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我网
https://5come5.cn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菠菜 | 软件站 | 音乐站 | 邮箱1 | 邮箱2 | 风格选择 | 更多 » 
 

本页主题: 背景资料:哈尔滨老工业基地的基本情况 隐藏签名 |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sf



性别: 帅哥 状态: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头衔: keep the faith
等级: 前途无量
发贴: 7595
威望: 5
浮云: 1566
在线等级:
注册时间: 2006-04-19
最后登陆: 2024-10-28

5come5帮你背单词 [ tea /ti:/ n. 茶(叶),午后茶点 ]


背景资料:哈尔滨老工业基地的基本情况

本帖被 冷莫 从 走南闯北 移动到本区(2008-03-16)
一、发展历程

  哈尔滨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家重点布局建设的机电工业基地。建国前哈尔滨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建国初期和“一五”时期,黑龙江基本以农业为主,现有的工业基础极其薄弱,为了合理布局东北重工业基地,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实施“南厂北迁”,工业gate类最为密集辽宁的16户大中型企业先后落户哈尔滨,加上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中的13项建在哈尔滨,新增了27个工业gate类,迅速成为一个以机电工业为主体,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投资类产品为重点,gate类比较齐全的工业基地。“三大动力”、“十大军工”名扬全国,电站设备、轴承、工量具、农林机械、工程机械、电工仪表、亚麻、铝镁加工材,以及飞机、忐忑等军工产品,在全国都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196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沈阳、武汉,列全国城市第6位。

进入六十年代,由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家工业布局重点转移,哈尔滨市工业转入平稳发展阶段。随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逐步加剧,投资渠道单一、企业缺乏内在动力和创新机制、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缓慢等弊端日益显现。哈尔滨市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动力不足,产业组织、技术和产品“定型化”,并随时间推移而逐步老化。八十年代,虽然对老企业技术改造有所重视,但技术改造资金投入规模不大、使用分散,大部分技术改造项目属于填平补齐、水平延伸式的适应性改造,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工业整体老化和部分行业衰退的趋势。九十年代,国家把哈尔滨市列为“八五”时期重点改造的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在国家老工业基地重点改造政策和专项贷款支持下,加大了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支持和培育了电站、汽车、医药、食品等一批优势行业,遏制了工业在全市经济中比重持续下降的趋势,初步形成了工业发展新格局。200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实现总体扭亏。
  总体看,哈尔滨市老工业基地经历了五十年代迅速形成,六十至八十年代平稳发展、渐趋老化,九十年代以来在困境中调整改造、再现生机的演进过程。目前,正处于调整改造的攻坚阶段。

二、现实基础

  哈尔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产业技术基础雄厚,区位及载体条件有利,具备调整改造为新型工业基地的现实可能和巨大潜力。

  ——重要的中心地位。哈尔滨是东北北部规模最大、综合功能最强的中心城市,黑龙江省的[屏蔽]、经济、文化中心,全省[屏蔽]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龙头”和“窗口”。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232亿元,占全省的31.7%,占东北三省的10.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050元,分别高于全省及东北三省平均水平2866元和548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9.3亿元,占全省的42.4%,占东北三省的1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61亿元,占全省的33.2%,占东北三省的10.3%。工业增加值347亿元,占全省的18.3%,占东北三省的6.9%,集中了全省制造业的41.8%,机械制造业的74%。在全省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中,哈尔滨市具有制造业中心、工业技术中心和科技研发中心的重要地位。

  ——雄厚的产业基础。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畜牧业快速发展。积累形成了上千亿元的工业资产,拥有较为先进的技术装备,具备电站成套设备、飞机、燃汽轮机、汽车等高技术、高加工度产品研发生产能力;具有底蕴丰厚的工业文化传统,培育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科研、管理队伍和产业工[屏蔽]军。现代服务业、新型商业业态、旅游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适应当代经济发展趋势的内生增长机制和优势发展格局。

  ——较强的科技实力。大学和科研院所众多,智力资源丰富,综合科技实力在全国城市中列第6位;拥有一批国家工程中心、技术中心,辟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机制较为完备;初步形成了现代农业、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技术、生物技术及新医药、新材料、环保及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群;民营科技企业成长迅速,已成为拉动全市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重要生力军。

  ——完善的城市载体。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金融、流通、交通、信息、科技、教育、社会服务等产业高度集聚,功能较为发达,可以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资金、物流、信息、科技、人力资源、智力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多方面需求,具备良好的载体条件。

  ——优越的区位条件。哈尔滨位于东北地区生产力布局一级“t”型轴的连接枢纽点上,可以凭借“沈长哈”和“哈大齐”两大重化工业带,确立以高加工度工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是全省“南联北开”、全国对俄经济技术合作、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战略支撑点。

