模偏大,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权力下放过多,把战略口号当作了行动口号;工业上加工工业搞多了,原材料工业搞少了。他指出,只有这么多的米,只能做这么多的饭,9000万人上山,大炼钢铁,这是一股[屏蔽]的热情,付的代价很大。他主张进行调整。

  庐山会议前期,周恩来全力抓调整这件事。7月10日到12日,他三次召开财政问题座谈会。他在会上讲,[屏蔽]总强调财政、物资、现金三个平衡。目前急需抓综合平衡:则政上的货币平衡、国家物资分配平衡和商品平衡,并提出了(一)国家要算帐;(二)银行贷款要归口,专款专用;(三)对限额以下和以上的基建项目都要分别采取措施,堵口;(四)对停办项目的人员要导流,给以出路;(五)增产,活跃市场;(六)节约。

  7月18日、21日,周恩来两次召集国务院各部的负责人开会,谈形势,摆问题,算细帐,讨论计划工作。他在会上又强调要抓财政、物资、现金的平衡,指出要略有节余。他认为1958年全冲乱了,单生铁就补了15亿元。继续跃进过分紧张,耍抓好综合平衡。不能这样过日子,特别是三材太不平衡了。他提出:指标到底放在哪个杠杠?基建到底铺多大摊子?要大家考虑。7月23日,周恩来召集副总理们开会,提出当前生产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一)"综合平衡没有搞好",指标太高,"超过了实际可能",没有留余地,应当实事求是地加以落实。(二)产品质量下降,需要解决。他指出要"当机立断",下决心调整指标,"缩短战线",准备"明年把农业搞上去"。

  就在周恩来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屏蔽]上庐山,7月14日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中陈述了他对1958年以来"大跃迸"中的错误和经验教训的看法,提出了中肯的意见。16日,毛泽东把这封信印发给了会议讨论。周恩来也看了这封信。

  这时候,一位同意这封信内容的人,隐约地听到了不利于[屏蔽]的风声,他怀着不安的心情,在7月20日左右的一个跳舞晚会上,询问周思来:你认为彭总的信怎么样?

  周恩来回答说:那没有什么吧!

  在周恩来看来,[屏蔽]的信,是一种正常的情况。而且,他的思想是和[屏蔽]相通的。他曾经对身边的同志讲过:彭总的信反映了一些实际情况。

  不料,7月23日,毛泽东在会上错误地批了[屏蔽],认为这封信是"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是"右倾性质"的问题。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会议转向了对[屏蔽]等"右倾机会主义"的批判。周恩来原来进行的平衡和调整工作,自然地也就中断了。接下来召开的中共八届八中全会,进一步开展了对所谓"[屏蔽]、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档集团"的斗争,还发出了反对右倾思想的指示,并要求立即掀起"新的生产大[屏蔽]",超额完成计划。

  庐山会议之后,接着在全档开展了一场"反右倾"斗争。这期间,周恩来的心情非常沉重,很少发表意见。这次反右倾的结果,在政治上使档内从中央到基层的dem0cratic 生活遭到了严重损害,在经济上使"左"倾错误更加发展,并延续更长时间。

  反对右倾的运动,使经济战线上一些敢讲真话的同志几乎都挨了批,有的甚至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1959年的路子继续1958年的走,继续"以钢为纲",挤农业,挤轻工业,挤人民生活,市场情况越来越紧张。1960年又是高指标,国家经委年初就提出"开gate红、满堂红、月月红、红到底"的口号,要动员7000万人搞钢铁。1958年到1960年这三年"[屏蔽]",实际上是我国经济建设史上的三年大冒进。积累率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由1957年的24.9%上升到1959年的43.9%,创历史最高水平。三年基建投资总额超过"一五"期间投资总额的1.5倍,而农业总产值1960年比1957年下降30%。它使我国国民经济的比例遭到严重破坏,给国民经济造成极大损失。再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1960年7月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我国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困境:物资缺乏,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人民生活困难。

