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我网
https://5come5.cn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菠菜 | 软件站 | 音乐站 | 邮箱1 | 邮箱2 | 风格选择 | 更多 » 
 

本页主题: 考研宝典(备考大全)!!!!!! 显示签名 |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xiao_xiao



性别: 保密 状态: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等级: 栋梁之材
发贴: 973
威望: 0
浮云: 1945
在线等级:
注册时间: 2005-11-14
最后登陆: 2021-06-26

5come5帮你背单词 [ ashore /ə'o:/ ad. 上岸,在岸上,向岸上 ]


考研宝典(备考大全)!!!!!!

研究生的种类
尽管"研究生"这个词绝对是耳熟能详,但到底有哪些种类,十分清楚的人却大概不多。
  研究生教育属于国民教育序列中的高等教育,又分为两个层次: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种类比较复杂,可以从以下角度划分。
  ●按学习方法不同,分为脱产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前者指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全日制学习的研究生;后者指在学习期间仍在原工作岗位承担一定工作任务的研究生。
  ●按学习经费渠道不同,分为国家计划研究生、委托培养研究生(简称委培生)和自费研究生。国家计划研究生的培养经费由国家提供,又分为非定向研究生和定向研究生(简称定向生)。其中非定向研究生毕业时实行双向选择的自由就业制度;定向生则在录取时就必须签订合同,毕业后按合同规定到定向地区或单位工作。委托培养研究生的培养经费由委托单位提供,录取时要签订合同,毕业后到委托单位工作。自费研究生的培养经费由自己提供,有时候也可以从导师科研经费中开支,或获取社会赞助。国家计划非定向研究生,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公费"研究生,目前在硕士研究生招生名额中占据较大份额,但随着连年扩招,自费研究生的名额也在不断扩大。
  ●按照专业和用途的不同,分为普通研究生和特殊种类研究生。其中普通研究生占绝大部分。目前我国比较成熟的特殊研究生主要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和法律硕士(一般简称"法硕")。近来又出现了行政管理硕士(MPA)。特殊研究生和普通研究生在报考资格、学制要求、学习内容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

研究生的学制与奖学金

硕士生的学制因学校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一般为2到3年,多数都是3年,也有2年半的。研究生学习实行学分制,与本科一样,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一般来讲,前两年是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时间,通常可以修完绝大部分学分;第三年用来完成毕业论文、实习和求职。许多学校都规定,如果提前修完所要求的学分,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按照规定,在职硕士生的学习年限可相应延长一年。硕士生实行导师制,即都有一名导师(职称为副教授以上)进行指导,这与本科学习很不同。一名导师一般负责一个到数个研究生,指导日常学习和学术研究,带领从事课题研究,指导毕业论文等等。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教财〔1996〕85号文件规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享受国家津贴补助,称为普通奖学金。各校具体发放情况有所不同,一般在200元以上。入学前有工作经历的人要高一些,按照一定标准随工作年限递增,但不会超过300元。此外,研究生通过从事课题研究或助教等工作,也可以获得一部分收入。

