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我网
https://5come5.cn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菠菜 | 软件站 | 音乐站 | 邮箱1 | 邮箱2 | 风格选择 | 更多 » 
 

本页主题: 永不言败--对话新东方俞敏洪 显示签名 |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mahaichuan



性别: 帅哥 状态: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头衔: 5C,88~
等级: 成就辉煌
家族:
发贴: 21447
威望: 5
浮云: 1134
在线等级:
注册时间: 2007-04-19
最后登陆: 2008-06-29

5come5帮你背单词 [ poverty /'povəti/ n. 贫穷,贫困 ]


永不言败--对话新东方俞敏洪

【嘉宾介绍】俞敏洪,江苏省江阴市人,现任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 一个富有[屏蔽]的演说家、一个令人尊敬的教师, 更是一个大胆的创业者。 他精通英语,尤工词汇,一本“红宝书”在业内有口皆碑,成为中外颇负盛名的英语教学专家,由他创办的新东方学校目前已经占据了北京80%,全国50%的出国培训市场,年培训学生超过15万人次,国外的留学生70%是其弟子,由于他对留学教育专业的杰出贡献,被社会誉为“留学教父”。


    【精彩看点】
    坚持一百零一次可能成功
    老俞说英语
    老俞谈出国 
    老俞的几次人生偶然
    老俞与新东方
    与网友热情互动


    (14:16:16)  主持人说:各位商友大家下午好,我们等来了刚从飞机场奔过来的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先生?

    (14:16:25)  俞敏洪说:大家好。

    (14:16:59)  主持人说:我这里手头两本书,一本是《新东方精神》,另外一本是《永不言败》,新东方的校训是“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将辉煌”,能谈一下校训吗?

    (14:17:05)  俞敏洪说:校训从93年的时候就有了,大概在97、98年的时候前面加了两句。

    (14:17:13)  主持人说:这么多来年新东方的宗旨,包括最近的变化?

    (14:17:20)  俞敏洪说:新东方的核心理念和宗旨没有太大的变化,一套价值观和一套价值系统是不会产生变化的,新东方学校的扩大,新东方学校本身成长发挥产生变化,否则就像一个国家一样,国家穷的时候一套理念,国家富的时候另外一套理念,很多人问过我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现在变得更富有了,是不是绝望呢?

    (14:17:28)  俞敏洪说:它是一种心灵状态,一个人的绝望与希望状态,这个人有没有钱,有没有房子,有没有汽车没有必然的联系,跟一些人有关,跟另外一些人没有关系,在你拥有了房子、汽车或者说稳定的工作以后,你难以解决这个问题,从心理上到现实中间的冲突,这个时候更加需要人有解决矛盾、解决问题的心态,如果没有这样的心态就会陷入绝望之中,

    (14:17:37)  俞敏洪说:比如说现在的大学生原则上比当初更加好过一点,不管是物质的丰富还是精神的丰富、信息的丰富和育人的丰富,现在大学生[屏蔽]的比例要比当初高得多。 我本来是从痛苦的绝望当中过来的。
    (14:18:53)  主持人说:大家对你的经历很熟悉,93年从糊桶刷,是不是?

    (14:19:02)  俞敏洪说:你看到刷子刷上去之后,你可以看到是有希望的,寒冬腊月确实很冷,广告后面是期待学生的出现,你的学校做起来,所以那个时候是有希望的。

    (14:19:09)  主持人说:现在我们能不能说一下,93年创业开始,到现在是13年了,现在有什么样的新的变化?

    (14:19:18)  俞敏洪说:是新东方还是我个人?

    (14:19:25)  主持人说:都有,现在肯定有新的问题,学校新的发展,个人不停的成长?