  在困难时期,为了[屏蔽]团结,周恩来经常主动承担大办钢铁、"[屏蔽]"的错误的责任,经常自己作检讨。他常说,国务院[屏蔽]负有主要责任,井鼓励大家紧密团结,战胜困难。

  有同志对他说:"总理,你不能把什么事都担在你的身上。"

  周恩来说:"我是总理,中央、国务院决定的事,我都有责任。"

  面对严重的困难,周恩来亲自挂帅,指定国家经委和有关各部[屏蔽]人成立生产调度十人小组,每晚开调度会,会后向他汇报,第二天清晨传达指示。如动用国库解决短缺物资;组织增产节约;紧急调用车船抢运救济物资;甚至煤矿上因粮食供应不足,挤掉了下井工人的口粮问题,调度小组也采取特殊措施,加供粮食补助和每月的白酒。在周恩来[屏蔽]下,为了渡过困难的岁月,这个小组作了许多工作。

  困难时期,周恩来突出地抓了粮食问题。

  1960年粮食产量是2800亿斤,比1957年的3900亿斤减少了三成。那时候,全国粮食供应十分紧张。全国6亿人口,城市人口1.2亿多,"[屏蔽]"多了2900万人进城吃商品粮。国家需要有360亿到400亿斤的粮食库存,才能调配得开,保证正常供应,而1960年国家库存只有180多亿斤,除了供应城市外,农村还需返销上百亿斤粮。有的大城市如沈阳、大连只有几天的存粮。许多省、市天天向中央告急。周恩来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每周要召开三四次会议专gate讨论粮食问题。他要秘书制定了一张像"哈达"那样的粮食大表,上面记着各省、市的粮食数字。他对表上的数字记得非常清楚,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亲自决定向备地调拨粮食,并且下决心进口粮食、精简2000万人下乡,这些都得到中共中央的同意并作出决定。

  为了渡过困难,周恩来抓粮食抓得很细。当时的粮食部部长,一个星期要被找到周恩来的办公室好几次,主要是谈粮食问题。一般是晚上找去,有时晚上九十点钟或十一二点钟去,谈到凌晨三四点钟。在深夜,[屏蔽]就送去一些饼干等,偶尔也端来一小碗素挂面。这都是周恩来自己出钱,不向国家报销的。那年月,中央经常召开的讨论粮食问题的会议,都是由周恩来出面的。所以[屏蔽]说过:管粮食、管吃饭的分三线。粮食部在第一线,由他们先同各省区协商,能够商妥的,就不上找了。第二线是[屏蔽],粮食部商量不下去,就把[屏蔽]请出来。第三线是周恩来,[屏蔽]同他们商量不下去,最后就把周总理请出来。于是,周恩来就把粮食部[屏蔽]人带上去拜访,一个省一个省地定。那时,调动600万斤粮食,都要报告周恩来。

  周恩来直接抓粮食工作,是从1959年开始的,大约一直抓到"[屏蔽]"开始。粮食情况开始好转,是在1964年以后,产量逐渐回升,到1966年已回升到4000亿斤左右,城市供应比较好了。为了解决6亿人民要吃饭这个大问题,周恩来在那几年中确实是操碎了心。几年工夫粮食问题逐渐解决了,然而周恩来明显苍老了。

  "[屏蔽]"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重大失调,到1960年,眼看这种"跃进"已经不能再维持下去了。这年7月,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屏蔽]上,提出来要对国民经济进行整顿。1960年8月30日到9月5日,国家计委档组四次向周恩来汇报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意见。国家计委原来提的意见是:"1961年是经过'[屏蔽]'后的一年,根据中央上海会议和[屏蔽]的精神,国民经济随着重进行整顿、巩固和提高";"编制明年计划的方针,应以整顿、巩固、提高为主"。周恩来听取汇报后,改成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不但补充了"充实"的内容,而且把"整顿"改为"调整",使内容更加广泛,突出了扭转比例失调的含义,更切合当时经济形势的需要。这个方针,在1961年1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正式通过了。