哪些途径可以上研究生

上大学必须经过全[屏蔽]一高考,而就读硕士研究生的途径相对而言要多一些,也更灵活一些。
  已经工作的人,除了放弃工作报考研究生以外,还可以不脱产申请攻读学位,或申请单独考试。
  不脱产申请攻读学位,通俗的讲,就是一边工作,一边攻读学位,也称为"在职学位生"。学位生采取旁听等形式随正式研究生一起学习,并参加同样的考试,通过后可以申请学位。学习、考试、答辩均需交纳一定费用,一般全部下来在数万元左右。目前只有经过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少数重点大学招收学位生,机会不多,而且必须征得工作单位的同意。随着学位管理的加强,通过这条途径来获取学位的难度越来越大了。一般最终能够通过答辩、取得学位的比例并不高。
  单独考试是为用人单位定向培养业务骨干而设置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大学本科毕业在申请的专业或相关专业连续工作四年、已经发表过论文或成为业务骨干的,才可以申请单独考试。单独考试的科目设置与全[屏蔽]考一致,公共课试题难易程度也与统考水平相当。
  对于应届本科毕业生而言,就读研究生可以考虑的路主要是两条:一是保研,二是考研。
  保研,即"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一般每年秋学期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在大四学生中进行筛选,规则制订和操作权由各学校掌握,因此学校不同,保研情况也各有不同。通常有以下几种:
  ●主要基于学习成绩的免试直推。这在保研名额中占据了大部分。通行的做法是学校划定基本学习成绩要求(例如学分绩几点几以上),按照一定名额比例下发到各系院所,由系院所结合其他方面情况,上报名单,学校审批。一般情况下只有班级前几名才可能保研。
  ●特长生免试直推。有些学校为了招徕或留住特长人才,往往给予特别优惠,免试推荐就读研究生。常见的是体育类和文艺类特长生,但名额非常少,要求很严,还有许多学校没有此类政策。
  ●校际间免试直推。教育主管部gate为了鼓励高校间学术交流,减少学术近亲繁殖,近几年大力提倡向其它高校免试推荐优秀毕业生。由于各学校保研条件和学生学习状况的差异,有时候在本校难以获得保研资格的学生在其它学校反而可能如愿以偿。因此,如果你成绩很好,排名也比较靠前,但估计本校保研希望不大的,可以试一试跨校保研。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多数学校对于推荐自己的学生去外校保研并不积极,也没有义务给你做好事,因此时候一到,自己应该去寻求有关信息,并主动与对方取得联系。
  ●免试推荐、保留入学资格。这类保送生不是马上就去读研,而是保留入学资格一、两年,先按照学校安排去有关部gate工作,或作为教育部gate选派人员去边远地区支教。此类保送的条件相对要低一些,但也不是人人都能申请,一般只有表现突出的学生干部或活动积极分子才有入选资格。同时,这也并不一定是最佳选择,毕竟要耽误一、两年的大好青春。
  免试推荐并不代表不参加考试。许多学校为了确保推荐质量,还会加试一些科目,例如英语、专业课等。另外,复试也是必须参加的。
  如果你的成绩估计难以直推保研,又没有什么突出的体育或文艺特长,也不是老师心目中的重要"干部",而你又非常想上研究生,这时候就只剩下自古华山一条路--考研了。

研究生报考要求

报考研究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根据国家教育部文件精神,研究生报考要符合的基本条件包括以下几类。教育部同时授权招生单位制定高于上述要求的报考条件。
  ●[屏蔽]条件。拥护中国Party的[屏蔽],愿为so.cia-lism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学历条件(符合以下一条即可报考):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
  ◎获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专科学历,毕业后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历,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含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
  ◎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国家承认的研究生学历;但只能报考高等学校,且只能报考为原单位委托培养的硕士生。
  ●年龄条件。不超过40周岁;委培、自费可适当放宽。
  ●健康条件。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人事条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持有所在学校的推荐信和学生证;在职人员须持有所在单位人事部gate的介绍信和工作证;其他人员须持有本人档案所在单位开具的介绍信。如果该单位无人事调配权,则须持上级主管单位人事部gate的介绍信。
  ●学历证明。在职人员为大学本科毕业生的,需持毕业证书和[屏蔽];同等学历者,须持所在单位出具的达到本科毕业程度的证明材料。应届毕业生因尚未拿到学历、[屏蔽],持学校介绍信即可。

