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怪物》观感by 海边的卡夫卡
(本文很多观点是看书过程中的反思结果,有极强烈的个人感情因素,不建议没有看过《怪物》的同学进入,以免影响各位以后观看此书的客观度)
关于monster
怪物大名,不看可惜(其实是听任说得太多了觉得自己没看过真是可耻)。。。于是就买来看了。
第一本看下来,唏嘘。如此分镜果断,场景氛围塑造老道的叙事手法,实在罕见。
一直认为,一部好的漫画是函盖了电影,文学,美术的综合艺术,《怪物》就是这样,估计即使是很多电影行业的从业者,如果看到了这样的分镜和氛围处理都会感叹的。
我看的怪物,是在小店里面买来的三本4拼1。印刷质量不错,翻译的也很好。
这本书无法看得太快,因为人物关系相当复杂,对白蕴涵的内容也很多。看得时候的一天就从前一天晚上看到了夜里3:30左右,一气看到了一本半。第一本是最让人惊叹的,分镜手法简直高超到让观者不自觉地热血沸腾的程度。其后,也许是习惯了,另外故事似乎有些拖沓(仅和第一本相比而言)。
人物天马:第一部天马是朴实的,自然的。看完第一本之后,作者成功的在我的心目中塑造出了一位医术高超到了黄金圣斗士水平,看起来沉默寡言,实际上却又温柔包容、在心爱的女人面前甚至有些懦弱的的个性男人。
第二本天马是说教的,别扭的,成为了一个符号似的象征。
第三本的天马就完全失去了第一本吸引我得人格魅力,在书中永远都是别人口中的“技术高超的脑外科医生”,人见人爱,却又无所作为。成为了跟在怪物屁股后面的跑来跑去的一只说教的虫子(汗。。。本来也不想说的这么严重,没想到越写越激愤。。大家要原谅我。。。)
不过,可能跟大多数的漫画书一样,为了把故事持续的说下去,主角不得不作出一些牺牲,变的说教呆板起来。出彩的位置,大部分要留给其他的配角了。
此外,一直支持着天马的信念从头到尾一直都是“是我救活了那头怪物,我要亲手消灭它”。之前看起来是理所当然的。只是到了后面,故事渐渐展开之后,大部分的读者都明白了怪物的形成原因和复活契机实在是一言难尽,天马只是其中一个极小的棋子而已。也说不清楚是因为这个原因,还是天马自言自语的时候叨叨这句话实在是太多遍,以至于我觉得天马使用的这个支持自己一直以来行动的理由变得越来越无聊了。
不禁响起来gundam wing里面一句形容托鲁的话
“他那个人阿,温柔的大概觉得连大气污染都是因为他的过错吧”(记得不很清楚了,大该是这样吧)
天马这个人阿,以此为理由,真是太托大了。
怪物:还好还好,这个人物到了最后也还是没有失去那层神秘的光环,可是最后走到天马面前心甘情愿的接受惩罚的样子却总还是看得我心有不甘。原来只是在小时候精神受到过渡刺激被强烈复仇冤念所支配地一个漂亮洋娃娃,虽然其天才也是无法让人忽视的(12岁很短的时间内就通晓俄文法文)。。。。,只是作为被作者玄疑的这麽厉害的“怪物”坏得不够,BT得也不够震撼。
而且。。。这本书到了最后仍然在我心中留下了很多疑团。
仅仅以“复仇”来想的话,又无法解释为什么以复仇为契机的怪物会去杀害那些收养他们的人。
有人可能会说:怪物已经疯了。那在墙上屡屡出现的可怖的几行字,说明约翰体内的怪物已经造成了约翰本身的双重人格,杀害收养者的行为,定是那体内不断增长的怪物所致,既然是怪物,也就没有什么道理可讲。从漫画中屡屡出现的那一本带有寓言性质的画册《没有名字的怪物》来看,可以解释成为“约翰的本性被怪物渐渐的吞噬直至消失了”,所以滥杀是不可避免的。可是。。。在约翰还是孩子的时候,这种滥杀就已经开始了。而到了后来,本性似乎又没有完全泯灭。《没有名字的怪物》一书的导向意义,在此并不明确。或许,作者的意思就是要说,约翰的行为,早就已经超出怪物的制造者们,包括那本画书的作者波拿巴达的预料了。
而对于约翰本身,现在只能这么理解:虽然怪物是以“复仇”为契机产生的,但是怪物形成之后其行为早已不仅仅是在复仇了。而是盲目的杀戮。
可是作为故事编写者的浦泽,为什么要安排约翰在杀了这么多爱过他的人之后才回到“红蔷薇大屋”呢?
