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我网
https://5come5.cn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菠菜 | 软件站 | 音乐站 | 邮箱1 | 邮箱2 | 风格选择 | 更多 » 
 

本页主题: [屏蔽]机构12月投资策略 显示签名 |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karry1984



性别: 帅哥 状态: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头衔: 荣誉会员
等级: 前途无量
家族: 梦魇图腾
发贴: 5547
威望: 0
浮云: 1131
在线等级:
注册时间: 2007-10-13
最后登陆: 2008-06-22

5come5帮你背单词 [ sip /sip/ v. & n. 呷,啜 ]


[屏蔽]机构12月投资策略

[屏蔽]机构12月投资策略
2007-11-30 11:06   

    申银万国:2007年12月股市发展环境展望
  11月26日,央行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临近年末,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对信贷进行“窗口”指导和继续运用数量工具是重点。

  12月份值得重点关注的会议有两个:一个是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在“十七”精神指引下布局2008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另一个是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关注中国在金融方面对外开放的承诺和行动,以及对人民币升值方面的现实影响。

  在市场创新方面,从融资融券的“破而不立”,到“港股直通车”的无期限推迟,我们已经感受到自下而上强烈的创新冲动,以及自上而下越来越趋于谨慎的态度。在这样的背景下,股指期货的推出可能需要更多的论证与考验。

  数量工具是重点

  11月8日,央在其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要综合运用对冲措施,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报告》认为,当前流动性形势依然严峻,有必要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等工具,同时逐步发挥特别国债的对冲作用,加大对冲力度。值得注意的是,央行首次明确了发挥特别国债的对冲作用。此外,我们不可忽视的是,同样可视为数量调控政策一部分的信贷额度控制,其对流动性的紧缩和市场利率提高将是非常明显的。在经济全面偏热增长以及信贷增长高居不下的情况下,我们预计,从四季度全面开始的信贷额度控制政策,将持续延续至明年一季度,甚至更长时间。

  11月26日,央行再次动用常规性数量工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使得数量政策再次成为重点,引导市场利率上行。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直接冻结资金约1900亿元,上调后存款准备金率为13.5%,创历史新高。

  在过剩流动性持续多增的情况下,准备金率在低位的基础上上调并非一剂“猛药”。然而,今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共上调了9次,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历史高位。尽管过剩流动性继续增加,但在高位基础上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则明显增强。首先,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一次冻结资金增多,几乎相当于当月新增外汇储备投放的货币总量;其次,降低货币乘数的影响也在扩大,目前存款准备金率每上调0.5个百分点相当于货币乘数下降约0.3个百分点;第三,在银行过剩资金逐步受控的情况下,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通过影响银行的资金头寸,进而影响银行间市场利率抬升。随着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上调,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不断增强,银行超储率经历7月份较高后逐步回落。最新数据显示9月底银行超储率为2.8%,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国有商业银行的超储率仅为1.97%;10月份以来尽管政策利率没有上调,但受数量政策调控影响,市场利率不断上升,3个月期限SHIBOR上升了0.35%,达到4.2%。这显示,常规性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影响正在走向不常规。

  由于国际收支顺差导致的过剩流动性依然继续多增,央票到期依然较多,银行信贷增长依然偏快,预期后续控制银行过剩资金的政策将继续加强:包括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预期年内可能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后续加强发挥特别国债的对冲作用,加强窗口指导以控制信贷额度的增长。我们预期年内新增信贷规模将控制在3.7万亿元左右。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0月份CPI上涨6.5%,尽管绝对涨幅和8月份涨幅相同,但由于推动CPI上涨的因素不同,10月份通货膨胀压力的强度实际上要大于8月份。一是从新涨价力量和翘尾因素的对比来看,8月份新涨价力量和翘尾因素之比为4.2:2.3,新涨价力量对CPI的拉动作用为65%,10月份新涨价力量和翘尾因素之比为4.8:1.7,新涨价力量对CPI的拉动作用为75%,新涨价力量对CPI的拉动作用增强。二是从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的对比来看,8月份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对CPI上涨的贡献之比为5.9:0.6,10月份这一比例为5.7:0.8,非食品价格尤其是服务项目价格对CPI上涨的推动作用增强。另外从通货膨胀的另一指标工业品出厂价格走势来看,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迹象也很明显。8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只有2.6%,而10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2%,涨幅比当时提高了0.6个百分点。

