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g大的这篇日志,虽然内容咱早就见怪不怪了,不过反正正好碰上,便顺便转来放在这罢……
其中颜色、字体均保持原样……只是把某链接换为了南都网的原文链接 -__-
「宅」=「家里蹲」?Ling南方都市报称“足不出户”是动漫所致
南方都市报3月13日大字标题:
广州出现“御宅族”青少年呆在家里足不出户 “在广州,像杨明这样
爱躲在家里的青少年越来越多,他们把自己叫做“御宅族”。平日里,他们能不出gate就不出gate,在屋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上网看动漫、玩游戏,或者爱好收集物品。据杨明介绍,他成为宅男是因为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美术设计”很执著,喜欢上网不停地搜集各种动漫的信息,让他有更多的素材、灵感。另外,他属于性格内向的人。 ”
南都亦将“御宅族”与香港的“隐蔽青年”现象相提并论:
“
广州到底有多少“御宅族”?……在香港,像杨明这样的青少年也被称为隐蔽青年。以三个月作为观察期,最严重的是完全隐蔽的,自己躲在房间里,跟父母也不说话,只是会走出屋子来吃饭。第二种是基本能与父母有些沟通,第三种就是与社会基本接触,比如学生上完学立刻回家。四年多前香港有机构走进学校做调查,发现当地约有7000多名隐蔽青年。”
原文:
http://epaper.nddaily.com/G/html/2008-03/13/content_412279.htm ------------------------------------------------------------------------------------
「オタク」的本义是「无差别地搜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跟「引きこもり」(家里蹲/茧居族/ニート/NEET) 根本是两个概念。
单从「宅」这个概念可以引申出很多词语,对某方面的专精,其实严格来讲就可以属於「宅」的范畴,比如说日本很多「铁道宅」,我们这边也有很多「军武宅」。而很明显的是,冠著这种「宅」的头衔的人,本身就不可能是家里蹲,铁道宅是会全国上下甚至全球范围内寻找自己喜爱的机车头,而军武宅之类的则定期就会去打War Game,他们需要交际,需要锻炼身体,不可能一天到晚窝在家里。这点上跟茧居族有着决定性的不同。
之所以会有这类文,我认为是从台湾流过来的影响。动漫画次文化在大陆逐渐抬头,传统媒体对於新兴载体的目光总是先充满恐惧的。而且就大众情绪来说,估计多数人也不想让自己被划入次文化的族群中,而因此便形成了对次文化族群的集体[屏蔽]——对,看过来,这种单方面的才叫集体[屏蔽],所谓的理由跟过程,大多如此。
或者报道可以说,「茧居组」是「宅」的其中一种极端的表现形式,但如果把二者划上等号,我只能说撰文者的资料搜集是做得不够的——如更甚,是有蓄意诋毁次文化的引导意识的。
所以个人认为从根本概念上出现错误或者偏颇的论题不值得讨论,没有讨论的价值——因为那从一开始就是个黑的,讨论下去他也不会变成个白的。次文化的弱势在於社会地位,所以用一句没新意的话来说,我们最好的翻身方式就是增产报国,干口水仗倒是没什么意义。
另外,我坦承自己是个漫画宅,但自己的生活形态,我比任何谁都更清楚,不需要别人给我加上奇怪注脚。
以上。
PS: 连「那个南都」都开始做这种下三滥的事了啊,这种时候我该做什么表情好?笑吗?
可是,笑不出来啊
并附回复两条,以免理解差错 -__,-Quote:
4543525
抛开文章本身负面倾向不谈,宅这个词在中文届确实有和“家里蹲”画等号的趋势,外来词汇在不断传播中由于其中的某一分类过于富有代表性而逐渐取代原意,这是不可避免的。就好像很多人把腐女和同人女当成一个词,西方世界里lolicon永远是恋童癖的代名词,既然报道是国内本地的现状,而很多国内家里蹲青年都自称宅男宅女也是事实,我觉得非要钻牛角尖追究日文渊源有点太气急败坏为自己辩护了。不仅是次文化,只要是少数群体就会被歧视污蔑,在哪里都改不了事实
Quote:
Ling
我同意词汇意义发生转变的观点。但同时如果他非要用「宅」来称呼「茧居族」的话,那相对的我只是希望能找个词来代表一下原来的「宅群体」而已,毕竟是差别很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