  196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dem0cratic 人士座谈会。周恩来在会上进一步提出,这三年的缺点错误最集中的表现是指标定高了,建设规模搞大了,调整首先是调整各种比例关系,当前调整的主要任务是:第一,决定退够,留有余地;第二,重点调整,打歼灭战;第三,全面安排,综合平衡。后来,他在1962年3月举行的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G0vern.ment工作报告》中,又进一步强调八字方针是"以调整为中心","是一个既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又为长远打算的积极的方针"。"在我国前几年so.cia-lism建设的大发展中,出现了许多不协调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不协调的现象,为了巩固已有的成绩,为了给以后的国民经济的新的大发展创造条件,就必须用一个较长时间,即用几年的时间,通过综合平衡、全面安排,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

  中国60年代初的经济调整时期,正是国际上风云激变的多事之秋。中苏两档、两国的关系急剧恶化,中印边境发生争端以至中方[屏蔽]自卫还击,美国疯狂扩大侵越战争,亚非拉民族[屏蔽]运动风起云涌。为了反对国际上的霸权主义,支援新兴的民族[屏蔽]国家,保障我国so.cia-lism经济建设的和平环境,周恩来不得不经常忙于处理大量的紧迫的[屏蔽]工作和国际问题。调整经济的任务十分繁重复杂,周恩来认为自己既然是G0vern.ment总理,就责无旁贷。他毅然地挑起了[屏蔽]经济调整、亲自指挥调度的重担。他向干部们阐述多难兴邦的道理,号召大家同心同德,团结一致,战胜困难,勤俭建国。1960年10月,他亲自主持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11月间又主持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彻底纠正"五凤"问题的指示》。这两个文件的颁发执行,对于当时刹住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调整人民公社内部的生产关系,稳定农民的生产情绪,起了很大的作用。在1962年1月讨论起草扩大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的书面报告时,周恩来对所有制问题提出,应该"把所有制的改变要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民觉悟程度来决定的意思写进去"。这个思想,是对于多年来农业上的"左"的错误的总结和批评。

  八字方针的具体内容,完全是为着解决严重失调的比例关系的,主要是解决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和农轻重比例关系。对这个方针,从提出到贯彻执行始终存在着争论,中心是调整是否必要。周恩来坚持了这八字方针,措施坚决,国家的经济回升得比较快。到1963年冬讨论1964年计划时,又有人提出说调整任务已经完成了,又可以开始跃进了。周恩来认为还要调整,要一直调整到1965年。到196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接近1957年的水平,工农业总产值比1957年增长59%,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基本上恢复正常,市场供应显著改善,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工作走上了轨道,可以健康迅速地向前发展了。
顶端 Posted: 2007-04-30 09:17 | [13 楼]
zjf2005911





性别: 保密 状态: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等级: 人见人爱
发贴: 3145
威望: 0
浮云: 1120
在线等级:
注册时间: 2006-10-26
最后登陆: 2008-06-22

5come5帮你背单词 [ apparently /ə'pærəntli/ ad. 显然 ]


十三、Bomb [屏蔽]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屏蔽]了第一颗Bomb ,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
  17日,周恩来以国务院总理名义向世界各国G0vern.ment首脑发出电报,说:

  "中国G0vern.ment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屏蔽]而为的。"

  "中国G0vern.ment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屏蔽]。"

  Bomb [屏蔽]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一夜之间中国跨进了核大国行列,全世界刮目相看。可是要做到这一步,却不知花费了多少人其中包括了周恩来的心血和精力。