  虽然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原因,我们预计年底通货膨胀率会回落到5%左右,但我们认为通胀长期化的风险正在加大。对明年通货膨胀率的预期,既要考虑基本面的因素也要考虑统计方面的技术因素。基本面的因素对CPI的推动作用将继续存在,这决定了明年的CPI涨幅仍将维持高位;从技术因素分析,由于猪肉价格涨幅的回落以及基数的提高可能使得CPI涨幅回落。总体上我们预计2008年通货膨胀率在4%左右,比今年回落0.7个百分点。不过考虑到G0vern.ment推进资源价格[屏蔽]的决心大于我们此前的预期,公用事业价格[屏蔽]对CPI的直接和间接推动作用可能超过我们的预期,明年的CPI涨幅也存在超出我们预期的可能。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消费和企业盈利,但过高的通货膨胀则对企业盈利和消费增长不利。从3季度的数据看,由于通货膨胀率大幅度攀升,实际消费增长率已经出现了放慢的迹象。为了规避通货膨胀对货币购买力的侵蚀,居民储蓄分流的速度也在加快,10月份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已经回落到3.7%的历史低点。

  一方面是民生问题,一方面是金融稳定问题,两方面都迫使国家必须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国家仍将采取加息和升值并重的方法来抑制通货膨胀。在利率方面,我们认为未来至少还有100个基点的加息空间。在汇率方面,我们维持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到1:7.34,升值6%,明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到1:6.75,升值8%的判断。

  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美对话

  12月份值得重点关注的会议有两个:一个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在“十七”精神指引下布局2008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另一个是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关注中国在金融方面对外开放的承诺和行动,以及对人民币升值方面的现实影响。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般都在每年12月份召开。会议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也是每年级别最高的经济工作会议。尤其是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屏蔽]中央17th后,新一届G0vern.ment换届之际举行的,承前启后,重要性超出以往。

  从四季度以来,随着物价指数的不断走高,中央在宏观调控的目标上已经显示出调整的迹象。在11月中旬JB Wen总理访问新加坡之际曾表示,今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全年经济增长速度达11.5%,但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增长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在谈到房地产和股市时,[屏蔽]的讲话显示出G0vern.ment对于资产泡沫和房价过快上涨的关注和担忧。[屏蔽]的讲话后来被归纳为“三防”,即防经济增长偏快转向过热、防物价全面上涨和防资产泡沫;而之前中央主要强调的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屏蔽]的“三防”讲话一度被视作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的“吹风”。

  然而,11月27日由JT Hu 总[屏蔽]主持的[屏蔽]中央[屏蔽]局会议,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基调变得更为清晰。会议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的基础上,研究了明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协调发展,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我们注意到,首要任务中并没有提到要“防资产泡沫”,说明[屏蔽]局对目前的股市和房市还没有到认为有较大泡沫风险的地步。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屏蔽]局会议的公报没有象去年那样明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近期召开”,因此也有猜测认为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会有所延期。然而,无论会议何时召开,中央经济工作有关明年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定调都将是令市场十分关注的。

  继今年5月22-23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之后,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已明确将于12月份在北京举行。根据中国在第二次对话中的承诺,中国将在2007年下半年恢复审批证券公司的设立,将在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之前宣布逐步扩大符合条件的合资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允许其从事证券经纪、自营和资产管理等业务;并承诺在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前提下,将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投资总额度提高至300亿美元。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些与证券市场相关度较大的承诺都还并没有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因此,在临近第三次对话举行之前,我国有可能会加快履行承诺的步伐。我们预计第三次对话的重点可能会落在美国商品采购和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因此,适度加快升值的步伐将是12月份的总体趋势。

  渐趋谨慎的市场创新政策

  自新《证券法》、《公司法》颁布和股权分置[屏蔽]基本结束之后,无论从市场层面,还是监管部gate层面,对市场创新的热情和动力都达到高点。从推出权证到发布融资融券相关办法,再到“港股直通车”试点方案的公布,以及一直在酝酿的备兑权证、股指期货和创业板等,已经和正在创新的内容很多。然而,我们也看到,在一系列创新过程中,也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就是创新存在太多的过渡性特征。