报名程序

考生正式报名日期一般为每年11月10日至14日。近年来由于报考人数的猛增,部分学校为了减轻报名压力,同时也为了争抢优秀生源,往往提前报名。
  报名地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在地市级以上城市或有关高等学校设报名点。每年的具体报名地点都会提前公布,一般变化不大。
  报名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顺利的也要花去一、两个钟头。具体程序每年都有所调整,因此报名前一定要仔细看要求。下面列举参加2001年考研考生的报名程序,大家从中可以看个大概。
  ●交验报考的有关证明材料,缴纳报考费,领取机读信息卡和《填涂手册》等;
  ●填涂信息卡完毕,到读卡处进行系统检测,确认无误后系统打印《考生报名情况登记卡》一式两份,由考生核对、补填有关栏目后签名确认;
  ●考生凭《考生报名情况登记卡》换取《报考登记表》、《准考证》;
  ●考生填写《报名登记表》并由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gate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后,连同所有报考材料及空白《准考证》,在规定日期前直接寄送所填报的第一志愿招生单位;
  ●招生单位审核通过后,再将《准考证》寄发考生。考生收到《准考证》,即已获得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初试资格。

专业的冷与热

国家教育部1996年公布的研究生专业共有近400个,可谓名目繁多。近年来各高校[屏蔽]热火朝天,院系调整频繁,专业名称和目录也有不小的变化。按照社会上的一些评价以及报考人数、录取难度等标准,可以将这些专业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热gate专业。热gate专业主要指那些切合时代热点,社会需求强劲,因而显得就业前景灿烂的专业,例如建筑、土木工程、微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药物化学、财政金融、贸易、会计、民法、经济法、新闻等等。这些专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报考人数爆满,竞争激烈,实际录取分数线也水涨船高。例如一些名牌高校的法学院,分数线往往比全国最低线高出好几十分。
  ●传统专业。传统专业主要指那些由于社会总体需求量有限,或者从事的研究比较"冷",跟社会热点不合拍,因而似乎"钱"景暗淡的专业。常见的如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冶金、地质等等。与经济、法律、计算机这样的热gate专业相比,传统学科显得有些冷落。但由于多年积累的严谨的治学体系,传统学科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无可替代的。同时,传统专业最大的好处在于它们的竞争不太激烈,考取的把握相对大一些。
  ●新兴专业。新兴专业就是那些过去默默无闻或者没有设立,现在由于时代发展、社会需求而迅速"窜红" 的专业。例如保险精算、行政管理、社会学、城市与环境科学等等。这些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广阔,同时兴起不久,报考人数一般也还不太多,从而竞争程度要小一些。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仅仅是一种粗线条的分类,主要依据的特定时间内社会需求和学校人才供给之间的对比关系,因此往往处于快速的变动之中。有些专业今天是热gate,但由于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填补空缺,几年后人才饱和,于是就不再那么热了。有些专业是因为社会经济某一方面突然畸形增长,导致"泡沫需求",几年过去,泡沫破灭,重归冷静,例如前几年房地产人才需求。还有些专业现在很冷,是因为社会需求受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还没有被开发出来,可能将来某个时候就会热起来,比如心理学,一旦国内心理咨询业务广泛开展,无疑将会十分火爆。

正确判断专业的冷热

说到底,多数人考研还是为了一个diploma,为了两、三年毕业后找个更好的工作,因此,还是想选一个比较"热gate"的专业。然而问题在于"热gate"这东西变的很快,往往让[屏蔽]跌眼镜。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正确的判断一个专业呢?关键还得根据社会的发展来判断人才供求关系,以及看专业本身的教学情况。
  ■把握经济和社会的宏观走势,判断社会各行业微观需求。例如,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因此象计算机这样的人才很长一段时间内肯定都是走俏的。再比如,中国目前第三产业急需发展,又面临WTO,那么象金融、贸易这类人才短期内也难吃饱。
  ■了解行业情况,分析需求总量。有些行业伸缩性很大,向其它行业渗透也很厉害,因此很难"饱和"。例如法律专业,除了[屏蔽]gate,其它各行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都在逐渐增大,社会对法律人才的总需求极大。而其它一些专业性比较强、分界明显的专业,就总会有饱和的时候,例如外贸人才。这时,你就需要大致了解这些专业目前缺口多少,每年毕业生量又有多大,会不会几年后就出现人才过剩。
  ■参照国外情况。尽管社会制度不同,但各个国家在发展的近似阶段对人才的需求还是表现出了一定相似性。因此,发达国家的今天可能就是我国的明天,那么看看他们的专业人才需求变化情况,可能会有借鉴意义。例如,西方心理咨询业务如日中天,而据有关报道,中国目前心理有问题的人一点不比美国少,只不过暂时还没有闲钱和意识。等再过十数年,情况可能就大不一样,因此心理学专业应该是大有前途的。
  ■看专业办学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学校的所谓热gate专业其实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根本就不具备相应的师资、经费和条件,仅仅为了赶时髦就开张了。例如有些地方性的师范学院开办什么金融专业等等。这种专业,考进去也学不到什么东西,耽误时间;等几年后毕业,它的名声已经臭了,反而会连累你。

