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
引用第15楼peculiarhu于2006-11-07 16:12发表的:
呵呵,对不起, 刚才没有看到分割线以下还有东西,我也看安妮宝贝的书,不过我也不是刻意模仿,我写东西比较倾向于心理描写,因为我和小说里面那个“我”一样,对某些人的心理有一种很强的洞悉,所以,我写出来的东西就不怎么重视情节,而需要慢慢地去发觉,当你真正能够看透的时候,也许你会发现里面的情节并不是你想像的那么简单,因为简单的情节里面有着我自己的思想,对于这个世界,我有我自己的看法,我也像“我”一样固执,一样偏激,不仅是颓废,任何东西有它光明的一面,也有它黑暗的一面,我们能够看到的,不是一片黑白分明的天地,它们只是杂揉在一起,我的文字虽然像我的性格一样,不急不慢,温和得像一头蜗牛,絮絮叨叨。风格不是与别人完全不同,一个人的风格就是自己最擅长的,而我最擅长的就是心理描写,有些地方,我相信并不是那么容易想明白的。那是心里坷碰得最多的,期望得最多的,不管世界是怎样的,最会有那么一个纯洁的愿望,像一根悄悄生长着的小草,只是长在自己心里,别人看不到,关心不了。
我所说的不是指该写心理还是该写情节,而是说文字本身.当然,我一向也都倾向于不直接描写心理而通过别的方式把人的心理状态刻画出来.我又看了一遍你的东西,最初感觉到的状态非常好,就是像你所说的一种娓娓道来,但久了会觉得有些腻,我想大概是你过于仰仗阐释而疏于对情节的推动,读者会觉得自己所面对的就好象是一个敏感的人不停的说他对这个世界对周围一切的看法.我还有个倾向就是喜欢客观而不喜欢主观,作为作者,强加给读者的东西应该越少越好,一切最好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让读者接受,不知道你看过<情人>没有,杜拉斯是主观的,甚至有些自负,但<情人>整篇丝毫没有给人以一种[屏蔽]感,这些都是得益于文字本身起到的良好效果.你的感情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抒发,比如说环境描写,你的动作和行为,(我突然想到了<情人>里面的一段对于离别的描写)而一味的心理描写则可能会起反作用.
我像你一样,承认写作是一个很私人化的事情,但你最终面对的终究是读者,不论那个读者是谁,甚至是你自己,因此让自己的文章成为一种向别人倾诉或者表达的方式而不流于呓语也的确是需要注意的,不禁是为读者,也是为自己.
[ 此贴被小白菜在2006-11-07 18:3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