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赛车场,地处嘉定区安亭镇东北,总面积约5.3平方公里,赛车场赛道总长度7公里左右,于2002年动工建设,并已与国际汽联签定2004-2010年F1大奖赛(中国站)的举办权。
今年是这条原造价26亿、累积花费50亿的赛道与国际汽联商讨是否续约的关键年。看起来这次续约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人们还是觉得好奇:它庞大的运营——它包括赛道、各大中心、看台、停机坪、燃油供应站、赛车学校、停车场、购物中心、赛车博览馆、酒店甚至是电影院、舞厅——是不是保持住了基本的热闹?它是不是成为了城市文化或者国家文化的一部分?还是,它就是一个巨大的、空洞的、寂寞的、每年三天心血来潮来得快去得快的玩具?
入不敷出年损2亿,办赛道不是为赚钱?
关键字:每年需回收6.25亿
误读:入不敷出
原由:经营理念过于狭隘
平均每年要能回收6.25个亿,才能收回投资成本,这还不包括上赛道每年的维护费——6个亿,而上赛场的年收入还不到4亿人民币,进帐还不够冲抵投资的贷款利息。举办体育赛事,其中相当一部分收入来源广告赞助,但上赛道主办方所能分享的广告利益微乎其微,因为诸如场内包括壳牌、中国石化这样的冠名赞助商收入都被伯尼收入囊中。上赛场只能得到基本的door票收入、赛车场外的广告赞助以及其他与赛事相关的旅游、纪念品等周边收入,这些收入同伯尼掌控的那些比起来,简直就是杯水车薪。有数据显示,上赛场每年至少亏损2个亿。
对话杨亦斌(上海久事国际赛事管理有限公司 市场部主任):
记者:当初造上赛道的时候有这样一个说法:投资回报需7年,现在7年到了,你们达到预期目标了吗?
杨亦斌:你说的投资回报,我觉得对于这个赛事和赛道不是很正确的理解。F1中国大奖赛并不在经营本身,如果是亏本的就是不成功的?挣钱就是成功的.......
记者:上赛道的维护成本相当高吧?
杨亦斌:上赛道经营成本可以用赛事举办、会务租赁等收入平衡掉......
记者:能够填平支出费用?
杨亦斌:每年维护、水电、人员等费用,可以收支相抵。
记者:那么盈利呢?
杨亦斌:赛道的意义不是靠这个赛道挣钱,还不如去造房地产.......
[详细]
功能单一door槛高,赛道一年只用3天
关键字:一年就3天比赛
误读:场地利用率低
原由:不够亲民
上海有很多体育场——上海八万人体育场、上海万体馆、上海虹口体育场,他们的生存也和上赛场一样吗?非也。一般的体育场除了承办体育赛事外,还能举办演唱会等大型活动。但是上赛场作为一条专业赛道,其功能非常有限,只能是赛车、摩托车这样的活动。全国汽车锦标赛、A1大奖赛、MOTO GP……就这三个比赛中,A1和MOTO GP今年已经消失在上赛道。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全国汽车竞标赛以及A1大奖赛,或者之前曾出现过的MOTO GP,无法勾起斥资购票,又搭上整整1、2天时间穿梭于失去和安亭之间。
对话杨亦斌:
记者:介绍一下上赛场除了F1,平时别的比赛?
杨亦斌:赛道经营有两个理念,推动中国汽车运动发展,另外一个能够推动赛车运动文化普及。从经营角度来讲,上赛道利用率平时还是非常高的,F1,CCC(全国场地车赛)CTCC(房车赛),之前还有A1。这些比赛不是比赛3天就用3天,要检测维护,譬如F1在比赛前45天就封闭了,要评估赛道等等,这是一块。另外每年高端汽车厂商品牌,宝马、法拉利、保时捷等,都会在上赛场进行新车发布,用户招待等等,我们都是收钱的。另外100天左右,就是赛道维护,三块加在一起,就差不多是一年了,所以说利用率是非常高的。[详细]
没本地车迷关注,因上海是国际大都市?
关键字:老外多
误读:车迷不够本土、媒体不够专业
原由:上海是国际大都市
采访F1多年,总是有这样一个感受,无论是在广场上、观众席上、围场内、维修区内……包括新闻中心,老外的身影总是比中国人来的多,有时候甚至很令人怀疑,这是F1中国大奖赛吗?从媒体的证件上也可以看出区别:老外胸前的证通常都是全年证,也就是能采访全年所有站的比赛,而中国记者胸前的证件只能采访中国大奖赛这一个分站赛。只有国内少之又少的媒体去采访过国外的F1分站赛,即便是有,也仅1、2站。甚至当有车手出现在生活区和围场内,中外媒体蜂拥采访时,有老外记者扛着摄像机拍拍身前的中国媒体,让他靠边站一些,以为是混迹进来的车迷。
对话杨亦斌:
记者:你每年都到现场,你有没有感觉去现场看的老外比中国人多?
杨亦斌:这在佐证市场需要发展。
记者:今年你感觉老外会不会少一些,本土车迷多一些?
杨亦斌:这个没法区分,上海是国际化城市,看是老外的脸,其实就是地道的上海人,比回家的时间还长。
记者:今年在吸引车迷上,你们是如何宣传的?
杨亦斌:车王回归,这是我们宣传的亮点,对市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消息。还有新规则的实施,中途不能加油,轮胎变窄,这是比较专业的车迷。[详细]
F1中国成长畸形 票房差车迷不买账
关键字:空荡荡的座位
误读:票房差、不专业
原由:中国赛起点太高
去年广州某媒体刊登了一张照片,F1比赛现场的观众席上,人头稀稀拉拉。去年和前年可以说是F1中国大奖赛票房“谷底”,电视转播的时候,只敢扫过主看台区域,其他区域的观众稀少,更不用说草地票了。下雨是一个因素,连续举办5年后,人们对于F1的新鲜度降低了,再加上08年奥运会,09年F1大奖赛变化时间……这些都使得F1中国大奖赛票房遭遇了重创。同第一年的热闹场面相比,后几年的F1中国大奖赛可以说是风雨飘渺。如今,到了第七个年头,也是合约的最后一个年头,F1会继续留在中国吗?
对话杨亦斌:
记者:今年票房销售情况如何?
杨亦斌:票房应该讲相对于去年有一个非常大的回升。
记者:现在续约进行的如何?
杨亦斌:没有最后确定的说法,但是根据和FOM伯尼那边的约定,今年11月之前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记者:放错国歌和欢迎字拼写错,是怎么回事?
杨亦斌:这说明观众对我们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的目标就是精细化经营管理这个赛事。
记者:那么中国车手呢,何时能够出现?
杨亦斌:对我们公司来讲还是赛事经营管理,赛道开发,没有更多精力去培养车手。[详细]
http://sports.163.com/special/000532IP/shanghais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