前面那些人的死去到底是为了什么?
难道仅仅是为了衬托怪物那种类似于精神支配法的杀人手段的高明,
或者仅仅是为了让约翰那金发下的忧郁微笑因为染上了越来越多血而显得更加神秘莫测一点点?
这未免也。。。太离谱了。
也许,作者本身只是想一个故事的叙述人,站在尽量客观的角度上把故事以悬疑的手法尽可能精妙的记录下来,因为我曾经在云中看到过一篇akumatao刑天写的文章,说是有一本叫做《怪物解析书》的,原名《另外一个怪物》的书 (见下面一贴),大意就是说,浦泽在《怪物》这本漫画中所描述的故事,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有史实可循的。
那么现在我们可以说
如果这故事是浦泽编的,那么这些怪物的行为动机读者们就有可能得到答案了,可以问浦泽本人阿;
如果。。。这故事真的是是浦泽在史实的基础上忠实记录的。。。那么我们可能就永远得不到答案了。
(由于云中这篇文章的可行程度还不能确定。。。所以我也只好继续抱着这些疑问关注者有关怪物的信息了。至少。。。希望那怪物乖乖回到天马的面前,希望天马杀了他的情节是。。。浦泽杜撰的吧)
伦华探长:伦华探长最后在古利马墓前说得那番话,看得我痛苦不堪。
实在是太突然,太别扭了。
你那么有型,为什么要说出这样有违良心(不是樱铁里的小裤裤。。)的话呢。。。(伦华:。。。。你才是偏执狂吧)
偏执就要偏执到底阿。什么“浪子回头金不换”,欧不要看!>@<
古利马:古利马最后的死不令人意外,但是那种死法真是太让我意外了。
明明在敌人的面前已经呈现暴走状态(而且渲染的那么厉害),让我以为终于可以瞻仰“超人”Stener的风采了,所以之后看到以那虚弱的样子坐在椅子上的古利马。。真是有种说不出的失望。。。也许作者想在这里表现一下古利马终于控制住了自己的另一面吧。。。。不过后面的感悟还是说的非常好
“很伤心难过。。。不是因为自己会死而觉得难过。。。。而是因为自己的孩子死掉了觉得难过。”
“人类。。不能抹煞自己的情感,情感。。。只是迷失在一个自己不知道的地方。。就象。就象别人寄给我的一封信,经过几十年后才送到我的手上。这才是真正的悲哀。。。抑或真正的幸福呢?”
那信的比喻,真的是说的辛酸。
保镖马田:又是一个因为后悔和内疚将所有责任推在自己身上的人。
在他身上发生的故事,浦泽采取了少有的倒叙,这个间接[屏蔽]了自己妻子的人,出狱后接下了保护艾花的任务,虽然不断以“真是个讨厌的工作!”“不愿意和女人扯上关系”来提醒自己,可惜这些话不过是无奈的逃避而已,可怜的马田还是对女人没有办法阿。
这段故事是我认为在《怪物》后半段中比较出彩的小故事。
眼睛漫不经心,安安静静的马田,终于以他的死将艾花从难以忘记的过去中拉了回来。
“所谓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对吗?”