  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这件事,周恩来很早就已放在心上了。早在1949年春季,解放中国的炮声还在祖国南方大地上隆隆作响,要出国参加保卫世界和平大会的钱三强,想趁机在法国定购中型回旋加速器的电磁铁和其他一些仪器、图书、资料等。他提了这个想法,又有些后悔,因为人民解放战争正在进行,解放区的经济很困难,要拿出外汇实非易事。但是周恩来批准了。这件事使得中国的科学家感到在中国[屏蔽]档的[屏蔽]下,中国新兴科学的发展大有希望。新中国建立后,从1950年到1954年,在周恩来的支持和关怀下,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用钱三强定购回来的这批仪器、资料和我国自己制造的实验设备,在20多个学科领域开展研究,培养骨干,为创建我国核事业作了基础准备。

  1955年1月31日,周恩来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上提出:我们应该使全世界人民知道,原子能如果为和平建设服务,就可以造福人类,如果为战争服务,就是毁灭人类。我国为了反对核战争,保卫和平,把原子能用于国家建设,造福人民,就要进行严肃认真的工作,必须掌握原子能。

  就在这一月,周恩来把[屏蔽]、李四光、钱三强找到办公室,详细了解我国核科学技术研究和铀矿资源情况,告诉他们中央将要开会研究。接着,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中共中央[屏蔽]处扩大会议,讨论中国发展原子能事业问题,[屏蔽]、周恩来、朱德、[屏蔽]、[屏蔽]、邓[屏蔽]、[屏蔽]、[屏蔽]等都参加了。会上,李四光、钱三强等汇报后,作了用仪器探测铀矿石的操作表演,当仪器接近铀矿石发出嘎嘎响声时,大家高兴地笑了。毛泽东说:这件事总是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只要排上日程,认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来。周恩来特别强调说:对人力培养要大力加强。这次会议对我国核科技研究和核工业建设有重大历史意义。按照周恩来关于要"迅速地建立和加强必要的研究机构"的指示,到1958年,我国建设成了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综合性的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

  当时,周恩来的思想是:我们要"能够制造新式的保卫自己的武器,像国防方面的Bomb 、导弹、远程飞机","要根本上解决,就必须自己制造"。火箭专家钱学森回国不久,周恩来就亲自交代他写了一个《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1956年4月,周恩来主持中央军委会议,听取钱学森关于在中国发展导弹技术的规划设想,决定组建导弹航空科学研究方面的[屏蔽]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他亲自牵头负责筹备。导弹研究设计院、核武器研究设计院等一系列科学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大力推动了我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屏蔽]曾经说,"1956年总理找我和学森同志谈组织航空工业委员会的事。就是说,我们要搞'两弹'。那时候,主席也下了决心的,周总理很重视。"

  1956年,周恩来亲自[屏蔽]制定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的十二年规划。在制定这一规划过程中,他特别注意听取各方面科学家的意见,包括不同的意见。讨论中,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中国科学技术不发展,主要是基础科学太差,科学家太少,应该按照科学家的专长来开展工作,也就是按学科和专长来制订发展规划;另一种认为,中国科学技术差,更应该瞄准世界先进水平,补齐缺gate,基础科学要重视,但技术科学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更有直接影响,应以此为重点,也就是按国家需要,逐步建立起与国民经济相适应的各种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重点加强与生产的衔接工作。两种意见反映到周恩来那里,他表示:科学研究不能只为促进科学发展而发展,应该面向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现代化的总任务。于是,大家按照这个方针,拟订十二年发展目标和分类课题,起草成分科规划。周恩来认为,这许多不同学科中,总要有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对什么是重点,大家在讨论中又出现重大分歧。一部分人认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是重工业,而重工业的基础是钢铁,科学技术的发展应以此为重点;另一部分人认为要实现现代化的方针,重点应该放在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上,以此来带动传统工业伎术和传统工业的改造,缺gate的学科也要及时建立,以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两种思路两种对策,提请周恩来决定。周恩来认为:现代科学新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水平的标志,应当选定航天技术(当时叫喷气技术)、核技术、半导体、计算机、电子学和自动化为重点。按照周恩来的指示,经过充分讨论,最后选定了57项重要任务。