    (14:20:43)  俞敏洪说:新的发展是从新东方方面来说从一个小小的培训班做成了一个中国相对比较稳定,也比较大的教育集团,从仅仅是教出国考试,现在变成了整个中国英语培训的一个大市场。

    (14:20:48)  主持人说:包括四、六级都在教。

    (14:20:58)  俞敏洪说:中学英语、少儿英语,再到听说读写,而且是针对各个层次的,有高端、中端、低端的,学生人数来说从一个班十几个人到八十万人数也是比较大,从产业分布来说,新东方从短期英语培训到中小学教育,进入了远程教育。

    (14:21:06)  主持人说:又进入了远程教育。

    (14:21:14)  俞敏洪说:也有进入了图书出版[屏蔽]这样的领域,所以新东方产业结构搭起来了,再结构变化来说,新东方93年从一个个体户到现在结构非常完备的集团公司。

    (14:21:21)  主持人说:你的角色也转换了。

    (14:21:34)  俞敏洪说:从小小的老师转换为自封的校长。

    (14:21:41)  主持人说:还有总裁。

    (14:21:52)  俞敏洪说:我自己改变从只会教英语的老师,到培训班、集团的摸索,慢慢成为经营者,有点像咱们阿里巴巴马云一样。

    (14:21:57)  主持人说:你们认识吗?

    (14:22:03)  俞敏洪说:我们见过面。

    (14:22:09)  主持人说:我们新东方杭州区的校长也谈过您跟马云有点像?

    (14:23:54)  俞敏洪说:我们从个人背景和心中目标的理想,和为一点事情可以拼命的精神来说是有一点像的,包括他做的比我成功多了。

    (14:24:00)  主持人说:其实你们都是非常得成功。

    (14:24:06)  俞敏洪说:他比我成功,他很厉害,更加具备国际眼光,更加具备企业家具备的大胆冒险精神。

    (14:24:11)  主持人说:其实您是一样的。

    (14:24:16)  俞敏洪说:我的个性是属于比较稳定的个性。

    (14:24:22)  主持人说:包括一开始,当然我不知道具体的情况怎么样,你一开始自封也小人物是吗,比方说不属于特别聪明,读书考试也是考好几次。

    (14:24:27)  俞敏洪说:不知道马云几次,我是三次。

    (14:24:37)  主持人说:马云也是考了三次,但是凭着自己独特的领袖魅力,能够网罗一圈,或者认为他们都比我优秀。

    (14:24:47)  俞敏洪说:靠目标和梦想的激励,我觉得作为团队[屏蔽]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需要对你周围所有的人,包括合作者、创始人、群体员工,都要有一个激励精神,有目标来激励,有精神力量来激励,用自身的肩膀去扛痛苦,让员工感到光明。

    (14:25:07)  主持人说:有这样的例子吗?

    (14:25:11)  俞敏洪说:肯定会有。

    (14:25:17)  主持人说:能不能说一下?

    (14:25:24)  俞敏洪说:比如说其实当员工坐在办公区安心工作的时候,其实可以说某种意义上[屏蔽]人起的作用就像屋顶一样躲避风雨,风雨来的时候屋顶挡住了,员工都感受到一片的温暖,这是我们该做的工作,这是一种安全感,企业再有多大的困境都让员工有一种安全感。

    (14:25:30)  主持人说:新东方给学员,阿里巴巴是给会员。

    (14:25:35)  俞敏洪说:对,给他们明天。

    (14:25:40)  主持人说:就像马总说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都是死在后天的前夜,好像都在置之死地而求生的这个境地。

    (14:25:48)  俞敏洪说:坚持一百次可能失败,坚持一百零一次可能成功了,像我们这样的人养成习惯,就是死不买账的,我不信坚持下去明天就没有结果,慢慢坚持下去耐心就出现了,相对变得更加的沉着。 我觉得马云好像也是面对危机都是谈笑风生的,还是很不错的。

    (14:26:06)  主持人说:谈笑间灰飞烟灭。


    (14:28:35)  主持人说:网友:请问《走遍美国》口语教材好吗?很多[屏蔽]出版的口语,现在适用吗?请推荐英语分类词汇书或者商务英语口语词汇书?

