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
引用第36楼stephenwang于2007-05-17 13:51发表的:
首先数根瘦骨这个形容痛感十足,但我觉得后面跟着的薄衫和风的意象冲淡了这种感觉。我觉得这里你写得过于满了,我说的张力不足是这么来的
"痛感"这个词根感觉有待考究,既然蝈蝈读出了来,从你得角度来解析是非常到位的,那好, 假设只有 "数根瘦骨", (后面跟着的薄衫和风的意象冲淡了这种感觉,) 伞是没有薄杉,没有风,如何有后面的雨,如何有风吹雨,风揉伞,雨打伞的画面??
这段并不是要维持这种"痛感"让她连绵不止徘荡于读者的心迹的,也不是我的心情的基调,或着说没有那么强烈,只是一闪而过的瞬间的痛感而已,所以冲淡了未必是坏事,很难想象没有这些"过于满"的句子跟意象,如何完整(v)这段,应该是什么的意象什么的语言,
该如何写为好?
就是说一首诗歌是个完整的东西。点线面空间都需要贯穿。记得“原来”说诗歌一有感触就可以提笔写出来,那其实是有失偏颇的看法。它也涉及结构,如何开头,如何展开,如何以时间贯穿,如何打开空间,如何注意节奏和音乐,如何控制留白,如何在结尾的时候提升或延续。因为如果写得过满了,读者觉得就这点,读完了就少了回味。所以说要留白,需要张力,需要独特的感悟。创造性对诗歌来说是很重要的。
我之所以说那“痛感”是很重要的(但不一定就需要通篇维持),是因为相对其它的感觉,这种感觉更独特,或者说更为蝈蝈所独有。其它感觉,你也写得很好,但感觉大众化。不如“数根瘦骨”这么独特。所以我还说其它文字相对“数根瘦骨”来得廉价了。至于文章里其它文字,说实话,感觉不深。
我们都会在阅读中形成一些习惯。风格也在阅读时受到影响。所以现在说需要“破坏”,“莽汉”发刊词里面说要“砸烂”。也就是创造性。没有独特感悟(感悟谁都有,独特不独特看你找不找得到独特的表达方式)的诗歌,很容易写的落俗,很容易写的多了,而好诗是不能复制的,不光读者不能复制,作者自己也不能复制,因为它必须是独特的。
我啰嗦了半天,真是奇怪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