  首先,最早推出的权证,是在股改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创新品种。虽然权证的交易量一直非常活跃,在全球的排名都可以数一数二,但是根据国际通例,目前我们的创设权证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真正的备兑权证,只能算作是对特定权证的一次变相增发,是介于股本权证和备兑权证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权证。

  其次,融资融券的制度从2006年7月份陆续推出,但始终没有进入到实施环节,连证券公司可以经营融资融券的业务资格也未有被获批过。从已颁布的法规本身来看,试点阶段的融资融券也只是对证券公司对客户端的融资融券问题作了规定,但证券公司的资金和券从何而来,也就是转融通的问题根本未有规定。因此,融资融券即使实施也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制度安排,只能是过渡性质的。

  再次,外管局网站突然宣布同意外汇局天津市分局关于在天津滨海新区开展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证券市场试点的申请,使得“港股直通车”成为内地和香港市场的重大预期。然而,从之后JB Wen总理对“港股直通车”的表态来看,这一政策创新似乎将被无限期的拖延。从这一制度推出时机看,在QDII制度尚试点不久就推进个人投资者到境外投资显得不合开放的章法和步骤;从内容上看,既不允许参与香港市场的IPO,又不允许参与融资融券,这一制度无疑也不是一个完整的制度安排,只是过渡性的。

  从权证到融资融券,再到“港股直通车”,似乎都在提醒我们创新工作不能过于激进。从管理层最终对融资融券和“港股直通车”都破而不立,已及加大对上市公司治理和投资教育等基础制度建设工作的重视,也显现出管理层对于创新已经趋于谨慎。股权分置[屏蔽]虽然会对市场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但股改并不能解决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一切问题,其影响的显现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对于基于全流通市场的创新,必须从软硬件角度进行充分论证。从这个角度看,市场期盼已久的股指期货和备兑权证的推出很可能会晚于市场的预期。

    国元证券:2007年12月份的投资策略

  十二月份投资策略之宏观基本面分析

  (一)前期经济运行指标。

  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9%。

  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其中,10月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3.6%;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20.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6.7%。重工业增长19.4%,轻工业增长14.4%。从主要行业看,纺织业增长15.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9.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2.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7.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3.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4.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23.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8.9%,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1%。增长速度超过18%的行业主要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

  (二)货币供应指标。

  1-10月货币供应量增长18.47%。2007年10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8.47%,增幅比上年末高1.53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4.46万亿元,同比增长22.21%,增幅比上年末高4.73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14个百分点。

  (三)CPI与PPI指标。

  CPI与PPI指标。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6.5%。其中,城市上涨6.1%,农村上涨7.2%;食品价格上涨17.6%,非食品价格上涨1.1%;消费品价格上涨7.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3%。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3%。1-10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4%。

  10月份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4.9%;环比上涨0.7%,涨幅较上月缩小0.5个百分点。1-10月累计上涨3.7%。

  (四)贸易顺差及外汇储备状况。

  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对外贸易较快增长,贸易顺差继续增加。

  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5708亿美元,同比增长23.5%,比上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782亿美元,增长27.1%,加快0.6个百分点;进口6926亿美元,增长19.1%,回落2.6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85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58亿美元。10月份,贸易顺差达到27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前三季度,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0.9%,上年同期为下降1.5%。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14336亿美元,同比增长45.1%。

  (五)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1-10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8953亿元,同比增长26.9%。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38800亿元,增长16.6%;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9192亿元,增长31.4%。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070亿元、39048亿元和488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9%、29.6%和24.7%。

  对上述宏观经济指标的分析。

  首先,2007年10月份相关经济运行指标预示,我国国民经济依然保持了快速增长运行态势。其中重工业增长速度远高于轻工业增长速度,其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预示我国目前经济增长仍处于重化工业阶段,另一方面也同时预示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投资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任重道远。从各行业10月经济运行情况来看,10月份行业增长速度超过18%的行业主要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受11月份市场整体走弱影响,上述增长较快的行业除通信板块之外,多数个股11月份市场走势较弱。归其原因,笔者认为,其与上市公司股价前期出现大幅上涨、在很大程度上透支了公司未来业绩有很大关系。由于前期股指上涨已呈明显的资金推动型特征,进入10月份以后,受国内货币紧缩及美次贷危机影响,资金面突然偏紧直接导致了市场10份以后的快速调整。就中长期而言,由于我国宏观经济整体运行环境依然趋好,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市场经过下跌调整之后,当股价回到与其业绩相匹配水平时,一些成长性良好的行业中部分上市公司,其二级市场将再次赢来投资机会。