    (14:28:45)  俞敏洪说:任何一本教材,只要国外的语言系统不改变,只要不太过时,就像《走遍美国》这本教材,它的语言是二十[屏蔽]的语言,但是这些语言都是依然实用,依然听的懂,作为基础的教材去用还是可以用下去的,配上VCD、光盘更好,还是值得用的。但是光学这一本教材现在明显不够了,还是要学更新的教材,包括电影,比如说《friends》,这里大量的口语比《走遍美国》的口语更加的新,作为基本的教材来提高英语水平是可以的。

    (14:28:53)  俞敏洪说:分类词汇书我推荐我的吧,不知道你要什么样的分类词汇,我的分类词汇是从四级词汇、六级词汇、考研词汇、雅思词汇、托福词汇都是有的,还是不错的词汇书,如果说推荐口语词汇书的话好像还没有专gate这样一本口语词汇书作为专gate学习的东西,而且口语不是靠词汇学习的,掌握两千个词汇基本上口语都可以能够表达出来了。

    (14:28:59)  主持人说:口语如何表达的?

    (14:29:06)  俞敏洪说:口语是一种流畅的熟能生巧的脱口而出,把不熟练的句子结构和不熟练的表达法重复模仿之后脱颖而出表达出来,读一百本英语书不见得把口语学好,如果能把三百句四百句英语口语句子说的滚瓜烂熟,你的口语会很好,这不是一个量上取胜,而是熟练上取胜的问题。 当你讲话的时候,你发现不加思考,能用英文表达自己思想的时候,这就是口语成熟的时候。

    (14:29:15)  主持人说:不加思考,用英文表达思想,就是用英语来思维。

    (14:29:31)  俞敏洪说:你熟练了搞不清楚用什么思维的,比如说上海话讲普通话不知道是上海话的思维还是普通话的思维,就像我不会想下面我用英语思维了或者是中文思维了,那是脱节的,达不到境界。

    (14:29:39)  主持人说:以前你曾经说过你的学生把英语一二三册都背下来,你听的都流泪了?

    (14:32:03)  俞敏洪说:我不是听的都流泪了,就是这么简单,比如说一本书放在面前背它,背的滚瓜烂熟,你为自己的努力感动,这时候流的是感动的泪水。

    (14:32:09)  主持人说:你还建议你的学生这么背吗?

    (14:32:17)  俞敏洪说:背肯定是其中一个环节,背肯定不是语言学习中的全部环节,背之后语言的感觉会留在心中,肯定有好处,也增加语言词汇能力,但是有一个问题,你对语言环境的体验不够,语言环境通过思考,用自己组织的语言结构表达出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语言环境,你背的东西再熟也不是自己的语言环境,

    (14:32:26)  俞敏洪说: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两种因素,比如说你是中国人、我是外国人,那我就要组织我自己的语言结构,达到敏锐的状态,你敏锐地自己的思想和语言表达出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间实际上不具备这样的状态,不具备作为全是外国人,都讲英语的状态,那就只能自己对自己讲,自己对自己讲你能说几句话呢?

    (14:32:31)  俞敏洪说:你不知道讲什么东西,一定要有某个东西提示你,比如说把教科书放在桌子说,看着教科书的中文翻译,或者是中文提示,或者是故事的单词要素提炼出来放在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你所看到的东西,这个时候也就是自我创造一种语言环境。

    (14:32:38)  俞敏洪说:最后在创造自我语言环境的前提下把语言学好,我主张学英语一边要背,因为背能够带来不少好处,外方面要自主表达、自主写作,必须要自己给自己创造语言环境,自创环境去说、去写、去读,有的时候用中文引导,有的时候用中文词汇引导,比如说我自己练习写作的时候采用这样的一种方法,

    (14:32:41)  俞敏洪说:把十个完全不相干的单词或者词组放在那儿,根据不相干的词组来组成逻辑结构的文章,如果是句子那要有完全没有关系的,那连成一篇文章的话就不得不变成有逻辑结构的文章段落,学生同时学会了十个单词,同时又写出一篇文章,这样水平会提高的,学习一定有方法的。

    (14:32:47)  主持人说:网友:我曾是新东方千万学员一员,(本来想第一册开始学起,后来上第三册,我上过王强老师的课程,我虽然很内努力,但是无法突破,符合语词非常难,常常是词不达意,请问校长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是正确有效的?