“我在车站等他,就这么简单。。他已经说很幸福了”
“人类真的很奇怪,悲伤痛苦,会逐渐忘记,只留下快乐的回忆,人类总是会避重就轻,因时制宜哩。”
说这话的艾花,终于能够渐渐忘记那些不堪的过往了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唉,不去做这些无端的偏执的猜测了。说点有趣的东西吧不可信阿,不可信。天马必治欧要说的可不是什么牌子的牙膏。。。
前面说到了最后一幕,又让我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这故事中的人。。。。脑壳似乎都异常的坚固阿。。。笑
人的头部中弹,书中出现了三次,两次都属于近距离,但都被天马妙手回“春”了。
这。。。可能么。。。。
笔者的结论:正在考虑用枪自杀的朋友们,还是改用自爆法比较安全阿。
受伤的规律左腹部是浦泽偏爱的部位
伦华探长此处负伤两次,古利马一次,马田一次,甚至连罗伯特都是伤在同一个部位。。。
出现的实在是太频繁了。只是伦华在这里显得运气特别的好。别的人最后多多少少都因为这个伤挂了哩
笔者的猜测:会不会是因为用手抚摸腹部的伤处说出遗言会特别的帅一点点呢。。。。@_@
人妖是不能说话的咳咳。。。约翰乔装MM仍然倾国倾城这个话题不知道被多少BBS多少人EG过多少次了。
且不说。。。约翰这样乔装到底有没有意义,单单是把那个小警官迷得七荤八素我已经觉得很纳闷了。
虽然西方男人女人的脸,化化妆,换换衣服就真假难分我在《霹雳娇娃》里面已经体会过的,但是约翰再漂亮。。。那说话声音也是不可能变得阿。一定是精神催眠法。。。一定是精神催眠法!
笔者的结论:约翰是使用精神催眠法迷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现在大家放松了一下,那么就再来讨论下剧情相关的东西。
巧妙的急转1。“婴儿”之死婴儿死的真的是很突然,而且被作者处理的干净利落,不着痕迹。镜头一转,刚才还在天真烂漫的吃着美食,看起来毫无心计的苦命女孩子的形象,就变成[屏蔽]面无表情的离开了酒店时的脸。转的离索,转的辛酸。也愈发让读者觉得《怪物》世界里那种没有童话的残酷。
不是有一句话说过么,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在你面前撕碎给你看。
只是一开始真的没想到,那个因为女孩子充满杀气的脸而尿了裤子的那么猥琐的一个“婴儿”,最后在竟然在那么几页中,就被浦泽用老道的“急转”划在了悲剧的圈子里。
真厉害。
2。双胞胎记忆的对错跟上面的急转相比,这个伏笔似乎被作者过早的透露了,以至于显得不那么“急”转。
不过我也是看到了接近尾声的时候,才敢真正确认之前的一些猜测
很早的时候,约翰那呢喃着的"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也变的明明白白起来。
到了这里,即使这故事真的是有史实可循,这个情节的安排也绝对时故事中相当出彩的。
就让读者凭空的,在约翰的光环里,又添加了“同情”的美晕。
3。恶之教授,“爱”的实验同样的,这样的急转还是发生在那么几格之中。
知道这位教授生命终结的前几分钟,我的脑子中都是将他划在“万恶之本”“十恶不赦”的范畴里,而且看到那些孩子“死忠”的脸,简直让我感觉迪达的历史又重演了一样。
只不过这回我又错了。
这一次确实是试验,只是,这次是关于“爱”的试验。
那些孩子们,比迪达幸运。
4。以无限代价救活的,竟是怪物以名誉、地位、爱情为代价,坚持良心(不是樱铁里的小裤裤。。)救下的孩子,竟然。。。这下天马看起来很惨了吧。。。可是之后背叛自己、折磨自己的人都惨不堪言了,这时天马似乎应该很高兴了吧,但是。。。
这里的“竟然”和“但是”造就了故事开端时候出现的急转,成功的吸引了无数的注意力,告诉人这是一个即将峰回路转的故事。没有顺理成章的情节,到处都存在着有可能颠覆读者信念的陷阱。
个人觉得,看故事时最过瘾的,莫过于发现一个一直以来作者不遗余力塑造的好人在转过身去的时候,背光露出一个邪恶的笑;又或者是,将已是众矢之的的万恶之本忽然加上天使的光环。约翰印证了前一条,婴儿,教授等等一干众印证了后者,怪物在这两者上面,可真又是作足了功夫的。