  这时候,我国除电子学、自动化外,全是一片空白。要从头建立,谈何容易。"两弹"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要有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组织是十分庞大的。周恩来亲自召[屏蔽]议,从事组织工作和各方面安排,曾经组织过上百个部、委、局级单位,26个省、市、自治区和上千个厂、矿、院校、所,以及各军兵种的有关单位,分工协作,联合攻关。这种情况,是只有在so.cia-lism制度下和在中国[屏蔽]档的统一[屏蔽]下才能做到的。人力集中了,中国科技大学创办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都办起了有关的科系或专业。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子管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第一枚探空火箭上天;1959年我国研制成功半导体晶体管电子计算机。科技十二年规划提前五年,于1962年经过认真检查,具体项目基本上完成了,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一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科学技术问题,使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一步,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1963年,周恩来提出,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主要要求是,实事求是,循序前进,相互促进,迎头赶上。

  到了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摆在面前的一个重大决策问题是:我们的导弹、核武器要不要继续搞下去?是上马,还是下马?争议相当激烈。周恩来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表示要决心搞下去。他的态度得到毛泽东的支持,认为不能放松,更不能下马。周恩来提出,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搞出Bomb 来。当时调整国民经济,全国其他基本建设几乎全部停了下来,但是这方面的工程不仅没有下马,反而有了很大的发展,决心要把Bomb 、导弹搞出来。

  1962年11月,在中共中央[屏蔽]下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的专gate委员会,有七个副总理、七个部长参加(贺龙、李富春、[屏蔽]、[屏蔽]、陆定一、[屏蔽]、罗瑞卿、赵尔陆、张爱萍、王鹤寿、刘杰、孙志远,段君毅、高扬),[屏蔽]我国的原子能工业建设和核科技工作。当时的国防部部长[屏蔽]曾经提出一个主张,叫做"两弹为主,导弹第一"。这个主张没有重点,使下面捉摸不透。周恩来在专gate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先抓Bomb "的战略思想。在1962年12月4日的专gate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周恩来原则同意了二机部关于[屏蔽]第一颗Bomb 准备工作的"两年规划"。这个规划在1963年3月的专gate委员会会议上被正式批准。周恩来提出了"三高"的指导思想,即高度的政治思想性、高度的科学计划性、高度的组织纪律性。

  1964年我国第一颗Bomb [屏蔽]试验那一天,周恩来派张爱萍为现场总指挥,全权负责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周恩来和贺龙、聂朵臻在北京,亲自在电话机旁听着现场指挥口令和倒数时间的声音。张爱萍在核试验场手持话简向周恩来准确地回答提问和报告情况。试验取得了成功,中华民族精神为之大振。世界友好国家和人民,纷纷向我国表示热烈祝贺和同情支持。周恩来说:我们Bomb 一响,美国的冲绳基地就向关岛迁移了。他问二机部部长刘杰研制氢弹的安排考虑。刘杰答:现在还有许多问题吃不透,大约需要三五年时间。周恩来说,五年是不是太慢了?

  从Bomb 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零四个月,苏联用了四年,英国用了四年零七个月,那时法国已经研制了四年多,还没有搞成功。各国对研制氢弹的技术都严格保密,只字不漏。二机部经过反复论证,向中央专gate委员会呈报了《关于加速发展核武器问题的报告》,把原理探索作为突破氢弹技术的首要措施,得到了周恩来的首肯。1965年2月3日和4日,周恩来主持第十次专gate委员会议审议并批准了这个报告,决定:"力争于1968年进行氢弹装置的[屏蔽]试验。"也就是说,要以比美、英、苏都快的速度把氢弹研制出来。