选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

如何选择专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这很可能涉及到你未来的职业和前途。我们建议在选择专业时要综合衡量以下自己的几方面,就是"兴趣第一、扬长避短、考虑需要"。
  ●兴趣是选择专业的首要因素。一方面,如果一个人一生都要和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东西打交道的话,日子会过得很难受;另一方面,兴趣也决定了你能不能有恒心毅力坚持考研复习、并保证较高效率。调查表明,强打精神的复习考研,最后大部分是考不上的。
  ●考虑未来就业。不同学科和专业之间就业率相差很大。例如本科毕业生中,[屏蔽]学、林业工程、材料、仪器仪表等学科毕业生的即时就业率在90%以上,而体育、植物生产、水产、中医学、农业经济管理等就业率低于50%。研究生毕业时的情况要好得多,但总的情况也仍然如此。
  ●实力也是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孟尝君养士三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甚至包括鸡鸣狗盗之术。大到人生能否成功,小到考研是否顺利,都要看能不能很好的扬长避短。首先是看现有基础。如果你从未接触过计算机,数学学得又不好,现在却要报考清华计算机专业,那么最好还是不要冒那个险。其次,还要看客观学习能力。如果自己的逻辑思维确实不够发达,那么复习起理工科专业来确实会非常吃力,效果不见得好。如果记忆力不强,报考历史专业恐怕也成问题。
  ●是否志在必得。前途宽广,本科毕业后工作无忧,今后深造机会也还有,那么建议你选择一个自己最想去的专业拼一把,成则更好,不成也无所谓。要是你指望通过考研来改变一生命运,志在必得,那么建议专业目标定得别太高,这样稳妥一些。
  ●个人的客观需要。这一点很现实,也很无奈。比如家庭原因或个人原因要求你必须尽快取得一份薪水可观的工作,那么即使你对文学情有独钟,也可能不得不考虑现实情况。
  选择专业,除了对自己的综合情况要有一个大概的科学估算外,还应该避免常见的几种毛病。
  一是鼠目寸光。判断专业如何,就业前景好坏,是否有市场,只盯在鼻子尖上。时间过得快,专业胜衰更快。几年工夫,足够从大红大紫落到无人问津。大三起码要大概地看到5年以后(研究生毕业)专业的发展趋势。
  二是人云亦云。自己对自己缺乏认识,没有判断力。明明读懂一个法律条文都要花上半天,看到别人一窝蜂报法律,自己也要去凑热闹。
  三是过于急功近利。绝大部分情况下,选择专业其实主要依据的就是"功利"标准。但凡事不能过头,太急功近利反而欲速则不达,因为那样会蒙蔽你的眼睛,造成专业选择上的失误。
  四是对专业选择要有正确认识。计划经济时代,一个人上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去什么岗位,都是很死板的,而且往往一辈子不动窝。今天,所学专业和就业去向已不再死板地对接,学语言的去了公司,学哲学的去了企业,都是很常见的现象。而且,职业生涯早也不再从一而终,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据对北京地区高级白领的调查表明,95%的人有过跳槽经历;62%的人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原先的专业无关。许多知名企业的老总并非企业管理专业出身,相反倒有不少哲学、中文的毕业生。因此,选专业不要抱着"一辈子跟定它了"的想法,看开一些。其实,不论哪个专业,关键是要搞出点名堂来。只要有成就,其他一切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回报都只是水到渠成的东西。