  其次,从M1、M2余额同比变动情况来看,10月份,M1、M2余额月度同比依然保持15%以上增幅,其在一定程度上预示,受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流动性泛滥的格局没有改变,流动性过剩为经济过热及资产价格泡沫提供了增长资金支持。从M1、M2月度环比增速来看,10月M1增速出现较快增长,其在一定程度上预示在负利率作用下,定期存款活期化趋势仍在继续,10月份虽然证券市场走弱,但房地产市场价格却出现较大涨幅,股市与房地产市场再次呈现了明显的跷跷板效应。此外,9月、10月份巨额贸易顺差所导致的外资持续流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M1余额于10月出现快速增长。从M2余额10月份环比变动情况来看,10月份M2余额环比增幅出现急剧萎缩,其一方面与9月份受节日效应影响,资金大规模回流银行造成9月份M2基数过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前期宏观调控的累积效应有关,其在一定程度上预示受宏观调控累积效应影响,目前市场银根紧缩迹象比较明显。一般而言,市场银根紧缩对机构客户影响较大,就此而言,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用来解释以机构持仓为主的蓝筹股11月份之所以出现快速下跌这个市场现象。未来需要关注的是这种银根紧缩性状况在年底这一段时日是否继续维持,其紧缩效应是否继续扩散。在外部资金不断流入中国资本市场背景下,笔者认为,贸易顺差高低依然是决定国内市场资金供应量的一个重要参照标准。理论上而言,在外部资金不断流入的背景下,若不加强投机性外资入境监管,单纯依靠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举措来紧缩货币,并不能改变现有的流动性泛滥格局。当然,考虑证券市场与房地产之间的跷跷板效应,外资流入中国市场之后,在房地产与股市之间做何选择,值得密切关注。

  第三、从CPI走势来看,继2007年8月份CPI指数达到6.5%,CPI指标再创近12年新高之后,10月份CPI指数再次达到6.5%,CPI增速高位出现反复其在一定程度上预示流动性泛滥所引致的资本市场估值泡沫正在向实体经济延伸,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通货膨胀迹象十分明显。从资本市场来看,由于人民币非自由兑换及非世界货币这两大特殊因素,人民币正走入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怪圈,如果不加以改变,后果十分严重。笔者认为,加强投机性外资入境监管、确立人民币元[屏蔽]于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及结算货币中地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利率水平是应对当前经济难题的关键。

  第四、从外部资金来源分析,资本项目与经常项目双顺差,导致的流动性泛滥格局没有改变。从10月公布的贸易顺差数据显示,10月份贸易顺差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71亿美元,与此同时,国家外汇储备九月底达到了14335亿美元。短期来看,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所导致的流动性泛滥格局没有发性根本改变。笔者认为,在人民币对外大幅升值的条件下,我国贸易顺差依然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目前国际货币体系构成的复杂性,对传统金融贸易理论形成严重挑战,中美贸易顺差不会随着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升值而出现大幅缩减。理论上而言,在金本位制或本币与黄金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下,根据休谟的黄金输入、输出点理论,一国本币对外升值,对本国贸易会起到抑制出口、刺激进口的作用。而从现实国际货币体系构成来看,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以美元与黄金脱钩为标志,世界各国货币与黄金之间完全脱钩。理论上而言,在各国货币与黄金脱钩的背景下,衡量各国货币币值水平的标的应该是其国内GDP水平或货币实际购买力水平。然而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国际货币体系构成来看,美元在与黄金脱钩的同时,却依然充当了世界货币的职能,世界各国依然实行以美元为中介的汇兑制度。在各国一篮子外币储蓄中,美元依然占有很大比例。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又充当了黄金的职能,使传统金融贸易理论面临严重挑战,其在很大程度上使世界各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不再遵循本币升值抑制出口、促进进口的理论规则。对于出口国而言,通过向美元出口商品,换取美元,可以在全球采购商品,对于进口商品的美国而言,在美元与黄金脱钩的条件下,美元的滥发不再受其本国黄金储备限制,在美元以全球商品为价值支撑的货币体系下,美国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与本国汇率升、贬值如否没有任何关系,美国本土的市场需求成为决定美国是否从他国进口商品的关键因素。有鉴于此,随着美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及国内传统产业的外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美贸易发展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双方需求制约。一方面美国对于中国的出口商品存在刚性需求,另一方面美元的特殊地位及美国在高科技产品领域对中国的限出政策,使得中美之间呈现明显的贸易顺差单向流动。实际上,在目前这种特殊的国际货币体系构成下,中国对于美国的出口是一种单向的商品输出行为,鉴于美国国内对中国商品的刚性需求,预计中国对美国这种单边的商品输出行为不会随着人民币汇率对美元大幅升值而发生改变。在美元滥发大幅贬值的背景下,中国实际上是这种不合理贸易体系的受害者。