  在氢弹的研制过程中,周恩来为大家制定了工作指导方针:"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这十六个字充分体现了周恩来一再强调的要"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和"绝对保证安全"的思想。他还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方针,其中最重要的是1965年3月20日专gate委员会议上他提出的"我们反对核讹诈和核威胁,不主张搞几百次核试验,因此我们的核试验都要从军事、科学、技术的需要出发,都要做到一次试验全面收效"。按照这个方针,我国从1964年10月到1987年6月的近23年时间里,只进行了33次核试验,而美、苏几十年来分别进行了800多次和600多次核试验。

  1967年6月17日,我国成功地进行了一次300万吨级的空投氢弹试验,提前实现了原定的1968年进行氢弹试验的目标。从Bomb 到氢弹,是一个质的飞跃。实现这个飞跃,我国用了两年零八个月,与美、苏、英、法比,速度是最快的,技术水平也比美、苏首次试验的氢弹水平高。

  以周恩来为首的专gate委员会,最初只管核武器研制:1964年开始也管航天事业了。第一颗Bomb [屏蔽]成功后,周恩来要以此带动尖端事业的全面发展,并把专gate委员会的工作转移到战略导弹和人造卫星上来。他说:"下半年重点抓战略导弹。要从东风二号抓起。"对于Bomb ,他指出:要加速小型化,我们要真正制止核讹诈,就必须有自己的真正核威慑力量。在当时,要真正具有核威慑力量,核弹就必须能装在导弹上,否则是不行的。1966年10月27日,我国进行了Bomb 和导弹结合的试验,导弹装上真的核弹头,在自己国内从发射场打到降落地。[屏蔽]亲自指挥了这次试验,试验获得了成功。

  周恩来又提出:"两弹结合进展顺利,接着要抓战术导弹(地空、海防)。"这也是他的用突破战略武器来推动发展战术武器的思想。专gate委员会的第十三次会议上,确定了战略、战术导弹共有十几个型号。周恩来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指出战术武器的研制工作,"要为地空导弹让路"。在1965年12月29日至31日的第十四次专gate委员会议上,周恩来还明确提出要求说:"明年是导弹年,要有收获","明年中程、高空、核弹头,有对空的、对航的、低空的,后年要出更大成果。"到1967年9月,我国防空[屏蔽]终于用自己国产的新型地空导弹,把改进了的美国高空侦察机击落了下来。

  也是在这期间,专gate委员会原则批准了研制攻击型潜挺。

  Bomb 、氢弹、导弹、人造卫星的成功,是周恩来关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正确思想在科学实践中的丰硕成果。这项工作,我国是从零开始的。钱学森说过:"大家想一想,假使中国没有Bomb 、导弹,那中国是什么国际地位?"

  周恩来对每次核试验、导弹试验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都要亲自听汇报,找专家咨询,仔细检查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要求把各种不利或意外因素都考虑到,采取最可靠的保险措施。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核试验关系重大,绝不能有一丝一毫马虎,我们国家穷,做什么事,都要考虑到,略有失误,都会加重人民的负担。正是由于贯彻了周恩来的指示,我国的"两弹"试验和外国相比,事故最少,伤亡最小,成功率最高。后来,1970年7月,核动力陆上模式堆运行试验准备就绪,中央专gate委员会进行讨论时,周恩来着重审查了启动运行的安全问题,井指出这是核动力的起点,也是奠定核电站的基础。这年11月的一次专gate委员会会议上,他提出我国发展核电站应当遵循"安全、适用、经济、自力更生"的方针。1974年三四月间,他带病最后一次主持专gate委员会会议,审查并肯定了上海的核电站建设
方案。

  我国的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能够[屏蔽]自主地顺利发展,十年[屏蔽]的严重破坏下也没有中断,并为大规模地发展科学技术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经验,这是和周恩来的亲切关怀与正确[屏蔽]分不开的。
顶端 Posted: 2007-04-30 09:17 | [14 楼]
« 1 2» Pages: ( 1/2 total )
我来我网·5come5 Forum » 书香小筑

Total 0.011608(s) query 5, Time now is:05-03 18:54, Gzip en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5.3, Localized by 5come5 Tech Team, 黔ICP备16009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