    (14:36:25)  俞敏洪说:比如说英语水平没到家,第三册学起跨越太大了,给他丧失很多的信心,因为语言学习不像一个非常复杂的手动劳动,可能从非常复杂的情况下学起,这样倒过来学起比较容易,通常语言学习从简单到复杂走更好一点,从简单的句子结构入手,会讲一句是一句,这样自己的信心会建立出来,英文的句子结构和中文的句子结构是不一样的,还不是一定能真正弄懂,

    (14:36:31)  俞敏洪说:这里还有很多的表达含义,另外第三册学起会带来一个问题,英语功底没有的情况之下,没有语感的情况下自己学习的话,那句子和词肯定用的不准确,肯定是语不达意,意境抓不住,最简单开始学起,比如如excuse me 、good morning开始学起,从简单的英语开始学起,非常熟练地在日常生活中用的话,再学第三册、第四册这样比较好,学习方法有问题。

    (14:36:36)  主持人说:不要跳着来。

    (14:36:44)  俞敏洪说:我们观察孩子的学习过程,我们开始不会让他说很难懂的语言,肯定是爸爸妈妈开始教,英语也是一样的,比如说“吃”,把apple苹果这样的字学会,然后主语加上去,我吃还是他吃,这样就句子出来了,这个就是语言表达能力。

    (14:36:50)  主持人说:我们这里很多的网友都是想出国学的朋友,出国留学现在和那时候不一样,这跟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相比,那时候是最优秀的人才能出国,现在变得出国是产业化,爸爸妈妈有钱,高中毕业就去,逃避高考。

    (14:37:03)  俞敏洪说:中国出国留学三个阶段,第一批八十年代的一批人,他们出去大部分出去都是为了谋生,不带有自己的明确学习梦想,比如说我非要去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并且要做什么样的工作,没有明确的梦想,那时候也是出去读书,他们没有意识到要给中国大批学生奖学金,当时托福、GRE没有大面积考试,当时出去是普通学校,也是打工为生,打工是全职,业余时间上学,

    (14:37:08)  俞敏洪说:当时出去换来两个因素,出国比国内好,这是大概念,下概念我出国一天,我打工所挣的钱,比如说我一天挣二十美元,那就相当于国内一个月的工资,那相对来说感觉是非常的合算,中国人出国也是非常的省吃俭用,基本上就是这样。

    (14:37:12)  俞敏洪说:到九十年代到二零零零年,是中间一批,大部分人在这段时间都是奔向美国,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他们有根深蒂固的概念,这个概念也是被东方创造出来的,你要出去读书,要拿到人家的钱来学,要拿美国人的钱来学自己的学问,这个也是我们的口号。

    (14:39:07)  俞敏洪说:美国人92年开始向中国大方地开放了奖学金,使中国的留学人数逐步的上升,到95年之后平均两万学生拿到奖学金,两万学生足以把中国几十万出国留学生留学煽动起来,这一批人的典型特点是出去拿奖学金,不再打工。

    (14:39:13)  主持人说:他们就是拿奖学金。

    (14:39:23)  俞敏洪说:基本上就是这样的特点,所以拿到奖学金的相对优秀,优秀得相当多,而且带有相当自主的目的性,目的性就是我为了要学位,就是为了学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是学完之后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目标非常的明确了,不像八十年代为了电冰箱、电视机出国,到2000年之后是第三代出国留学,中国对留学不再神秘,而外国发现中国人开始有钱了,开始有钱的结果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14:39:29)  俞敏洪说:一个是外国大学意识到如果不收中国的学费,他们自己交得起学费,中国的家长认为即使进不了哈佛、耶鲁,那也可以进一般的大学,也不比中国的大学差,这个是两相迎合,那边的大学愿意收有钱人的中国学生,中国的孩子只要达到那边大学的条件就可以读书,这里中国留学生性格分成三批。

    (14:41:27)  俞敏洪说:第一批是中国学生还是往美国、加拿大、英国这样的[屏蔽]学校走,还是拿全额奖学金,拿全额奖学金的人数一点都没有变少,出国的大军扩大两到三倍,这边拿全额奖学金的人数没有变少,另外一批人自学上大学的人迅速增加。

    (14:41:33)  主持人说:就好像大学三本、二本。

    (14:41:41)  俞敏洪说:这里分两批人,一批读本科,到澳大利亚、新西兰那里读了,这两批人构成中国留学生的主流,这里就是真正的海归或者是真正的海外留学,他们是拿正规的学位,紧接着中国在2000年之后出现第三批人,在中国学习成绩很差,父母有钱,在中国上不了大学,把这帮孩子强行送到大学,语言能力又很差。