  2、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传统产业向中国大规模转移,形成了中国现阶段巨额贸易顺差,这种贸易顺差不是中国所独自享有的,而是各国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屏蔽]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世界传统产业向中国大规模转移,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基本确立。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向全球出口商品在所难免。由于中国全球制造中心地位的确立主要是依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而取得的,因此,制造业的出口形成大量贸易顺差在所难免。从近年贸易顺差构成来看,机电产品在出口贸易中所占份额大幅上升,便是很好的例证。需要特别一提的是,在机电产品出口形成的贸易顺差中,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占有很大比重,就此而言,我国现阶段积累的巨额贸易顺差与日本上世纪中后期所累积的巨额贸易顺差有着本质区别,因为,现阶段的贸易顺差不能由我国企业独自享有,而是各国在华企业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从贸易顺差终极所有权来看,我国现阶段出现的巨额贸易顺差并不是全部属中国自己,而是多国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随着时间推移,一部贸易顺差最终会流出海外。

  3、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交错运行,一些国外投机性资金的介入,使得我国目前贸易顺差存在虚增成份。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自2005年7月启动人民币浮动汇率及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机制以来,贸易顺差出现了跳跃性增长,与此同时,国内房地产、股票价格也出现大幅上涨。贸易顺差对人民币汇率的刚性特征,贸易顺差、人民币汇率、A股市场三者之间的正相关性在很大程度上预示已有部分投机性外资借助虚假贸易渠道进入了中国资本市场,在中国房地产市场、证券市场掀起巨幅波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鉴于我国前期贸易顺差形成的特殊性,我国在资本项目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目前依靠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方式很难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相反,受我国现行外汇结算体系影响,人民币大幅升值之后的资本项目对外开放,将使我国面临较大的金融风险,原因有三:第一、我国目前所形成的贸易顺差是多国企业其同努力的结果,其终极所有权不属于中国一家;第二、我国现阶段所形成的贸易顺差不是中国企业创造的利润,其中一大部分要参与企业再生产的循环;第三、在外汇统一结算制度下,我国通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截止2007年9月末,外汇储备资产达到14336亿美元,应当清醒地看到,这部分外汇储备也不是由我国企业创造净利润的累积,部分外汇储备是对外部流入资本的负债。如果外汇储备资金利用效率不高,人民币对外大幅升值将使部分外资坐享其成地享有巨额汇兑收益,同时我国外汇储备也遭受了重大损失。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鉴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复杂内外部环境,在加强投机性资金入境临管的前提下,短期而言,提高出口商口价格、以通胀对通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应对贸易顺差的必要措施,中期来看,提高贸易出口商品质量和档次,改善贸易收支结构势在必行。

  第五、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来看,1-10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8953亿元,同比增长26.9%,其在一定程度上预示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要实现转型任重道远。随着档的17th会议精神的惯彻落实,未来宏观调控依然存在不确定性,证券市场依然面对宏观调控不确定风险。
顶端 Posted: 2007-11-30 17:44 | [楼 主]
我来我网·5come5 Forum » 财经频道

Total 0.011419(s) query 4, Time now is:11-01 11:47, Gzip en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5.3, Localized by 5come5 Tech Team, 黔ICP备16009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