书的其他特色--玄疑气氛的塑造当时我看这书是和伊藤润二的《富江》一起看的,可是《怪物》的玄疑都已经到了能够让人毛骨悚然的地步了,尤其是当长大的约翰第一次出现在天马面前时,网点阴影塑造的光影,以及极有力度的对话,都让我看得汗毛直竖。相比之下,伊藤润二只能算的上是想象力丰富而已。恐怖感已经完全被那几段的《怪物》压倒了。
书的其他特色--毫不避讳却又点到为止的[屏蔽]成人的世界里,不谈[屏蔽]是不真实的,谈的过多,却又会喧宾夺主。《怪物》中:
天马和艾花,是那种纯情懵懂,又带有微微幸福感的爱;
罗伯特和艾花以及其他女人们,则是完全的[屏蔽],恶心而[屏蔽];
艾花和其他的男人们,则是那种空虚做作的逢场做戏,晨起后的黑眼圈和烟酒,甚至再多的床地之欢,也还是当不住越来越汹涌的回忆侵蚀着这个孤独女人的心;
而面对小孩在花街临街的兽欲,则从另一面衬托了怪物手段的残忍。
总之,看完之后,印象相但深刻,且认为浦泽在这方面的把握能力相当高超,恰到好处。
说到这里,我自己也很累了。近来很少能够以这么任性的口吻来说些自己的观感,真是畅快。说的不一定完全正确,希望这些任性主观的看法不要给没看过这书的同学造成很大的干扰。怪物这本书,大家有时间的话都来看看哦,绝对不会是浪费时间的。
================以下回复节选================Quote:
nf
古利马的死法我倒是很钟爱,翻开一页之后的震撼,那个家伙,就这样瘫在椅子上,还微笑,当时真得很想揍人…………然后就是哭了…………无话
Quote:
蓝色月光
呵呵,很喜欢天马医生,说起来这家伙还真是有点别扭,把所有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
至于人妖的问题,汗,有些老外的声音,和噪音实在是没多少差别………………
另外有个问题不清楚:就是约翰还是孩子的时候,毒杀了爱娃的父亲以及主任医师等等三人,用的是肌肉松弛剂,这种东西这么个小P孩是怎么搞到的阿?就算他能搞到,但是他又怎么知道放在这个糖果袋子里,怎么知道医生回去吃呢??
Quote:
不死的亡灵
恩,蓝月
我想约翰既然从小接受的是和古利马差不多的间谍教育
那么这些知识他应该也多多少少知道一些,而且在此之前他可是成功导演了好多出惨剧的天才犯罪儿童。
不过总感觉,约翰小时候的那份强实在是太强悍了。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那时候约翰要带着妹妹逃走,为什么把她寄养在别人家?
感觉作者在设计上的问题如果仔细推敲,还是有很多破绽的
Quote:
海边的卡夫卡
一个12岁的小孩,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学会了2种语言,并且开始在各个国家穿梭,赢得别人的信任
甚至让杀人犯心甘情愿的为他犯罪
这不是都很不可思议么
怪物本身的另一个特性,就是“不可思议”这几个字阿
Quote:
lxhey
monster里我最喜欢天马和古利马这两个角色,没有天马这个角色,这本书就过于黑色了.我觉得天马追杀约翰的动机是很自然的,自己的错误当然由自己弥补,何况根本没第几个人知道怪物的存在.既然有约翰这种绝对的恶存在,就应该有绝对的善与之对立.monster最吸引我的就是,浦泽总是在让你绝望的时候给你留下一点希望,天马就是这个希望.而古利马的死,是monster里对我冲击最大的一幕,一早就猜到这个人物要死,然后看浦泽一步步将他逼入绝境,看见无可避免的悲剧一幕幕上演,这刺激真是大了.
我觉得monster最大的破绽是怪物的形成连浦泽自己也解释不了,那个实验并不足以制造出约翰这样的怪物.除非约翰原本就是一个怪物,那种实验最多是引发出约翰心中潜藏的恶意而已.我看到最后感觉怪物就是天生的,即使是教授也从没能预估怪物的能力.
伦克探长的转变是太快了点,或者就应该让他的转变更早一点,那时他的偏执形象还没有到不可扭转的地步.在快结束的时候才醒悟,不如让他偏执到死.
至于约翰男拌女装还迷死人,各位难道没听过,女人嗓音低沉就叫性感~~!!!!这种磁性嗓音+性感女神形象对那个小[屏蔽]这种小P孩是无敌的.
Quote:
栗原MAY
我还是不知道怪物是不是真实的?