选择满意的报考单位

确定报考专业之后,就需要确定报考单位。
  目前,全国开列在招生计划目录上的招生单位有近700个,主要集中在首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北京地区有招生单位217个,上海有59个,其它一般在一省数十个到十数个左右。经济较发达省份的招生单位要多一些,而人口较少、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招生单位也要少得多。例如江苏、广东,分别有53个、33个招生单位,而贵州省只有8个招生单位。
  招生单位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高等教育单位。平时一提到研究生招生单位,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就是XX大学、XX学院,这些都是高等教育单位,因为开办本科教育而为学生所熟知。这些单位本科、研究生教育是连贯的。
  ●专业研究单位。常常为人所忽视的另一类报考单位是各类研究院、研究所,如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各研究所、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等。其实,这类招生单位数量很多,例如北京市的招生单位中,研究院、研究所就占二分之一强,达135个,每年招生人数相当可观。由于许多人不太了解此类招生单位,报考人数相对较少,竞争压力也可能会小一些,值得试试。
  选择招生单位时,以下几个方面需要仔细斟酌。
  ■质量高低。在质量高的单位可以真正学到一些东西,时间不会浪费。判断质量通常可以看这几个方面:在该专业领域内的地位;导师质量;单位近年来学术成就等。
  ■名气大小。名气其实往往是质量的一个外在评价指标。而且,响当当的单位,有利于研究生开展研究,也有利于就业。
  ■竞争态势。各招生单位由于质量高低、地理远近的缘故,同一专业的报考人数可能相差很大,竞争态势也就高低不同。结合自己的实力,可以尽量避开竞争焦点,提高自己的录取概率。

专业与学校的综合选择

最终报考目标的确定,其实是专业选择和学校选择的综合。这当中牵扯到的因素交错繁复,头绪太多,是一件很令人头疼的事情。
  对于在职人员等来说,选择还相对简单一些;对于在校生而言,选择就难了,因为一般有四种情况,按照难易顺序分别是:
  ●本专业本校报考。这是最为轻松的选择,一来本专业课程已经在本科阶段仔细学过,而且熟悉教师的授课重点和命题风格。二来只要不是被系里老师深恶痛绝,一般多少总能获取考试范围、命题重点、阅卷判分等方面的优惠。据统计,对普通专业而言,本专业本校报考的成功概率远远高于其他三种情况。
  ●本专业跨校报考。相比本专业本校报考,有两点不利:一是专业课程内容和重点可能有些区别,甚至很大区别,例如人民大学的国民经济专业侧重宏观计划,而北京大学的国民经济专业则偏重财政金融;二是老师等不太熟悉,难以获得额外的优惠。
  ●跨专业本校报考。由于专业更换了,难度变得较大。而且,两个专业之间关联越小,难度越大。比如法律转为财政金融的难度就要大于从经济学转为财政金融。所好的是仍然在本校,可以就近利用课堂、同学、教师等各种资源。
  ●跨专业跨校报考。通常这是难度最大的一种。特别是一旦所报考的学校在外地,则难度就更大了。然而这种情况有时也能激发起人的斗志,通过艰苦拼搏,往往能出奇制胜。对2000年北京几所大学的研究生录取调查发现,大约有30%的专业状元是跨专业跨校报考的,或许这就叫"置之死地而后生"。
  在这四种模式中如何选择?这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除了必须考虑的兴趣、爱好等,还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是本科专业和学校的情况。如果你本科就读于名校热专业,那么建议还是省省心,安居乐业,准备本专业本校报考吧。如果专业不错,学校一般,可以考虑第二种;反之,则考虑第三种。万一专业、学校都不满意,则不要惧怕背水一战。
  二是结合自己的竞争力。比如本校本专业太热,竞争对手太多,就不妨换个学校或专业试试。如果自己确实很牛,信心十足,那么跨校跨专业也无妨。