    (14:42:49)  主持人说:他们回避高考。

    (14:43:04)  俞敏洪说:不需要回避,他们知道高考考不上,就把他们送出国,2000年之后中介结构迅速出来,赚这批钱,新冬忙没有做这方面的中介,新东方认为某种意义上这是不道德,实际上他们上不了大学,其实语言不行,那弄过去是有伤害的,紧接着03、04年讨论留学垃圾,他们过去的人都变成了留学垃圾,其实就是没有留学。

    (14:43:11)  主持人说:呆在国外哪个公寓里打游戏。

    (14:43:18)  俞敏洪说:在普通的语言学校里面混日子,英语一句听不懂,拿父母的钱买车、飙车,没有钱就去烧杀抢,这对中国留学生造成了阴影,也对新西兰、澳大利亚这些的国家对中国留学生造成不好的印象。

    (14:43:27)  俞敏洪说:本来留学也是不好的,但是什么人该去、什么人不该去是新东方喊出来的,语言水平不过关、文化水平不过关,学校没有选正确就不要去出国留学,我们认为这样的呼声挽救很多的留学生,家长现在开始意识到这样并不一定能学好语言,而且国外的孩子出事情的报道是越来越多,这是第三批留学的力量,

    (14:43:36)  俞敏洪说:到二十一世纪,我们发现想要出去的学生和家长相对回归到理性的状态,对孩子出国留学谨慎,很多的家长认为都是要把孩子语言基本过关出国读书比较好,这样风险小的多,代价也小的多,在屡次出现各种各样的事情之后,对中国孩子的筛选也是越来越谨慎,不是说拿一笔钱就了事,还是要负责任。
(14:45:24)  俞敏洪说:国外的学校也是从想拿一笔钱开始变成负责任的心态,两班都在进步,这样导致后边五六年,到2010年这么四五年加起来二十万左右的留学生,相对来说会质量比较高,而且会更加把出去读书当成真正的读书,还是以到美国出去读书为主,美国从去年开始再往后,

    (14:45:32)  俞敏洪说:原则上对中国留学生的热情和欢迎表现非常大的诚意,从去年到今年美国大使馆的签证可以看出还是非常欢迎中国留学生去美国留学,而且还有大量的奖学金,这对中国是一个好事,美国的大学确实从管理上、创新上和容纳中国学生的数量上来说还是比较多的。

    (14:45:53)  主持人说:我们以前说海归,找海归质量都是要非常高,各大公司都是趋之若鹜要这些人才,海归也学到很多的知识,现在的海归更多变成了一种捷径。

    (14:46:04)  俞敏洪说:其实不是这样的概念,现在的海归从数量上来说前面这么多年积累的结果,海外归来人员越来越多,在海外人员越来越多当中主流还是非常好的,非常有创意创新,你要看一下大量中国创新型的公司,在企业非常厉害的研究部gate、[屏蔽]部gate都是很多招海归归来的,在中国形成非常强大的推动中国[屏蔽]发展和世界融合的一股力量,

    (14:48:11)  俞敏洪说:这一批人毫无疑问对中国未来或者正在回来将要回来的人,都会对中国做出相当大的贡献。在中国这种新的文明会在中国产生,原则上国外不归纳中国的文明,中国开始把西方的文明的东西拿过来,不管是好的坏的都拿过来,很容易变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交替当中会产生很多的糟粕,

    (14:48:58)  俞敏洪说:但是它会产生很多的精华,精华就是中西文化融合以后产生的一种新的文明,这个文明就是两种文明的结合,而任何时候一旦两种文明达到有机结合的时候就是一个地方繁荣富强的时候,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是敞开自己的胸怀,最受两者文明的融合,全世界很多的地区,比如非洲地区或者是阿拉伯、穆斯林地区、俄国地区,俄国本身就是属于西方范围的一部分,所以它相对来说和西方文明融合在一起的,中国原来融,现在融合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交融,形成一种心态,