  ——丰富的腹地资源。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地带之一的松嫩平原,辖区及毗邻地区集中了几十个国家商品粮基地县,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腹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农村市场,为城乡互补、工农联手、发展绿色农产品深加工提供了基础条件。另外,省内石油、煤炭、电力、木材等资源丰富,哈尔滨市与腹地产业结构互补性强,经济技术合作潜力巨大。

三、主要问题

  ——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哈尔滨市“大城市、大农村”特征显著,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目前,哈尔滨市有400多万农业人口,城乡人均gdp和人均收入相差2.8倍和2.5倍,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难,是制约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突出问题。
  ——工业地位和作用弱化。1952年至1985年,哈尔滨市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始终保持在1%以上,而2002年仅为0.57%,工业增长相对滞后;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980年为49.8%,但2002年仅为28.2%,远远低于国内同类城市的水平;全市工业自1991年连续9年净亏损;2002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89.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0.8个点;亏损企业239户,亏损面31.2%,亏损额11.4亿元。工业在全市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削弱,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弱化。

  ——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突出。2002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5.8%,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81.3%;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屏蔽]不到位,改制企业中,国有股占全部股本的67%;支柱产业和企业集团对全市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仍较弱,汽车、食品、医药、电子信息四个培育中的支柱产业工业增加值93.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6%,年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仅有两个。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约占15%,国内先进水平的约占30%,技术结构总体偏低。

  ——资源集聚能力弱。至2002年末,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9.4亿美元,远低于国内同类城市水平;国有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由1995年37.9万人减少至2002年32.1万人,科技资源流失严重;科技成果的本地转化率低,高技术企业外迁现象呈上升趋势;工业投入力度不足,1980年至2002年投资率平均为24.5%,明显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急剧下降,“六五”时期平均为51.4%,“七五”时期平均为45.4%,“八五”时期平均为40.0%,“九五”时期平均为26.1%,“十五”前两年平均为21.0%。

  ——国有企业包袱沉重。国有企业冗员多,债务及不良资产比重高,企业办社会问题仍很突出。到2002年底,全市仍有21万人需退出国有身份,12万人进行再就业上岗培训,欠职工冬季取暖费、医药费、工资及出中心经济补偿金等共需费用84.7亿元。全市国有企业办学校103所,职工医院65所,自办公共安全、消防等后勤服务单位127个,每年需支付经费8.9亿元。

  ——社会保障压力巨大。由于老企业多,我市社会养老保险受益人38万人,占投保人总数的42%,平均2.4人养1人,养老基金收不抵支,累计缺口达17.6亿元。按时足额交缴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的参保企业只占31%,已累计拖欠两费9.7亿元和3.1亿元。医疗保险覆盖面低,农村医疗保险刚刚起步。享受低保人数近30万人,财政负担沉重。

——就业形势严峻。国有企业[屏蔽]力度加大、新成长劳动力增加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多方因素聚合作用,造成我市就业、再就业压力增大。近年就业转失业的人员逐年增加,2001年为2.6万人,2002年为3.6万人。全市每年结存失业人员10万人,新成长劳动力5万人,新增下岗失业人员3万人,共计18万人,目前哈尔滨市经济发展水平只能安置8—10万人,就业不足的压力近期难以缓解。
顶端 Posted: 2008-02-27 16:27 | [楼 主]
wsf



性别: 帅哥 状态: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头衔: keep the faith
等级: 前途无量
发贴: 7595
威望: 5
浮云: 1566
在线等级:
注册时间: 2006-04-19
最后登陆: 2024-10-28

5come5帮你背单词 [ liquid /'likwid/ n. 液体;a. 液体的,液态的 ]


哈尔滨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家重点布局建设的机电工业基地。建国前哈尔滨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建国初期和“一五”时期,黑龙江基本以农业为主,现有的工业基础极其薄弱,为了合理布局东北重工业基地,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实施“南厂北迁”,工业gate类最为密集辽宁的16户大中型企业先后落户哈尔滨,加上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中的13项建在哈尔滨,新增了27个工业gate类,迅速成为一个以机电工业为主体,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投资类产品为重点,gate类比较齐全的工业基地。“三大动力”、“十大军工”名扬全国,电站设备、轴承、工量具、农林机械、工程机械、电工仪表、亚麻、铝镁加工材,以及飞机、忐忑等军工产品,在全国都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196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沈阳、武汉,列全国城市第6位。
顶端 Posted: 2008-02-27 16:27 | [1 楼]
我来我网·5come5 Forum » 旅游出行

Total 0.009795(s) query 5, Time now is:11-24 23:14, Gzip en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5.3, Localized by 5come5 Tech Team, 黔ICP备16009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