考研信息种类

许多人以为考研复习就是捧着书背,拿着笔做。其实考研信息的收集同样重要。考研信息按其透明程度可分为三类:公开信息、半公开信息和灰色信息。
  公开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公开传布,可以轻易获取,包括国家考研政策、招生单位特殊规定、专业目录、各单位招生简章、考研辅导机构的辅导信息等。
  半公开信息不对外公开宣传,但一般只要跑一趟,问一问,也就可以搞到,例如公费、自费比例,专业课程辅导情况等。
  灰色信息原则上不公开,但只要努力搜集,仍可以合法获得,例如专业考试命题范围、题型,招生单位的破格录取信息,录取过程中的调剂信息等。

需要重点收集的四类信息

●招生专业目录。这是报考的依据,近几年高校[屏蔽],专业调整频繁,更要格外注意,免得你早就瞅准的专业突然改名更姓,不知去向了。招生专业目录一般在每年8月底9月初公布,考生应及时与招生单位联系,索购目录,确定报考方向。
  ●公共课考试内容与题型。这是由每年6、7月份出版的各科《大纲》详细规定的,因此要保持高度关注。
  ●专业课考试内容与题型。公共课有大纲,或早或晚总还能明确复习范围,但专业课却需要自己去多方打听,因为教育部禁止招生单位划定复习范围。是否清楚专业课考试内容,对复习影响极大。例如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多年来中国新闻史方面49年以后的不考,许多不了解信息的同学却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背诵这数百页内容。
  ●录取调剂信息。虽然多数人用不上,但对于那些处于录取边缘的人来讲,如果提前一天知晓某个招生单位的调剂信息,一生命运或许就此改观。

搜集信息的渠道

■报刊、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国家有关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政策一般都要通过以上媒介正式公布。例如《光明日报》每年第四季度都会刊登招生广告。现在网络盛行,也出现了一些专业机构和个人爱好者开办的专gate网站,虽说许多质量并不高,但有条件上去转转还是有用的。
  ■招生单位。包括研招办、准备报考的院系以及导师。他们往往会给你一些关于考试范围、录取情况等方面的更为权威、切实的信息。
  ■人际网络。例如刚刚考取该专业研究生的前辈师兄师姐,专业导师等。你可以从他们那里获得有关命题范围、考试特点等方面的翔实信息。为了确保信息准确,可以多咨询几位。几乎是出于胜利后的炫耀本能,即便素昧平生,这些师兄师姐们也会一派古道热肠,鼎力相助的。
  ■有关文字资料。例如研究一下最近5年的专业试题,就能粗略地发现考试范围、命题思路和兴奋点。
  ■权威的考研辅导班。规模较大、开办时间较长的辅导班,往往拥有自己独特的信息来源,比如关于命题等等。这些只在辅导班内部传递的信息有时候还是很有用的。
顶端 Posted: 2007-05-09 23:14 | [楼 主]
wing-fly



性别: 保密 状态: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等级: 人见人爱
发贴: 2030
威望: 0
浮云: 1183
在线等级:
注册时间: 2007-05-17
最后登陆: 2009-06-15

5come5帮你背单词 [ indoors /in'do:z/ ad. 在室内 ]


中国研究生网还挺好的,有一些不清楚的考验政策可以去查看一下
顶端 Posted: 2007-05-17 13:01 | [1 楼]
我来我网·5come5 Forum » 考研专版

Total 0.011448(s) query 6, Time now is:11-24 11:44, Gzip en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5.3, Localized by 5come5 Tech Team, 黔ICP备16009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