    (14:49:11)  俞敏洪说:这种形态产生就像火箭推动器一样推动中国的发展,留学生把两种文明火种带过来,还有一种海归变海待的现象,基本上是2000年之后出去并没有真正学到自己的学业,并且学习的心态也不对,在国外混不下去了这一批人,那就变成海待了,其实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有的本科都没有上完,有的研究生上半年到一年就回来了,就自己并没有真正学到真本领,在中国也不算很好的学生或者学者,这就容易形成海待现象。

    (14:49:18)  俞敏洪说:任何一个群体变大之后一定会有精英人物、中间状态,还有是底下被淘汰的人物,像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大部分算精英人物,那时候的留学哪怕在国外洗盘子、洗碗都是一种荣耀的话,在国外现在不是一种荣耀了,必须要找到良好的工作,必须变成白领,要求创业,要求也高了,去的人群多了也庞杂了,一定是存取精华、去之糟粕。

    (14:51:42)  主持人说:网友:俞总,真的感谢你,你对留学教育专业的杰出贡献,我想问一下不出国留学怎么样做得比较好一点?

    (14:51:52)  俞敏洪说:我就是不出国留学的代表,不一定出国留学才能完成自己的人生道路,出国留学是你面对的选择之一,当然你在国内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奋斗方向,你喜欢一个专业,而且在国外比较好的,那出国是鼓励的,如果在国内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目标,就有这样的学生毕业之后去酉-臧生活的,相当于走进了中国相对来说更加贫困或者是更加乡村化的地区,

    (14:51:58)  俞敏洪说:他也是一种生活选择,这种生活选择并不比出国留学差,人生都有自己的道路,像去年2005年十大令人感动的人物中间有去乡村支教的人物,他就要比我们伟大的多,他是真心帮乡村老百姓提高他们的文化、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人的选择很多,关键你要选择一个值得骄傲的做法,值得最后让别人也为你骄傲的事业。

    (14:52:04)  主持人说:请老俞谈谈自己人生中的几次选择?

    (14:56:21)  俞敏洪说:我人生中几次选择都是带有偶然性的,说的好听一点选择后面有一种坚韧不拔,我在农村的时候高考,也不能说每个农村孩子的一个方向,至少是农村孩子一个梦想,通过高考到城里去,当时的城乡差别比现在大的多,农村孩子要进大学难度非常大的,尤其当年每一百个考大学的人中间只录取一到两个人,难度确实比较大,干农活确实很苦,而且我也比较喜欢读书,

    (14:56:31)  俞敏洪说:我即使在农村都是很喜欢读书的人,这也是很难得的,自然通过高考出去到城市了,这就有我高考三年的经历,第一年没有考过去,第二年没有考过去,我还坚持第三年,我不知道马云坚持到第三年是什么理由,我坚持第三年的理由可能是来自我的个性,我想既然考了两年,不考第三年吃的很亏,有一个自己的交待,努力两年还没够,很简单的想法,这是我个性中间的一个特点,

    (14:56:43)  俞敏洪说:我做事情要么不做,一般一件事情我会做到自己相对满意的状态,或者是至少在几次失败之后最后完全没有希望了才会放弃,后来就考了第三年,然后就进北大了,并不是说第一年高考非北大不去,只是第三年考出来到了被打得录取分数线,我不是为了北大的梦想而奋斗的国家,而是离开农村的愿望奋斗的过程,进了北大不需要选择了,每gate课只要学到及格,毕业就行,国家当时是分配制度,叫你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

    (14:56:49)  俞敏洪说:但是一定是城市户口,所以不一定要毕业之后的担心,甚至是不必要担心做什么工作,基本上[屏蔽]部、经贸部、报社,留在大学当老师,翻译局,就是这些工作,反正是和英语有关的,你也没有资格选翻译局还是经贸部,当时选择志愿也比较少,比如说16个单位你选4个,第一个最想去哪、第二个最想去哪,那别人不一定挑到你,那一个都不挑你,你还要重新选择,我当时毕业的时候也没有想一定要留在北大,我当时志愿大部分都是离开北大的志愿,我大学五年都没有怎么参加学生活动或者是班里的活动,没有演讲去说过话。

    (14:56:58)  主持人说:你口才怎么练出来的?