其实假如是真实事件,那么以上疑问反而显得的容易解释,因我实在觉得蒲泽是不会在这种地方出现漏洞的。
http://www.robertkressler.com/header1.htm
哪位达淫能够稍翻译一下吗?
【T某注:给出的URL链接页面已失效。现在的相关页面指向:http://www.robertkressler.com/pub.html】Quote:
赤つ修罗
楼上那个网址介绍的几本书看来很有意思呀。《i have lived in the monster》介绍的是连续杀人犯的犯罪心理,《whoever fights monsters》剖析犯罪艺术,难道浦泽也是受了这书的影响?连书名都这么像。
总觉着<monster〉的成功之处之一就是永远有我们弄不清的疑团(或者说叫漏洞?)留在那里,连最后结局也是~~~我记得那个约翰突然坐起来的镜头着实把我吓出了一身冷汗——在以为一切已经结束的时候。
因为是怪物,所以我无法理解约翰的思想。回到小镇如果真是为了找死又何必挑起一场杀戮呢?小时候的怪物也不知道是在约翰体内还是在安娜体内呢~~~~~~
书中的许多的小配角让人落泪。
Quote:
栗原MAY
那个网址是我在一台湾论坛找的,当时是一篇介绍连续杀人犯的帖子,据说怪物里有跟一个叫爱德华的杀人犯一样的角色,8知道是哪个?
“七零年代初期,美國聯邦調查局在維吉尼亞州的匡提科成立了訓練學院,這個學院中有一個名為「行為科學組」的單位,其工作是為了研究罪犯的行為,並且進一步的描摹出罪犯的可能特徵,進而協助警方逮捕嫌疑犯。雷斯勒(Robert K. Ressler) 曾經擔任過這個組織的主管,而道格拉斯(John E. Douglas) 則是這個計畫推廣最力的成員。「行為科學組」在八零年代被更名為「調查支援組」之後,更協助規劃了美國的「國立[屏蔽]犯罪分析中心」(NCAVC) ,以及讓許多連續殺人犯伏首就擒的「[屏蔽]犯罪逮捕計畫」。因此,這兩位的作品自然也是最具有參考價值的。
雷斯勒譯成中文的作品有「世紀大擒兇」(台灣先智出版)、和「沈默的怪物」(科爾文化出版)。雷斯勒經歷非常完整,他是犯罪學研究出身,在加入聯邦調查局前已經在軍中擔任過憲兵指揮官的任務。當初就是由他提出對連續殺人犯進行深度訪談的計畫,並且利用訪談所得的資料建立整個罪犯側寫的背景資料來,成立[屏蔽]犯罪分析中心也正是他的構想。也由於他比較擅長進行研究,所以作品皆是以案件為主線,間或穿插個人生活。「世紀大擒兇」描述的是他在聯邦調查局任內遭遇的許多案件;「沈默的怪物」則是描述他自聯邦調查局退休之後,周遊日本、南非提供諮詢的經驗,中間還包括了一些對連續殺人犯的訪談。www.robertkressler.com是他個人專屬的網頁。
道格拉斯譯成中文的作品則有「破案之神」、「黑暗之旅」(時報出版)、惡夜執迷(天下出版)。道格拉斯的作品中對自己的著墨不少,可以說是以自己的生活為中心,間或穿插著許多案件。正由於這樣,他的作品中通常[屏蔽]許多個人的情感,可以看的出來他對殘暴的犯罪者深惡痛絕的態度。他中一直十分強調這些連續犯罪者的特性,希望能夠增加預防他們犯罪的機會。最新的作品「惡夜執迷」則是將重點擺在性侵害和跟蹤者之上,與另外兩本作品並不相同。
另外一本比較特殊的作品則是由雷斯勒和道格拉斯等人合著的「異常快樂殺人心理」(台灣先智出版),這事實上是一本比較嚴肅的學術論文,娛樂性較低,但知識性相當的高,真正有興趣瞭解前述罪犯分析計畫和單位的人,可以閱讀這本書。而時報出版社預計在新的「破案實錄」系列中推出同在行為科學組服務,對性犯罪頗有研究的Roy Hazelwood 的「人為之惡」以及道格拉斯的「動機剖析」,上市時間則大約是在年底左右。”
这是雷斯勒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