    (14:57:12)  俞敏洪说:后来在北大当大学老师练出来的,我没有到北大选当老师的原因是我不说话的,当时徐[屏蔽]很活跃了,在北大已经是非常响当当的人物了,可以说是演讲明星、朗诵明星或者是活动明星,所以我留在北大完全是出于北大缺老师,想把一些学生留下来。

    (14:58:53)  俞敏洪说:我并没有想过一定要留在北大,当老师也是偶然,也不是我的选择,既然当了老师就去做,因为当时留在北大也有好处,一个礼拜只要上八小时课,教公共英语备课都不要备,剩下的时间就是你的,拿别人的工资,剩下的工作就可以看书、到湖边散布。

    (14:58:59)  主持人说:也可以谈恋爱。

    (14:59:15)  俞敏洪说:我当时没有谈恋爱,可以打打羽毛球、喝喝酒、吹吹牛,当老师被学生接受以后就没有想过要离开北大,我联系出国也是当时想学生既然都出去了,在88年左右,当时王强、徐[屏蔽]、包凡一这一批人都走了,我也是跟风,既然他们都出去了,我老婆老是提醒我你看人家都走了你还不走。

    (14:59:21)  主持人说:有点刺激你?

    (15:00:51)  俞敏洪说:有点这个意思,我也开始联系出国了,联系了三年半,一直到91年也没有成功,现在想想可天意,我觉得无论如何我实际长应该可以联系一两个学校可以给我全额奖学金,恰恰没有给我,这样出国的愿望挡住了,出国是我主动的选择,但是主动的选择没有得到,你看北大不是我的主动选择,当老师不是我的强项,反而变得一事无成,离开北大也不是我的主动选择。

    (15:00:57)  主持人说:离开北大是91年?

    (15:01:06)  俞敏洪说:是的,我并没有想过要离开北大,出国没有成功以后,因为我对所有出国考试的熟悉,我就到外面各个培训机构教书,捞外块,自己工资不够。

    (15:01:11)  主持人说:培训没有品牌啊?

    (15:01:21)  俞敏洪说:对,像北大、清华、北外招的人数很多,同时几千人上课,外面培训的也有的,但是相对比较小,不如清华、北大,我在北大没有我的教学的职位,业余教学班轮不到我,他们教授我们不能抢他们的饭碗,我们就到外面培训机构去教。

    (15:01:27)  主持人说:那时候多少钱呢?

    (15:01:39)  俞敏洪说:也就是十五、二十块钱。但是已经很好了,我当时91年在北大是180块钱,我基本上在外面教十个晚上就可以拿到300块钱,那已经很高了,我想这样也不影响正常的北大教学,这个时候就出问题了,我到91年的时候教学水平已经不错了,尤其我自己研究了GRE,可以说当时是中国的专家,GRE的词汇全中国是我自己教的,之前没有任何人教GRE的词,这样出问题,在外面我上课的名声就越来越大了,

    (15:03:38)  俞敏洪说:因为我在外面的培训招生人数增多,北大的招生人数就减少了,当时抢了北大的生源,跟北大就较劲了,然后北大给我行政记过处分,是这个处分把我敢出北大,我想一辈子成为北大教书,然后在北大成为教授,北大我也很喜欢,是一辈子难忘的地方,春天在湖边看细雨、散布,这都是美好的回忆,但是你发现你不能在北大了,你被处分之后心态说好像你不再属于北大了,

    (15:03:45)  俞敏洪说:所以我在91年年底就在北大辞职出来,出来之后在各个培训班教书,北大出来之后也不是我自己的选择,高考进北大不是我的选择,当北大老师不是我的选择,北大出来不是我的选择,新东方是我的选择,但是也是很自然的,我当时就是想教书就是拿死工资,我是不是自己可以办学,我个人魅力也可以吸引一批学生上我的课,在这种情况下93年办新东方学校,完全是没有任何管理经验做起来。
顶端 Posted: 2007-09-15 11:03 | [楼 主]
我来我网·5come5 Forum » 外语乐园

Total 0.008722(s) query 4, Time now is:05-13 23:51, Gzip en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5.3, Localized by 5come5 Tech Team, 黔ICP备16009856号